第7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著人群中躍躍欲試的莫德爾,霍夫曼很滿意,他喜歡朝氣蓬勃的新生代,不喜歡容克軍官們的溫吞水——像魏克斯、龍德施泰德這樣的老派軍官他總覺得似乎有種隔膜在裡面,不過老帥有老帥的好處,他們在協調各方面關係上比較得力,深厚的資歷也讓人十分尊重。所以霍夫曼把龍德施泰德擺在西線陸軍司令官的位置上,讓魏克斯元帥擔任由大量東方國家部隊組成的東方集團軍群司令官,然後讓莫德爾接替了魏克斯原來的位置。

  將莫德爾提拔為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官的任命是有很大阻力的——遠遠較歷史進程提前了,莫德爾在資歷上非常稚嫩——1938年他還是個上校!在人群中完全屬於小字輩,別說與龍德施泰德、魏克斯這樣的軍中宿將沒法相提並論,比起古德里安,克萊斯特、霍特等將領的資歷也完全沒法看,他晉升第9集團軍司令官的時間也很晚,當初排在莫德爾前面有資格接手該集團軍的將領超過15人,但最終莫德爾拔得頭籌,沒想到過了半年多他一躍成為集團軍群司令官。

  如果不懂什麼叫火箭式提拔,看看莫德爾的晉升資歷就可以看到了,如果硬要在陸軍中找一個能相提並論的將領,那就只有蔡茨勒,後者晉升少將比莫德爾還晚。

  不過霍夫曼沒被這種意見所左右,他在發布任命時解釋了原因:「現在中央集團軍群的目標不是進攻,是防守!就莫德爾將軍表現出來的勇氣、決心和以往戰績來看,我認為他可以挑起防禦重任。」

  這一點大家倒沒有疑問,德國國防軍一貫以來的主導思想就是進攻,閃電戰、裝甲集群等戰術都為進攻而生,論進攻能力,一批人搶著做第一,古德里安、霍特、克萊斯特都是赫赫有名的閃電戰急先鋒;但論防禦能力,除了戈特哈德·海因里希似乎就只有莫德爾了,而前者對黨的態度一直很不積極,再加上毫不掩飾的宗教信仰,屬於被控制使用人群。即便霍夫曼本人對海因里希沒有成見,自他以下黨內四巨頭都有不同想法,如果非要在兩人中做出選擇,黨內一邊倒地力挺莫德爾,就連蔡茨勒也認為莫德爾更合適些。

  莫德爾的司令官職位就這樣穩定了下來。不過軍隊資歷還是很重要的,既然超規格提拔了莫德爾,對其他有功將領也不能過於無視,霍夫曼便進行了相應調整:由於南線兵力集中,霍特集群、克萊斯特集群在指揮上統一歸南方集團軍群控制,但級別定在集團軍群一級,等於也變相晉升了霍特和克萊斯特的職位;古德里安和隆美爾雖然只掛集團軍司令官的頭銜,但因兩人都得到了元帥節杖再加他們負責的戰略方向算是獨當一面、直接對總參謀部負責,因此也定為集團軍群級指揮官;同樣歸屬該級別的還有西線陸軍司令官龍德施泰德元帥和後備軍總司令勃洛姆堡元帥。

  在陸軍總司令之下,級別相當於集團軍群級司令官的實權指揮人員一共達到10人,加上蔡茨勒基本就構成了核心班底。說起來,陸軍的編制與人事制度是有特殊之處的——海、空軍都有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唯獨陸軍沒有副司令。不是不能設副司令,而是總參謀部在陸軍傳統中地位很高,要不是霍夫曼自己兼任陸軍總司令,在勃勞希契時代,總參謀長哈爾德甚至可與總司令分庭抗禮。

  霍夫曼一直在思考設立陸軍副司令,他心目中比較理想的對象是曼施坦因,認為唯獨只有他配得上「司令官中司令官」的位置,而且曼施坦因為人還比較圓滑,自己屬於老牌容克世家,但與平民出身的新生代們關係良好,類似古德里安的刺頭行為是干不出來的。但有一件事讓霍夫曼頗為頭疼——曼施坦因胃口很大,甚至在他看來已夠得上好大喜功。

  春醒戰役休戰期,曼施坦因除要求中央集團軍群在莫斯科方向發動牽制性進攻配合南線作戰以外,還通過約德爾向霍夫曼提出了一個中亞計劃——讓隆美爾的中東集團軍全體與克萊斯特集群大部分,共計動用50萬左右的部隊在裏海北岸登陸,從後方橫掃蘇聯腹地——不是從東往西掃,而是從西向東掃,即通過後世的哈薩克斯坦撲向烏拉爾山,通過側翼包抄與後路斷絕來迫使史達林投降。

  戰略理由是非常明顯的:突破裏海北岸防守後,俄國腹地一片空虛,兵力很有限,只要補給跟得上,德軍橫掃起來會非常輕鬆;但問題恰恰也出在補給上,雖然裏海通道歷史上是南線租借物資的重要運輸通道,但霍夫曼不認為德國目前有能力通過裏海為前線運輸足夠50萬人的補給——這可是貨真價實的50萬機械化部隊,不是3萬、5萬的普通部隊,要是丟了,那德國可就比歷史上的史達林格勒還慘。曼施坦因當然不會不知道其中問題,但他寄希望於神奇的施佩爾,讓後者差點噴出一口老血。

  霍夫曼好幾次都在想,如果自己有美國人的補給能力,這個計劃他會毫不猶豫地批准放行,可問題是德國的後勤能力雖然已比歷史有了長足進步,但比起美國差距還是挺大,再加德國還有非洲、南美、亞速爾一系列戰略方向要兼顧,不可能把所有寶都壓在這上面。這種賭博性的戰役成了當然皆大歡喜,不成的話其他方向就崩塌了。

  最令人痛苦的是,他到現在還分不清楚這究竟是曼施坦因的真實想法還是對方為迎合自己而故意提出來的大計劃,就連約德爾和凱特爾也目瞪口呆,一時無法全面判斷利弊。好在這事還不著急,完全可以慢慢籌劃、從長計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