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非洲集團軍司令官古德里安元帥指揮部隊占領亞的斯亞貝巴的次日,中東集團軍隆美爾元帥也不甘示弱,果斷占領了德黑蘭。

  在一月末的波斯攻勢中,隆美爾採取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戰術,他先將整個中東集團軍分成南北兩個集群,北路集群以維京師為主力,部署在大不里士與德黑蘭之間的後勤線側翼,在德黑蘭南是以大德意志師、第15裝甲師為主力的南路集群。這個部署讓紅軍波斯集團軍感到非常難受:如果紅軍重點防禦德黑蘭,德軍就會攻擊大不里士;如果紅軍重點防禦大不里士,德軍就會攻擊德黑蘭;而如果紅軍在德黑蘭和大不里士上平均分配兵力,則可能會面臨德軍北路集團掐斷大不里士與德黑蘭補給線的局面——中東集團軍兵力雖然不占優勢,但卻擁有制空權。

  遲疑的波斯集團軍梅佐夫只能採取針鋒相對的策略進行應對,給德黑蘭方面派遣援兵,在後者擁有第402步兵師、第1山地騎兵師、第23騎兵師和兩個摩托化獨立團的基礎上再增加2個步兵師與1個坦克旅,試圖在南北兩個主要據點上都超過德國人。可惜這路援軍在半路上遭遇了早有準備的維京師,被迅速包圍,特別是那個裝甲旅,被中東集團軍直屬的506虎式重裝營打得潰不成軍。為挽救這些部隊,梅佐夫做出了第二個錯誤決策,同時從大不里士和德黑蘭方向出動兵力去接應。

  在紅軍部隊離開德黑蘭沒多久,得到德軍授意的巴列維立即暗示伊朗軍隊作亂,在城內亂成一團之時,德國和義大利傘兵火速空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控制德黑蘭城防,然後德意志師和15裝甲師的坦克部隊一路狂飆,一天一夜就從伊斯法罕打到德黑蘭城下,剛剛掉頭回來救援德黑蘭的紅軍部隊迎頭撞上了大批德軍,在裡應外合的配合之下,德黑蘭城順利易主,連同維京師包圍圈裡的部隊,紅軍一共損失了5萬餘人。

  收復德黑蘭、擺脫蘇聯人控制的巴列維年輕氣盛,第二天就通電宣布加入軸心集團,並對英、蘇宣戰,同時分別就兩國在伊朗中立期間悍然入侵的事情索賠1000噸黃金。現在伊朗除北部的大不里士尚在俄國之手外,其餘全境都已解放。巴列維在宣布加入軸心的同時立即著手擴充伊朗軍隊,原本英、蘇聯合入侵時逃亡並隱藏在民間的很多軍官紛紛前往德黑蘭報導,民間關於復仇的聲音越來越強烈。

  德國方面允諾支持伊朗10個師英式裝備,條件是伊朗境內的所有原油產出和阿巴丹煉油廠由德國全權使用,另加幾個地區的100年勘探和開採權,巴列維大筆一揮立即就同意了,還答應派遣3個師跟隨隆美爾北上與紅軍作戰,準備早日收復大不里士。

  「陛下,這就是虎式坦克。」拿下德黑蘭之後,隆美爾又得到了一批國內援助,其中就包括齊裝滿員的508重裝甲營。由於他第一時間指揮空降兵占領德黑蘭並保護了皇室成員,讓巴列維十分感激,再加上本來就對隆美爾十分崇拜,兩人關係相處得非常好,相比被酒色財氣掏空了身子、昏庸無能的法魯克一世來說,隆美爾也更欣賞積極進取、一股子青春活力的巴列維。

  「我好想有這麼厲害的武器啊……」看著虎式威武雄壯的外形並親身體驗了一把以後,巴列維為此深深地著迷,忽然轉過頭對隆美爾說,「元帥,能不能讓我們也裝備這樣一個營,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這個……」

  「我明白的。」巴列維想起當初史達林「援助」他一個T-34坦克團時那「指定用途、指定停放地區」的苛刻條件,再聽說這次交戰中T-34面對虎式被後者砍瓜切菜一般幹掉的場面,誠懇地說,「我理解您的難處,我承諾拿到後歸您指揮——我對您是完全放心的。」

  第二天柏林的回電就來了:同意出售,車價按60萬馬克一輛計算——這也是給日本的價格。由伊朗抽調人員去德國培訓,必須接受過西方教育和正規軍事教育,有車輛駕駛或火炮操作基礎,能說德語或英語,培訓費讓伊朗方面看著給就是。德國承諾人員到位且驗收合格的話半年內成軍。柏林不附加其他政治條件,除必要的德國教官和聯絡官外,伊朗將來可自由使用這個裝甲營。

  「我出20萬,不,40萬馬克培訓一個車組。」巴列維非常激動,他做夢也沒想到有這麼好的條件,德國不但答應以盟友價出售,而且還同意培訓人員,更難得的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除了日本,現在連義大利都還沒得到虎式呢。他以為是隆美爾在背後做了工作,握住後者的手連聲說:「元帥,您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永遠都記在心裡,不管將來您遇到什麼困難,只要用得上,我和整個伊朗會全力以赴。」

  第070章 海嘯餘音(4)

  隆美爾對此心知肚明,知道自己在這件事上起的作用不大,關鍵還是元首下的決心,當然也不能說完全無關——他向最高統帥部遞交了有關伊朗軍隊戰鬥力的報告,通過這幾天戰鬥的觀察,他對悍不畏死的伊朗軍隊評價很高,認為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比義大利人強多了,值得好好培養。

  最高統帥部對軸心各國陸軍有秘密評估體系,設想最初是霍夫曼提出來的——穿越前他是鋼鐵雄心遊戲的專家組成員。本來只是個大致評價標準,但在邏輯思維嚴密、凡事喜歡搞精密化的最高統帥部中,經過對歷次交戰案例的分析與解讀,該評估體系變成了一整套龐大繁雜的東西,在標準作戰裝備一致的前提下,義大利陸軍的平均水平是軸心陸軍基準分——50分。克羅埃西亞人、埃及人、伊拉克人評估結果是75分,斯洛伐克人、羅馬尼亞人、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是80分,匈牙利人和波羅的海三國是90分,芬蘭人和俄羅斯解放軍可得100分,德國給自己的評估是150分。隆美爾給伊朗人打了85分,認為介於羅馬尼亞人與匈牙利人之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