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肯定不敢。」

  「如果因為土耳其最終得不到這片領土,他們會遷怒於誰?是我們還是伊諾努總統?」霍夫曼笑道,「巴列維國王是個年輕、衝動甚至不計後果的政治家代表,伊諾努總統是老練、沉穩乃至會反覆權衡的政治家代表——現在,我要讓前一種政治家得利,讓後一種期望更多回報的政治家失望,您覺得,觀察家們會評論誰的策略更正確一點?」

  「我明白了。」凱特爾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您是在給土耳其施加壓力。」

  「俄國和英國在殖民時代給波斯人留下了痛苦的回憶,這次又以武裝入侵破壞了他們的中立,只要我們稍微表示善意,露出與他們友好的跡象,走投無路的波斯人一定會迫不及待地撲上來。而且,說句真心話,我只對伊朗的石油和礦產有點興趣,並沒有控制其領土、人口,干涉其內政的願望,上億的德意志人民夠我操心了,我不想再背上幾千萬其他民族的包袱。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大度一些呢?」霍夫曼大笑道,「幫助巴列維國王樹立威望、鞏固統治對我們有很大好處,這是帝國在中東真正的投資。其實我很感謝史達林和邱吉爾,如果沒有他們如此短視而愚蠢的行為,怎麼會讓我在今天撿到這個便宜呢?」

  有一句話霍夫曼沒說,從原有歷史時空來看,巴列維在得到美國幫助後一直死心塌跟著走,直到伊斯蘭革命爆發為止。說明他是個重感情、講交情的政治家,這樣的人物值得扶持,至於今後伊朗會怎麼走那是以後的事了。

  在另一邊,巴列維在冷靜下來後,向首相和公主解釋了他如此衝動的緣故:「我為什麼如此迫不及待地答應德國人的條件?因為我看出來了,德國在中東除了經濟利益與安全利益外,並沒有領土要求,做事相對規矩。埃及是這樣,伊拉克也是這樣,我們伊朗同樣會如此。看看那些英國人、蘇聯人幹的勾當,簡直令人作嘔——一邊口口聲聲說支持我們獨立、自主,一邊扶持『伊朗人民黨』(由伊朗共產黨發展而來)和北部山區的叛亂分子,他們現在就想甩開王國政府,我絕不相信他們戰後會如約退兵。」

  其他人默默點頭,巴列維這一點沒說錯,正反對照的例子很鮮明:埃及的棉花是德國人出錢買下來的,而伊朗為數不多的卡車和鐵路貨車卻被蘇聯無償徵用,北伊朗生產的小麥、稻米和棉花也被蘇聯人大肆徵收後運回國內,農民們收到的是一錢不值的軍票;為給駐軍發餉,盟國還強迫伊朗國家銀行增發7億里亞爾紙幣,致使伊朗貨幣在一夜之間貶值了20%。在盟軍的命令下,伊朗國內的大米、砂糖、茶葉、棉花織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都實行定量配給,英國和蘇聯將配給票證發給各部落酋長,這些票證能在黑市上換取不菲的現金,足夠其今後發動武裝叛亂所需。

  「只要德國人支持王國政府,願意幫助我們對付分裂分子,我們甚至可以多付一點代價——這也是我為什麼請求德國人派遣教官幫助我們重建國防軍的原因,如果你們還能記得幾個月前俄國人那個無恥的提案。」

  福魯吉首相臉色陰沉地點點頭:幾個月前,蘇聯方面曾建議向伊朗贈送一個團的T-34坦克和一批戰鬥機。巴列維非常欣喜,準備接受這批饋贈,但一聽附加條件後卻心涼了半截:蘇聯軍官將與贈品一起來伊朗,坦克只能安置在加茲溫,戰鬥機必須停放在馬什哈德;培訓結束之前(結束日期由蘇方決定),這些坦克和飛機要由莫斯科的司令部直接指揮,這絕不是一個年輕且心高氣傲的國王能容忍的,這種「好意」最後只能敬謝不敏。德國人用的是「出售」這種字眼,這說明伊朗能擁有完全主權和調動自由,而且從戰績來看,德國裝備明顯更厲害。巴列維已經在憧憬虎式坦克的威風了。

  「隆美爾元帥提醒我們,希望陛下能暫時忍耐並保護好自己,如果需要說些言不由衷的話,德國方面會表示理解——他讓手下給了我們一套聯絡密碼錶,一旦蘇聯人狗急跳牆,他會想辦法出動特種傘兵來搭救我們——只是人數不能太多。」

  「很好,替我向隆美爾元帥表示感謝,我在德黑蘭等待他的到來。」巴列維露出微笑,對自己的姐姐和首相說,「你們看,德國人和隆美爾元帥還是夠朋友,我不會讓他們吃虧的。」

  面對英國第10集團軍徹底崩潰、一部分德軍壓到德黑蘭門口,一部分德軍虎視眈眈威脅大不里士與德黑蘭之間通道的局面,秋列涅夫覺得十分棘手。正如隆美爾預計得那樣,這是位十分謹慎的紅軍指揮員,他深入地思考了自己所能採取的策略,卻發現沒有一種兼顧各方的辦法,如果非要找一個的話,固守待援或許是相對比較明智的選擇。

  但從前天開始,梅佐夫中將向他報告波斯集團軍的日子開始過不安穩了,成群結隊的德國飛機肆無忌憚地對紅軍運輸與補給道路進行空襲,數量不多、性能與技術水平更遜一籌的紅軍飛機很快就被打得不見了蹤影,天空中到處都只能見到塗著鐵十字標識的飛機。運往前線的彈藥和其他作戰物資完好率一天天下降,平時恭順且馴服的伊朗部隊也開始不安分起來,種種跡象表明該集團軍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局面。

  「朱可夫同志還沒有回電麼?」

  「暫時沒有,或許他要向史達林同志請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