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霍夫曼默默想了一想,「海嘯」計劃的行動時間定在1月29日,約定先由提爾匹茨號戰列艦編隊從挪威阿爾塔峽灣出擊,在吸引英國海軍主力注意力後,為齊柏林號航母突入大西洋做好掩護。他點點頭道:「『海嘯』行動不是海軍一家的事,整個戰役控制權必須掌握在最高統帥部手中——雷霆·瑟布魯斯行動的成功就得益於海空軍的巧妙配合,而俾斯麥號孤軍出擊,最終失敗的下場就是生動的反例。所以我希望最高統帥部能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來。」

  「是,元首。」一聽有機會插手進入被看作是獨立王國的海軍,凱特爾不由得大喜過望——現在最高統帥部已能十分如意地指揮陸軍和空軍了,無形中權威恢復了不少,連帶凱特爾的地位也更加提高了。

  「如果里希特霍芬的艦載機編隊還不能完全適應就不必勉強,我等得起,飛機和船都能補充,這批飛行員和水手損失掉之後短期內是沒法指望了。」

  正在這時,最新敵情電報送達到霍夫曼手中,他一看差點沒笑出聲來,情報顯示:盟軍JW-51已於1月26日從冰島海域出發,預計4-5天後通過挪威海域,正好趕上提爾匹茨出擊,看上去一切都配合得「天衣無縫」。

  「這是邱吉爾和羅斯福給史達林的新年禮物——我們應當想辦法去撈取一票,看看裡面究竟是什麼貨色。」

  就在霍夫曼對凱特爾等人面授機宜時,大德意志師師長巴爾克在和隆美爾就目前的戰局展開討論。

  「長官,您是想用8萬去進攻15萬,同時還要包圍並消滅他們?」中東集團軍一共9萬人,除1萬人要留守後方之外,其餘能用的機動兵力不到8萬。

  「不,這是不可能的。事實上放在波斯這麼大的戰場上,這點兵力實在是偏少了。」

  巴爾克不知道隆美爾的想法:「那麼,您目前的舉動是為了什麼?」

  「這只是一種恐嚇。」

  「恐嚇?」巴爾克露出迷茫之色:隆美爾現在的布局很古怪,他一共只有為數不多的兵力,幾乎只相當於敵軍的一半,但就是這麼少的兵力依然被他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部署在烏魯米耶湖畔邊,一部分部署在伊斯法罕,兩部分的兵力都在4萬上下。

  「如果你是俄國指揮官,整體波斯戰局你打算怎麼辦?」

  「首先固守後路,必須確保大不里士不失。」

  「我軍屯兵在烏魯米耶湖西畔,你是過來打呢還是在大不里士按兵不動?」

  「這個……」巴爾克遲疑了一下,「要看對方的決心和他對我們實力的判斷,如果他有決心,應當會果斷進攻。」

  「那你希望他來進攻麼?」

  「當然,防禦對我們有利,這個地形東面是湖泊——俄國人不可能從上面過來,因此只能從南北兩個方向而來。除我們現在所處的這片綠洲外,其餘都是丘陵和高原地帶,行動不便,我們完全可以以逸待勞。」

  「那麼,如果進攻的話,他需要多少兵力?6萬夠麼?8萬?10萬?」

  「我覺得防禦住8-10萬紅軍不成問題。」

  「他一共只有15萬部隊,還需要部署一部分在德黑蘭——你覺得我在德黑蘭南面的部隊可以打下這座城市麼?」

  巴爾克卡了殼,想了一想後說道:「假如敵人不出擊,只龜縮在大不里士呢?」

  「那就這樣。」隆美爾在地圖上輕輕一推,把南路兵力推到德黑蘭的家門口,「對這個城市,我只圍不打,你覺得如何?」

  「會非常難受。」

  「我圍困德黑蘭持續一周到十天,然後……」隆美爾輕輕推動烏魯米耶湖畔的棋子,「我讓這些部隊從南路迂迴出擊,進攻大不里士與德黑蘭之間的交通線,您認為會怎麼樣?」

  「大不里士和德黑蘭就被我們分割了。」

  「這時候,您還敢保證我南北兩支部隊不攜手進攻德黑蘭麼?」

  巴爾克渾身一震,下句話脫口而出:「如果我一開始就準備放棄德黑蘭呢?」

  「那麼……我們就控制了波斯。」隆美爾笑道,「不過,您覺得史達林會這麼好說話嗎?」

  第009章 俄羅斯的冬天(9)

  「親愛的露西,這是自法國戰役結束後我過得最快樂的一段時光,這種快樂甚至壓倒了攻克托卜魯克要塞並被授予元帥節杖的時刻。

  不僅因為我奇蹟般地洗刷了滿身的誹謗與污衊,還逃出了陸軍醫院地下室,更因為,我率領部隊重返阿拉曼作戰——你知道的,我是從這裡被徵召回國的。

  想必你也通過報紙了解到了,我率領部隊打下了大半個中東——足有十個德國本土這麼大的地方,這份榮耀當然不能完全歸功於我,事實上,他應該屬於從元首開始的每一個人,而且首先屬於元首。

  元首不僅兌現了當初答應我的諾言,還給了我難以想像的支持與信任——我深信,他對我的信任和愛護從來沒有動搖過,只是有些時候我過於任性的行為和舉動讓他有些失望,好在我們現在相互理解了。

  ……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滿足,過去我指揮非洲軍作戰時總是缺這缺那,但現在情況反過來了,什麼都缺的變成了英國人和印度人,而他們現在顯然不具備我們當初的韌性——他們的士兵和軍官在投降之後都露出了如釋重負的表情,一點也沒有再堅持下去的願望。而印度部隊的戰鬥力更是低得可笑,幾乎到了一鬨而散的底部,我們抓俘虜的時候經常是一抓一大串,比我一貫認為比較低的義大利部隊還要差幾分,有一次我們一個偵查排不到30個人,抓獲了整整1000多名俘虜,當他們喝令俘虜排成隊步行向我們陣地靠攏時,居然連一句反對的聲音都沒有,天知道大英帝國是憑藉什麼手段把他們組織起來的,更不清楚他們怎麼能依靠這樣的部隊占據了如此廣袤的殖民地——元首向中東進軍的方針真是太英明了,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就像一座紙板搭建的房屋,只要輕輕一推就會搖搖欲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