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辦公室內頓時陷入了令人難堪的沉默,過了好半天,莫洛托夫才聽到史達林慢慢開了口,聲音很輕:「和保加利亞人的接觸情況怎麼樣?希特勒要求什麼樣子的停戰條件?」

  這時候莫洛托夫才反應過來,史達林同志今天召見自己是為了這件事,他吞吞吐吐地說道:「根據保加利亞沙皇鮑里斯三世轉達的意見,德國人的價碼很高:第一要我們無條件承認那些『東方國家』的獨立;第二要求我們賠償1000億帝國馬克的軍費,可以用貴金屬、農產品、礦產品和石油來沖抵;第三要求我們從現有實際軍事分界線向後撤退400公里,將這些地方連同德軍已占領的國土交給俄羅斯解放軍並建立獨立國家——至於我們失去的土地,德國人慫恿我們向阿富汗、印度進攻,從那裡獲得土地作為彌補。」

  說完這些,莫洛托夫小心翼翼地抬起頭,生怕最高領袖勃然大怒後遷怒於己。

  結果史達林又沉默了,顯然他在思考一些問題,過了好半天,才聽到他開口:「繼續與保加利亞人交涉一次:第一條我們可以承認——這些國家反正也是後來才加入蘇維埃聯盟的;第三條我們不能承認,建議俄羅斯族人的土地依舊還給我們,作為讓步,我們可將賠款增加到2000億帝國馬克,並承諾目前戰線以西我們部署兵力將來少於100萬;至於俄羅斯解放軍……」

  一說到這幾個詞,他立即就換上了猙獰面容,用咬牙切齒地口吻說道:「是我們不共戴天的敵人,絕不允許出現他們出現俄羅斯的土地上,希特勒不是在非洲打下了很大的地盤麼?可以遷移到那裡去——如果德國人確實這麼喜歡他們的話。」

  「史達林同志?」莫洛托夫感覺自己跟不上最高領袖的節奏了。

  「怎麼,認為我投降動搖出賣黨和國家?」史達林斜著眼睛投來一絲目光,讓老資格的莫洛托夫也感覺不寒而慄。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是說……」他結結巴巴說了好幾次,都沒把「是說……」後面的話補充完整。

  「我知道您在想什麼。」史達林嘆了口氣,換上了一副和顏悅色的表情,「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處在我這樣的位置上,必須為黨和國家的長遠利益來謀劃,您認為,英美會獲得最終勝利麼?」

  「這個……」莫洛托夫遲疑了,這問題很難回答。

  「你回答不出來吧?其實我也回答不出來。」史達林苦笑道,「無論從生產、從海軍還是從資源、從人口來說,盟軍都穩穩勝過德國人一籌,可為什麼一直被壓著打?這一定是有原因的,這就是我們對戰爭的理解不到位,對戰術和戰略的運用不到位。我們迫切需要一個機會來進行調整。倘若德國人能取得最終勝利,那麼現在媾和肯定比將來被逼簽署城下之盟要好得多;倘若美國人能取得最終勝利,那我們現在簽署這樣的條款又有什麼必要害怕呢?當初列寧同志頂著全黨巨大的壓力,毅然與德國簽署《布列斯特和約》,我也沒看懂,甚至還激烈地表示反對,後來的局面如何發展或許不用我多解釋。現在同樣的局面又擺在我們面前了,列寧同志卻不在了,您說,我該怎麼辦?是逃避還是接過這個重任?而且,美國人一再要求德國人無條件投降,您不覺得裡面有很大的問題?——這是讓我們把血流乾淨的意思!」

  「您是全黨、全國人民公認的最傑出、最英明、最偉大的領袖,是列寧同志最忠實的繼承人,是帶領我們取得勝利的唯一希望,現在列寧同志不在了,自然以您的意見為準。」

  史達林沒接這個話茬——這種拍馬屁的話他不知道聽過多少,現在這種時候顯然沒心情享用如此露骨的奉承,他想了一想後補充交代道:「立即和美國大使聯繫,如果美國能說服土耳其加入盟國陣營,或至少能讓土耳其答應為我們提供作戰需要的後勤與補給,我願意出動一個方面軍至少50萬人進入中東作戰,否則,我最多只能確保北波斯不被德國人占領。」

  「我明白了,我立即去辦。」

  第003章 俄羅斯的冬天(3)

  寬大的辦公桌前,高加索方面軍司令官、紅軍大將伊萬·弗拉基米羅維奇·秋列涅夫愁眉苦臉地放下手中的情報卷宗,用力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認真地思考起當前局勢和戰爭來。作為大戰爆發前僅有的5名大將之一,他的資歷很深厚。內戰期間,作為一名騎兵出身的優秀將領,不但在戰場上有傑出的表現,在政治上也站得特別穩——他屬於謝苗·布瓊尼系統,一直被史達林同志視為自己人和心腹手下,是政治上可靠、作風上過硬、工作上努力的典範之一,不論大清洗的風怎麼刮,始終都沒吹到他頭上。

  除此之外,秋列涅夫還有一點非常好的地方,大概是騎兵將領出身、個性灑脫的緣故,他與很多高級軍官都非常合得來,人緣很不錯,脾氣也不壞,人品更是有口皆碑——哪怕在大清洗這樣人人自危的時刻,他都不願意作落井下石的事,甚至還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保護了一大批手下。基於這樣的特點,史達林同志很器重他,大戰前夕提拔他當了最重要的莫斯科軍區司令員。

  當然,秋列涅夫的缺點也比較明顯:一直以來他都堅守在默默無聞的崗位上,雖然級別很高、地位顯赫,但他的指揮能力似乎與軍銜有點不太相稱,作為一名騎兵將領,他的整體指揮思路和想法大體還停留在國內戰爭時期,跟不上機械化戰爭的演變,在很多觀察家眼裡,他與圖哈切夫斯基正好是截然相反的兩種典型。幸虧他不像布瓊尼那樣糊塗與墨守成規,依然如饑似渴地學習裝甲戰的精髓,因此磕磕絆絆地跨入了現代戰爭的門檻,不過就連他自己也承認,無論與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還是與瓦圖京、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等人相比,他的指揮水平都處於略遜一籌的地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