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日本這次會借瑞鶴維修的機會為其安裝彈射器,而經德國改良的三款飛機在結構強度上已大大超過日本水平,完全可承受彈射起飛的衝擊力——這就意味著系留更多飛機成為可能。

  「長官,我計算過了,如果不考慮彈射器因素,只採用大規模系留策略,機動艦隊5艘航母至少可多搭載27架零戰改(Bf-219被日本稱為零戰改,與之相提並論的還有彗星改、天山改),如果再考慮彈射器因素,總體上可多搭載47-51架飛機,相當於整整多出一條中型航母來。」草鹿龍之介興奮地說,「這是在確保絕對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的計算,而且多搭載的飛機是經過合理編制的,如果只考慮系留戰鬥機,則系留數量可突破60架。」

  但冢原二四三隨後的言語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第049章 蒙巴薩(4)

  「可惜沒太多時間了呀。」冢原二四三微微搖頭,「能讓瑞鶴在規定時間內修復完畢並安裝彈射器就已超過了我的預期,如果5艘航母都安裝彈射器,德國有沒有這麼多彈射器供我們用姑且不說,光工期恐怕就得花上半年。而且,這次出來並沒有帶太多飛行員,在前期作戰損耗後,所有後備飛行員都已頂上都還沒滿編,再系留飛機的話找誰開?」

  「哎……」草鹿龍之介也只能搖頭嘆息:日本和德國相比,在飛行員數量上差距太大了,德國海航起步不過幾個月,所有人員都是從空軍抽調的,現在也建立了一支800人左右的飛行員隊伍,具備穩定上艦能力的飛行員已超過了100人。而日本戰前多年培養起來的海航飛行員經過累次損耗,到現在為止也只能維持在300人左右的低標準,這次聯合艦隊出發前還是狠狠搜羅了一批基地飛行員才補足了航母飛行員人數。所有人都不否認日本艦載機飛行員的精銳,但數量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死穴。

  德國飛行員目前的整體與後備規模雖然與美國沒法比,但也建立了一支包括1000多名王牌(5架以上擊落或類似戰果)、近萬人的飛行員(包括機組,很多是霍夫曼兼任空軍司令後培養起來的)隊伍,規模位居世界第二,而整體質量水平穩居世界第一,事實上由於德國沒有重型轟炸機,海航飛機也不多,在剔除相關編制後,此時德國飛行員數量是超過美國的。最近一段時間裡,機動艦隊高層、留德三人組與里希特霍芬整日混在一起交流,在交談中航空參謀源田實沾沾自喜地將飛行員擴充8倍的計劃說了出來,還提起堀悌吉準備建立至少2倍於航母可容納艦載機數量的飛行員。

  可等到里希特霍芬開了口,所有人都傻眼了:德國元首對目前空軍規模很不滿意,命令空軍參謀長耶順內克大將親自主抓培養工作,通過將飛行尖子輪流徵召回國培養學員的方式努力擴大飛行員隊伍,並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到1943年末建立一支具備年產5萬架飛機,擁有2萬名飛行員,4000名王牌標準的空軍,加上義大利要達到年產6萬架飛機,飛行員總人數突破2.5萬人的大空軍,同時海航飛行員要突破2000人——日本所謂的8倍擴充計劃在德國面前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另一個遠遠不及的是日本飛行員組織與編成問題:日本沒有獨立空軍,飛機歸屬陸海軍分別所有,不但培養方式不同,連駕駛機型都完全不一樣,而德國至少飛行員在基礎培養上是一致的,用的飛機也大體類似——拆除了著艦鉤的He-218、Bf-219就是空軍大力採用的新機型,這就為海航飛行員的補充提供了十分可靠來源。元首一聲令下,擁有豐富對海攻擊經驗的空軍部隊,包括駐紮在挪威JG5聯隊,駐紮法國大西洋沿岸、義大利西西里島、地中海等方向的飛行員(現在地中海方向的攻擊任務已大大減輕了)都陸陸續續將建制變更到了海航——這也是沒人覺得德國海航擴編到2000人是吹牛的緣故。而在日本,海軍想從陸軍弄一個飛行員比登天還難。

  眼看草鹿龍之介的臉色變得很差,冢原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別想太多,堀悌吉長官對此有通盤考慮,他又向德國訂購了一套彈射器,德國承諾會加班加點在2月底之前完工交付,他準備帶回國自行安裝,同時我們還從德國獲得了相關圖紙,今後自己就可以仿造。所謂的學習和進步都是一點點來的,指望一步登天不現實,堀悌吉長官為什麼要賣戰列艦然後買這麼多發動機?就是因為知道我們的技術和製造水平與德國相比還有相當差距,為不影響後續作戰,我們必須買。」

  有一句話冢原沒說出口:堀悌吉已開了口,如果日本國內發動機達不到德國的質量,他將繼續想辦法買德國貨。

  就在兩人交流艦載航空兵後續發展的同時,從4艘航母上起飛的日德飛行員已分成兩個攻擊波次向蒙巴薩方向挺近,這是德國海航飛行員第一次真正從航母起飛投入戰鬥,每個人的興奮之情都溢於言表,雖然他們的離艦、著艦能力比不上日本飛行員,但在駕駛機型的熟悉度上遠遠超過了日本同行,再加這次投入戰鬥的飛行員都是層層選拔出來的尖子,特別是戰鬥機飛行員很多都是禿鷹軍團出身、經歷過西班牙戰爭的老油條,甫一見面,就憑藉靈活的Bf-219與敵機糾纏起來,迅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戰果。

  除此之外,包括清掃三重奏在內的日本戰鬥機飛行員也一擁而上,各自找准目標廝殺起來。一邊是數量高達70多架新銳戰鬥機組成的進攻隊伍,一邊是各種各樣50來架老式飛機組成的防禦隊伍,一邊是精心準備、經驗最豐富、能力最拔尖戰鬥機飛行員,一邊是倉促迎戰、經驗不足、能力十分底下的菜鳥飛行員。結果可想而知,如果獵殺火雞一般,一架架颶風、戰斧、F4F戰鬥機被日德飛行員從空中揍了下來,整個過程如同獵殺火雞一般輕鬆愜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