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對日共的許多政策表示懷疑,日共反對大資本家、反對軍國主義我是贊同的,但我不贊同擁護蘇聯。」小林光秀的口氣很平淡,「在我看來,日本共產黨首先是日本人,其次才是共產黨。蘇共為自己的利益要求各國共產黨聽命於其毫不奇怪,也符合蘇聯人民的利益,但這不一定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

  在這一點上,自身政治水平不算差的安子文擺出了無產階級利益一致性的理論,但幾乎不可能說服小林光秀,因為對方提出了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中東路事件。

  小林的問題是這樣的:「中東鐵路完全在中國境內,是沙俄帝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從貴國手中取得的,蘇聯通過繼承獲得了相關利益,只問一句話,在共產黨看來,讓蘇聯控制好,還是讓奉系軍閥控制好?我的答案是——奉系控制為好!奉系再怎麼壞,也是中國人,蘇聯再怎麼好,也是外國人。如果今天蘇聯為自己的利益而謀求控制中東路,將來就能謀求控制滿洲——在國民黨控制全國政權的情況下,如果有一天蘇聯占領了滿洲,您認為滿洲是繼續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好還是作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好?」

  這問題安子文是不敢回答的,因為說了恐怕就有路線錯誤的嫌疑——現在可是整風時期,他不敢冒這個險。

  除中東路問題外,有關中日戰爭的事情雙方也展開過激烈的辯論。

  用小林光秀的話說:站在日本的立場,其實很容易理解戰爭這件事。中國地大物博,資源應有盡有,人口不過4萬萬5千萬,當然用不著也不想打仗,最好自己關起門來安安穩穩過日子。日本人口有8000萬,卻只能龜縮在小島上,什麼資源也沒有,養活他們很困難,所以日本會不斷發動戰爭奪取生存空間——中國一句古話叫官逼民反,日本很多農民的生活甚至還趕不上中國,放在世界範圍內考慮,日本其實也是被環境所迫。

  他用一句俏皮話闡述了很多日本人的想法:「狼吃羊是不人道,可如果羊都保護起來不讓狼吃,狼就餓死了,千萬別告訴我說狼也可以改吃草……」

  在1940年代,大體也談不上科技大發展,用技術進步來解決人口與生存問題這種思路,只能在既定框框裡打轉,所以就日本生存發展的問題,雙方辯論過很多次也沒法說服對方,小林光秀自己認為,中日兩國之所以現在進入戰爭狀態,是因為雙方實力不對等,如果中國和日本一樣強或日本和中國一樣弱,就沒有戰爭這回事。前者必然是雙方聯合起來共同反對歐美,後者必然是雙方一同淪為歐美殖民地。如果有一天中國強而日本弱,中國也許不會打日本,但日本一定會派人向中國學習,正如「遣唐使」那樣。

  在相關情報上報後,很多人都懷疑小林光秀是日本特務,但無論是李克農手下的幹將深入調查還是向已在延安日共主席野坂參三(化名林哲)打聽,都無法坐實特務這個身份。野坂參三在日本一直負責工人運動,理論水平比較高,同時還有共產國際背景,但他從沒在軍隊服役的經歷,因此他儘管能在整體層面上說清楚日本國內的情況,對日軍內部情況卻是兩眼一抹黑。

  小林光秀卻是個很實在的軍人,日本整體情況他說不清楚,但日軍內部的機密信息他卻能娓娓道來,包括軍隊的編成、組織、裝備、士兵訓練、軍官培養、後勤輜重等一系列工作洋洋灑灑寫了幾萬字——他交代自己在華北方面軍參謀部工作,因為懂中文還負責收集有關中國情報,這次就是利用戰場督戰的有利時機投奔過來的。

  隨著調查深入,有關問詢的主動權已掌握在了延安派來保衛幹部身上,問題也越來越尖銳。

  「殺過中國人麼?」

  「殺過……」

  「幾個?」

  「不多,3-4個。我是中佐,而且大部分時間在參謀系統工作,基本碰不到直接殺中國人的事。讓我直接開槍殺人的,也就3-4個,而且還是在支那事變(七七事變)以前,我在滿洲擔任中隊長清剿游擊隊時候的往事,但我可以保證,我沒殺過中國平民,也沒有其他犯罪行徑——再怎麼說,我也是士官學校和陸大畢業的軍官。」

  小林光秀的態度讓大家很滿意——這些問題一開始認為他會遮遮掩掩,但他很爽快地承認了,不但交代了有關時間、地點,還從側面展示了東北抗日聯軍最終失敗的過程。

  在扭轉有關偏見和立場之後,八路軍上下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很優秀的軍人——參謀功底突出,步兵基本技能非常紮實。他的槍法很準,手榴彈投得非常遠,太岳軍區繳獲了一些日軍擲彈筒,能打準的士兵很少,但在小林光秀手中簡直就是指哪打哪,目視範圍內的固定靶4發內必然命中。在拼刺技能上,儘管已是40多歲的中年人,但對上三個八路軍戰士依然遊刃有餘。

  這種精湛的技能加上他在歷次辯論過程的表態,使太岳軍區上下認為小林光秀不是日本特務,如果是特務的話,應該是儘可能保持低調以便混入,而不會用如此激烈的爭論引起爭端。更重要的是,小林光秀很有本事——他能搞到八路軍急需的軍火。

  在沁源大掃蕩過去之後,日軍出來掃蕩的日子就變少了,下鄉頻率越來越少,只龜縮在幾個縣城中,幾乎對外面廣闊的鄉村地帶不聞不問,任由大片「治安區」變成「准治安區」,再從「准治安區」變成「非治安區」,與之相對應的則是蓬勃發展的抗日根據地——軍火成了最急需的東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