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現在德國人一上來就是大手筆的軍火,然後隻言片語不提後續外交政策與政治立場,再加凱特爾和部隊高級軍官還要「敘舊」,事情就完全發生了變化。說到底,他做總統這個位置,一方面是多年的威信與手段,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得到了軍隊擁護,可萬一他敢拒絕接受德國人的好意,軍隊立即就會鼓譟起來,甚至與他離心離德——這些軍火可比美元來得誘人,有美元不一定能換來軍火,也不一定用在軍隊身上,但軍火只有一個去處。

  「你覺得應該怎麼辦?」

  「怎麼辦?」薩拉若盧苦笑道,「能怎麼辦,肯定要接收下來,否則軍隊要造反。」

  兩人同時陷入了沉默,這批軍火一旦接受,在英美那裡土耳其的立場立即就會發生動搖,足夠發生誤判而且還沒法解釋,然後俄國人就會針對性的調動,這反過來又會刺激土耳其軍隊的神經。

  說到底,現在軍內掌權派基本都是經過上次大戰的人物,上次大戰土耳其被打得這麼慘,他們沒有一天不在考慮復仇。俄國與土耳其歷史上有12次大規模戰爭,失去了大片領土,他們同樣無時無刻不在考慮復仇。而只有德國在土耳其近代改革時報以了善意,從工業到軍事,到處都是有德國人活躍的身影,而上一次大戰,德國人與土耳其人還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

  所以,土耳其加入盟軍與英美蘇同一陣營是很難想像的策略,美國人原來還異想天開地讓土耳其出50個師進攻德國,美國願意支付所有代價,這麼天真的提議一開口就遭到了軍內的嘲笑——德國人的戰鬥力美國人不清楚,土耳其軍官們會不清楚?

  第032章 交易(7)

  在伊諾努總統還沒有想好怎麼回復德國外交代表團時,情報系統傳來最新消息,大批俄軍開始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進入波斯,從兵力來看似乎不少於10萬,而且情報系統顯示這些部隊不是常年與土軍對峙的一批,大概是從高加索方向增派過來的。

  「這消息可不太妙……俄國人不要頓河前線了?」

  「抽調10萬兵力而已,俄國人還是拿得出的,德國人不也抽調了10多萬部隊入中東?單純從兵力對比來說,俄國人還可以抽調更多。」

  薩拉若盧皺著眉頭問道:「俄國人這是在推波助瀾,他們在想什麼?單純為了保波斯?英國人都保不住波斯,現在靠俄國兵能管用?」

  「沒你想得那麼遠,他們只要一部分波斯就夠了。」伊諾努搖了搖頭,用手比劃了一下地圖,「從摩蘇爾出發去巴庫只有700多公里,從我們這裡走比從波斯走還方便,否則你以為德國飛機不斷越境在幹什麼?」

  薩拉若盧驚呆了,他立即撲到地圖前查看情況——顯然,總統說的是對的。他忍不住冒出這一句:「派飛機轟炸?他們不要巴庫的油了?」

  「有了伊拉克,或許還有波斯、沙特,德國人今後還會缺油麼?」伊諾努冷笑道,「只要炸了巴庫油田,俄國會損失一半以上的石油來源,一下子就會掐斷他們的能源供應。而且700公里很遠麼?只要坦克打到距離巴庫還有300公里的地方,俄國人就必須自己琢磨炸油田了——就像英國人在波斯那樣。」

  「這麼說,這次德國人對我們是來真的?」

  「當然是真的。」伊諾努苦笑道,「還有一個情況也必須考慮,從我們這裡出發去巴庫的路上還有大量山地土耳其人……」

  薩拉若盧沒法接下一句,所謂山地土耳其人其實就是庫德人,庫德人聚集區跨土耳其、伊拉克、波斯、敘利亞四國,又以土耳其境內人數最多、面積最廣,一直以來都在謀求獨立或民族自治,甚至不惜用武力對抗,20多年來已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起義,每次都要費很大力氣才能鎮壓下去。現在德國人已控制了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國境內的庫德人一定會謀求德國支持——換而言之,如果德國在土耳其得不到他所需要的結果,很可能會轉過頭扶持庫德人。對德國來說,這樣的舉動和他們在俄國境內扶持烏克蘭、哥薩克等沒有明顯區別。

  想像一個在德國武裝扶持下的庫爾德地區,薩拉若盧就不寒而慄,德國能送土耳其人這麼多軍火,就能送庫德人更多的軍火,反正他們繳獲的東西多的是,這基本意味著庫德人立於不敗之地——一旦有風險,庫爾德武裝直接往伊拉克或敘利亞一躲就是了,難道土軍還敢越境去打德國人不成?如果土耳其有這樣的魄力和水平,早就接受美國人的援助對軸心國宣戰了。

  「明天一早他們就會來拜見您,怎麼辦?」本來根據外交禮節,像凱特爾、里賓特洛普這個級別的外交特使當天晚上就應該由總統設宴款待,但因為德國方面聲明是秘密出訪,土耳其人也不想擴大事態,所以只由軍方出面招待凱特爾一行——人員控制在極小的範圍內。

  「他們今天還說了什麼?」

  「凱特爾總長沒多說什麼,倒是里賓特洛普外長口無遮攔地說奇怪於我們對俄國人的態度,舉了芬蘭的例子、舉了羅馬尼亞的例子,暗示我們可以藉機收復領土——甚至不必對英美宣戰。」薩拉若盧苦笑道,「怎麼辦,這話連我都有點動心了,今天他們見了軍方高層之後,一定會拼命慫恿他們——我又不能攔著不讓見。」

  「美國人的5億美元你不動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