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根據1943型編制規劃,裝甲師將以「4團6營8連制」為核心,4團指1個裝甲團、2個裝甲擲彈兵團和1個炮兵團;6營分別包括:裝甲偵察營、裝甲工兵營、摩托化輜重營、通訊營、防空營和衛生營,8連分別包括:指揮連、警衛連、維修連、憲兵連、軍需連(負責衣食住行類)、軍樂隊、補給連(負責彈藥類)和運輸連,4團系一線作戰部隊,6營和8連列入師級直屬部隊。

  作為裝甲師的核心,裝甲團力量變得空前強大,下設4個裝甲營,同時每營編制均增加一個連,整體達到4營16連制的規模。其中3個營是坦克營,全部統一裝備4號H型,每個坦克排5連坦克,一個裝甲連22輛(4個坦克排20輛+連部2輛),一個裝甲營高達92輛(4個裝甲連88輛+營部4輛),除3個坦克營之外還有一個坦克殲擊營,根據需要裝備三號突擊炮或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因此裝甲團滿編後坦克總數會達到284輛(3個坦克營+團部8輛),此外坦克殲擊營還有92輛裝甲車輛。整編後的1943型裝甲師總人數將在2萬人左右。

  根據總參謀部的安排,1943型裝甲師將用1年時間完成整編,總體分3批完成,一直作為精銳的維京師自然也在首批行列。但斯坦因納並不滿足於首批,他的目光投射到了更遠的地方,因為1943型裝甲師除標準型號之外還有兩種亞型。

  第一種亞型是熱帶亞型或沙漠亞型,主要考慮對英美作戰,大約會有3-4個師:全部裝備T-34坦克,不裝備三號突擊炮或追獵者,而裝備新開發的彪馬輪式突擊炮;

  第二種亞型是加強亞型——所有知道內情的高級軍官私底下稱其為精銳亞型,除一般裝甲師該有的編制外,還額外裝備1個虎式重坦克連和1個自行火箭炮連(希姆萊管風琴)。

  加強亞型的部隊不多,現在已確定有4個師,分別是黨衛軍第1元首警衛旗隊師和第2帝國師,國防軍方面則是大德意志師和第3裝甲師。雖然總參謀部對消息一直很保密,但最新流傳的新聞是還有第5個名額。為爭奪這第5個名額,自認為夠資格的國防軍和黨衛軍裝甲師部隊長官都躍躍欲試,國防軍里的第4、第6、第7、第16裝甲師都是有力競爭者;而黨衛軍中第3骷髏師,第4警察師和斯坦因納所在的第5維京師也是有力爭奪者。

  黨衛軍全國總領袖希姆萊專門給他發了電報,讓他在中東作戰中努力表現,力爭將這第5個名額搶到黨衛軍中來,雖然精銳亞型多一個虎式連和火箭炮連後的戰鬥力也不至於上天,但卻是難得的榮譽——意味著被承認是全德武裝力量中的頭等主力,作為此次戰役中唯一的黨衛軍部隊,他感覺壓力很大。

  另外讓斯坦因納下定決心爭奪第5個名額的緣由在於他無意中知道的小道消息:在島上與元首閒聊有關戰術細節時,元首說起還準備嘗試給加強亞型配備對地攻擊機連,讓裝甲師直接指揮至少16架對地攻擊機開展陸空一體化作戰。在以前空軍指揮權捏在戈林手中時,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斯坦因納並不認為將飛機直接配屬給裝甲師指揮是元首的異想天開,他認為很有價值,非常樂於嘗試。

  有關整編的內部傳聞一直都在流傳,聽說元首一改喜歡抽調部隊組建新部隊的習慣,明確以現有部隊整補為最高優先級,還規定1943年裝甲師數量就是國防軍28個,黨衛軍7個,總共35個,在這35個裝甲師沒完成改編之前暫時不考慮組建新的裝甲師。後來在眾人強烈要求之下,政策略微開了一個小口子,加了2支部隊:一支是空軍的飛行堡壘裝甲旅升級為裝甲師,另一支是由各裝甲兵學校抽調人員組成的裝甲教導師,這樣總的裝甲師數量達到37支。

  裁軍擴師行動之後,高級軍官位置競爭空前激烈,除極少數幸運兒在新組建的集團軍中找到合適位置外,那些能力稍微差一點或既往表現不太如意的將軍則被打發去了後備軍,還有一部分要麼列入叛國集團已被處死,要麼一貫屬於容克集團中經常和元首唱反調的人物而被掃入預備役。在後備軍中服務,雖然軍銜、待遇、職位都保持不變,但所有人都削尖腦袋想留在一線部隊,甚至願意接受降職,以前少將甚至上校就可擔當師長,現在中將,甚至上將擔當師長都開始出現了。

  有盟國觀察家認為這是德國第二次自廢武功(第一次是10萬國防軍時期的整肅),說是編制改革,實際上是元首以改革名義發動的清洗,反映了德軍內部深刻的權力傾軋。斯坦因納對此嗤之以鼻,他不否認這種變革有一部分政治因素考慮,但歸根到底是為了減少指揮層級、提高戰鬥力。戰爭進入白熱化狀態後,那些在波蘭、法國戰役中表現尚可的高級軍官很多並不適應東線戰爭,他們指揮了太多順風順水的戰役卻不適應東線狡詐殘酷、犬牙交錯的戰事。那些火線提拔起來的年輕軍官也不見得能勝任高一級職位——所謂提拔往往是把人放在最不合適的位置,在一點上空軍比陸軍要好得多——像馬爾塞尤這樣的功勳飛行員,即便擊落了很多飛機,榮譽給了一大堆,軍銜也跟著漲,但職位始終沒超過中隊長。

  就斯坦因納本人而言,他認為自己就勝任指揮一個強有力的師而不是去干協調幾個師的集團軍指揮官的活。古德里安大將在非洲指揮部隊縱橫馳騁,麾下也就是3個裝甲師、1個步兵師,1個裝甲旅和1個義大利傘兵旅,東線隨便哪個集團軍的人數都比他多,就這樣還連連嘆息戰場規模太大,實在指揮不動義大利人。而隆美爾元帥一貫就指揮著不超過5萬的人馬,這次數量總算達到了6萬,以前大家總譏笑他,認為他的元帥軍銜水,只有親身到了北非和沙漠,斯坦因納才領悟指揮作戰的不易——這裡和東線或西線完全是兩回事,既沒有連續戰線也沒有明確道路,只有一片茫茫然的沙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