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不是快速縱隊也因該原因而失敗?」羅斯福馬上敏感地聯想到了這個問題。

  「沒有明確證據,但極有可能——沒有準確情報,要在茫茫大海上準確地逮住一支艦隊難如登天。」金上將道,「不過,不管是不是該原因,最好所有密碼都換一下。」

  眾人心裡一緊:不僅太平洋戰區翹首盼望的2個步兵師沒了,而且印度洋現在局勢一時半會完全無解……

  會議陷入了沉默,好半天之後馬歇爾才開了口:「鑑於印度洋方面敵強我弱,為避免不必要損失,建議所有船隻、軍艦停航。」

  大家無奈地點點頭:這不是好辦法,卻是眼下唯一可採取的辦法。

  陸軍部長史汀生通報了北非和中東戰局:「現在的情況是,德軍主力團團包圍了開羅城,英國中東戰區總司令亞歷山大上將帶著1萬多人逃到了埃及南部的亞斯文,而開羅城裡還有2個自治領師。現在英國人上下吵翻了天,開羅城防司令拉姆斯登和2個師的指揮官指責亞歷山大丟棄部隊、棄城逃跑,而亞歷山大則辯解這是實現安排好的撤退計劃,他先率領3萬多本土部隊撤退,然後由拉姆斯登帶領其他部隊隨後撤退,無非現在德國人進軍速度太快,他們退不出來罷了。他辯解說幸虧他當機立斷指揮撤退,否則被包圍的部隊還要多。誰是誰非一下子難以說清楚,邱吉爾首相也很頭疼。」

  「醜聞!不折不扣的醜聞!」金上將大怒,「邱吉爾已經夠無恥了,現在居然還有人比他更無恥——有什麼說不清楚的,讓亞歷山大飛回去和這2個師一起堅守到底不就清楚了麼?」

  馬歇爾也很鄙視亞歷山大的為人:這種行為連蒙哥馬利的一半都沒有,「英國人原計劃在東非設立統一指揮部繼續與德軍作戰,還準備讓亞歷山大擔任總司令……」

  「不行!不能讓他擔任,我信不過他,確切地說,我現在信不過所有英國人!」史汀生把徵詢的目光投向羅斯福,「我建議這職務得讓艾克來,現在非洲都是我們的部隊,英國佬就是一批殘兵敗將……哪怕喬治也比他們合適——他至少挽救了登陸部隊。」

  羅斯福點點頭:「請儘快與英國方面協調,讓艾森豪將軍出任非洲戰區最高長官,巴頓將軍擔任他的副手,肯亞方面的英國高級軍官可出任該戰區參謀長,休伊特將軍擔任海軍司令,至於克拉克將軍先回國組建新一批部隊,該戰區負責指揮蘇伊士運河以東的所有戰事。」

  史汀生繼續匯報中東戰局:「該方向情況很不樂觀,隆美爾率領2個裝甲師狂飆突進,已進入伊拉克境內,離摩蘇爾和巴格達的直線距離不到400公里,離伊拉克南部的巴斯拉也只有600多公里,我們判斷德國人首要目標是奪取油田。」

  「英國人在伊拉克還有部隊麼?」

  「他們在伊拉克和波斯還有一個第10集團軍,由威爾遜上將統率,不過實力很差,主力作戰部隊一共只6個師,其中2個英國本土師、4個印度師,全是步兵師,坦克少得可憐,無論士氣、裝備和戰鬥力都不是德國人的對手。預計德軍在解決開羅問題後,可源源不斷給隆美爾以支援。」

  「現在只能讓史達林的部隊進入波斯?」

  「是的,總統!」一直沒開口的國務卿赫爾嘆了口氣,「如果我們還想保住波斯,就必須引入俄國人,他們抽調兵力夠多的話,還可以在波斯和伊拉克邊境發起反擊,不過這樣一來土耳其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土耳其?」

  「土耳其和俄國人在歷史上有積怨,他們對俄國勢力南下一直抱有高度警惕,在英國和俄國前期控制土耳其政局之後,這種懷疑和敵視已充分滋長起來,現在情況更嚴重。我們駐伊斯坦堡的大使報告說,在德國人占領賽普勒斯、進軍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之後,已從西、南兩個方面包圍了土耳其,特別是賽普勒斯對土耳其威脅極大,上面布置轟炸機的話,土耳其全境都在德國威脅之下,更不必說現在德國人掌握了東地中海制海權,隨時隨地可向土耳其發起登陸進攻。而且土耳其和德國是上次大戰的盟友,和德國有密切的聯繫,國內親德反俄勢力的聲勢非常大,如果英國人被迫退出中東,他們有很大可能倒向德國人。」

  「史達林什麼意見?」

  「第一,希望我國勸說土耳其加入盟國,最差也要保持中立;第二,要求我們加大支援力度,他迫切需要2000架飛機和1000輛坦克,還有一系列物資清單……如果滿足這些條件,他將派遣一個集團軍共計15萬部隊進入波斯,其中至少包括6個坦克旅。如果有15萬紅軍再加上10萬英軍,或許能與德國人抗衡,他們的兵力估計在12-15萬之間,由於德軍還要應付非洲方向的我軍威脅,估計最多只能抽出7-10萬人進攻波斯。」

  面對如此重大的決策,羅斯福陷入了沉思……

  第012章 分兵(10)

  「引入15萬紅軍可以打過德國人?」

  「這個……基本上很難。」面對如此重大的戰略決策,幾個將領不敢隨意應付,馬歇爾分析道,「從理論上說紅軍、德軍都可以從本國獲得補給,完全能將戰事支撐下去,分出勝負不會很快,但英國人恐怕會被趕出中東。」

  英軍局勢最不理想:雖然英國現在中東兵力最多,足有1個集團軍10萬之眾,但在丟掉蘇伊士運河與印度洋制海權後,連從印度到波斯的航線安全也無法保障,而印度雖與波斯陸地接壤,但道路條件很差,根本支撐不了大規模補給,因此英軍中東部隊只會是打一個少一個,也不可能指望史達林給英國人送補給——俄國人自己還在對外伸手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