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到這個時候,勒夫終於弄清楚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由於托卜魯克方向打得太兇,蒙哥馬利將一切能抽調的兵力全部抽調去了前線,最後只留下一個印度第4師——因為這個師上去也不頂用,還是管後勤補給算了,所以傘兵也好,空軍對地攻擊也好,遇到的都是印度兵。至於機場控制是如此容易則另有原因,因為沙漠空軍一直在負責托卜魯克方向作戰,阿拉曼附近的機場實在距離前線太遠,腿短的噴火、颶風根本夠不著,而且連日來英德雙方空軍交戰比較兇猛,沙漠空軍損失很大,特德將軍命令各中隊收縮兵力、集中力量,阿拉曼這個機場暫時就被空軍放棄了,不但飛機、配件、燃油等物資都拉走了,連守衛和高射炮也拉走了,否則根本輪不到印度兵來守。印4師的軍官也沒把這個空機場當回事,隨隨便便擺了一個連在這裡,這點兵力哪裡是精銳的傘兵們的對手,所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

  他大笑起來:「原來如此,可是你們應該向後方詳細說明啊,長官們都擔心是圈套呢……」

  克里特島上的高級軍官們終於看到了傘兵發回的詳細匯報,眾人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心情頗好的凱特爾居然開起了高斯少將的玩笑:「這個意外情況應該沒在你準備的預案中吧?」

  「這個……還真有。不過我們最樂觀的預計也認為是15-30分鐘,沒想到足足提前了一小時。」

  霍夫曼高興地點點頭:「發電報給古德里安,告訴我們這裡的事情,讓他盡最大可能拖住蒙哥馬利。」

  約德爾大笑:「元首,這樣您欠他一枚大勳章啊。」

  「那就一併寫上,回國後就兌現。」霍夫曼也一併笑了起來。

  「現在就等馬特魯港的登陸情況了,真期待也是印度兵啊……」蔡茨勒也換上了輕鬆的口吻,「難怪印度人會被英國人殖民這麼久,現在我對日本能在印度取得多大成就忽然感到好奇起來了。」

  馬特魯港,龐大的登陸部隊已接近到目視可以觀察港口的地步了,依然還沒有遭到敵軍炮火的「迎接」。這座港口很破舊,泊位與碼頭似乎也不大,但這都不要緊,關鍵是守衛港口的敵軍似乎人數不多而且毫無準備。透過望遠鏡的鏡頭,跟隨第一波部隊出發的大德意志師師長赫爾曼·巴爾克少將(本來他還是第11裝甲師師長,是霍夫曼考慮他在歷史上的赫赫聲名,提前讓他接任了大德意志師師長的職務)已可以發現在遠處驚慌失措奔跑的人群,他露出了微笑,剛才他已收到了阿拉曼機場方向的情報,對登陸成功的信心大增。

  他告訴副官道:「通知艦隊先不要開炮,看看我們能不能逼迫敵人投降。」

  「投降?」副官瞪大了眼睛,「這怎麼可能?另外,不開炮怎麼掩護登陸呢?」

  「我們馬上就要控制這裡了,所有港口設施都應該是我們的財產,怎可以輕易破壞?我還指望繼續用這個設施給後續部隊開闢通道呢!」巴爾克笑道,「別緊張,敵人的實力很弱。」

  「那,不開炮的話怎麼壓制火力?」副官疑惑地問道,「我看到敵人在掩體後面擺弄火炮了,他們會不會設下了埋伏,準備等我們一頭撞上去。」

  巴爾克搖搖頭,認為這個可能性很小,不過也不敢掉以輕心:「讓坦克先上去,試探一下敵人的火力,小心一點,讓艦隊做好準備,一有問題立即開火。」

  通過鐵路運輸調遣過來的西貝爾級登陸駁船立即開始向前衝鋒,在接近海灘的位置,他們「蓬」地打開了前蓋板,放下了坦克。一艘登陸駁船的載重量大約是80多噸,長寬尺寸也剛好可以容納3輛4號,不過與美國通用的坦克登陸艇LST不同,這種駁船的吃水深度更大,因此只能在距離海岸更遠的地方就下錨,不過這難不到德軍,坦克已經過特殊處理並加裝了全套潛水設備,別說涉水前行,就是泅渡也完全不成問題,一輛接著一輛的4號坦克咆哮著向前方緩緩駛去。

  第025章 昆古尼爾計劃(4)

  坦克順著反覆加強結構後的前蓋板所搭建的斜坡往前開去,一點點地浸入水中,雖然這些套路和操作在克里特島上已演練了無數回,但真在敵前行動卻還是第一次,即便空中偵查認為馬特魯港口附近的海灘及近海一帶相對平坦利於登陸,再加上沿岸風浪並不大——這都是決定登陸成敗的關鍵,還是讓所有觀察到這一幕的人為之捏了一把汗。

  現在,距離灘頭陣地還有至少4000米,坦克們要使出渾身解數爬過這4000米。

  巴爾克雖然胸有成竹,但微微發白的臉色依然暴露了他此刻無比緊張的內心。登陸作戰對德國軍隊而言是全新的課題,誰也稱不上有經驗,當初為海獅計劃準備的部隊和器材也基本折騰得四零八散了,因此任何一步行為都是重新開始。巴爾克現在選擇的方案已是D案6的預案,算得上最便利、最優越的登陸環境——天氣良好、風浪不大、敵人不強,按最初最壞的打算是準備在港口有炮火、空中有敵機、海面有敵人小型艦艇騷擾的情況下強行登陸的——這一定是上帝保佑德意志成功!

  登陸坦克除4號還有幾輛虎式,那龐大的體格、威武的外形在坦克群里顯得非常扎眼,最開始隆美爾考慮到攻堅需要是希望全部用虎式,但高斯經過分析認為不妥:首先虎式機械可靠性很差,萬一在水裡癱瘓直接就抓瞎了;第二是虎式重量太重,一艘駁船只能搭載1輛虎式,2輛就過載而翻船,對噸位是極大浪費;第三是虎式耗油太兇,一不小心就沒油,登陸的關鍵時刻可沒那麼多功夫補給?考慮到隆美爾的個人感受和強烈願望,他覺得可以在登陸部隊中放幾輛虎式威懾敵軍,採用和4號混編的運輸方式,一艘駁船搭載一輛虎式和一輛4號,總體數量也不要太多,有5、6輛就足夠了,隆美爾最後高興地接受了這個建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