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起「大計劃」,眾人的心頭不禁火熱起來,露出滿臉憧憬……

  為抓緊時間,下午4點鐘開始,波蘭旅和法國旅在蒙哥馬利的命令下,順著炮火彈幕中向陣地猛撲過來,掩護並配合他們進攻的還有40多輛坦克。其中一部分是邱吉爾步兵坦克,還有一部分是格蘭特將軍——這種擁有2門火炮、體型巨大,但轉向不太靈活的坦克在屢屢被T-34們教訓後,被英國人認定為更適應掩護步兵進攻而不適合裝甲戰。

  瓦爾斯特中將忠實地秉承了古德里安的命令,沒動用一輛坦克,連88炮也只用了四分之一,圍繞各處陣地與當面敵軍展開了廝殺。

  指揮部里,蒙哥馬利焦急地等待著西部防線堵漏和東部進攻的消息,他需要根據各方面情況進展來安排下一步行動。

  「長官,第七裝甲師的缺口堵住了。」德·拉甘興奮地跑來,揮舞著電報說道,「紐西蘭第2師與澳大利亞第9師已會師並聯手堵住了缺口,同時挽救了第七裝甲師的後衛部隊與潰散人員。」

  「他們與德國人交手了麼?」

  「交手了……彼此間進行了坦克交戰,損失情況差不多,誰也沒占到便宜,不過無論是紐西蘭人還是澳大利亞人都沒有報告說遇到那種超級坦克……」德·拉甘現在吃不准蘭頓少將匯報的情況是否真實,也不便妄下結論,只講述了最新戰況發展,「德國人是主動撤退並脫離接觸的,我們的軍官考慮到恢復陣地、收容人員的需要,放棄了追擊。」

  「第七裝甲師還剩多少實力?」

  「2個裝甲旅損失慘重,大約還剩近20輛坦克,炮兵們大部分都在,不過火炮基本丟光了;步兵大約損失了4-5個營,還有一些其他作戰人員損失——總體而言,我們大約損失了5000人,180餘輛坦克和100多門火炮,另外……」德·拉甘的聲音變得很憤怒,「還損失了後勤中轉基地,我們的人沒來得及銷毀它們,物資估計要被德軍搶光了。」

  「這是瀆職!這是犯罪!」蒙哥馬利一拍桌子,怒氣沖沖地吼道,「為什麼不銷毀它們?為什麼不安排可靠的力量守衛這些物資?這些東西不是第七裝甲師一個師的,是10萬人一個季度所需要的物資,是大英帝國千里迢迢從本土和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亞、印度等自治領運送過來的,是我們的後勤部隊頂著敵機空襲、躲過了無孔不入的潛艇攻擊,又費盡千辛萬苦從亞歷山大港搬到這裡來的。他們倒好,一個白天就丟得精光,還丟給了德國人,這給敵人省了多少事?——我們變成古德里安的補給隊了!」

  第015章 驚喜(中)

  面對怒火衝天的蒙哥馬利,德·拉甘沉默不語,司令部里其他人也噤若寒蟬,誰也不敢為蘭頓少將辯解。雖然人員上第七裝甲師似乎只損失了四分之一多一點,但坦克打光、火炮丟光,建制被打散,這個師基本上完蛋了,沒幾個月時間整頓補充根本不能再上戰場,更別說還丟了那麼多東西——無怪乎司令官如此憤怒!

  「勒令蘭頓立即停職反省,等待軍事法庭調查他是否存在指揮不當的問題。」

  「恐怕用不著這樣了……」接到最新電報的德·拉甘的聲音迅速低沉了下去,用悲傷的語氣說道,「剛剛接到消息,他犧牲了,撤退時他乘坐的裝甲車被一發炮彈命中,當場身亡。」

  「這……」蒙哥馬利沒想到發生這種事,嘆了口氣,緩緩說道,「換個說法向上報告吧,蘭頓少將在作戰中為掩護部隊撤退而光榮殉國,請求按條例給他相應的撫恤和授勳……」

  蘭頓陣亡的消息給整個第八集團軍司令部蒙上了一層陰影,眾人的情緒在無形中都低落了許多,德·拉甘很想給參謀班子們打打氣,但實在又不知道開口說些什麼,只好沉默地對付各方面發來的電報,試圖用忙碌而緊張的戰鬥來壓抑心中的陰霾。

  東部巴爾迪亞附近的陣地上,波蘭人和法國人也陷入了苦戰,一開始兩個旅的攻勢打得很輕鬆,在炮火開路和坦克掩護下迅速突破了德軍第一道防線,但在向縱深和側翼擴展時卻吃到了苦頭,被德軍或明或暗、縱橫交錯的交叉火力打得人仰馬翻,特別是MG42機槍的炙熱火力更讓他們領教了厲害,這種新投入使用的機槍射速每分鐘最低1200發,最高1500發,由於射速太快,射擊時發出的聲音不同於捷克式或白朗寧機槍的「噠噠」聲,反而更類似高速轉動的電鋸「嗤嗤」聲,當波蘭人和法國人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時,一個又一個的步兵已斃命於這種撕裂亞麻布的聲音之下。

  這種新機槍也是霍夫曼支援非洲軍的新裝備之一,作為德國在槍械生產技術上的重要突破,MG42將以往多採用切削工藝、既費金屬又耗時間的生產流程轉變成了極其簡便的金屬衝壓工藝製造流程,看上去只是一堆鐵片和一根鐵管的拼湊物,實際上結構非常緊湊,十分有利於生產,霍夫曼不但加快了MG42的定型與生產,還優先將這種機槍送往古德里安的非洲軍和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使用,新出廠的裝甲車上也開始普遍裝備這款新武器。

  話說在真實歷史上MG42剛剛誕生並裝備德軍時,盟國間諜普遍將其當作是粗製濫造的武器,認為德國已不行了——不但極端缺乏原材料,連作為戰術核心的機槍都無法保障製造工藝,但英美槍械製造專家得知情況後卻大吃一驚,因為只有技術成熟才可能採用衝壓工藝,德國在機槍製造這個領域已遠遠領先了。在實戰中,新兵怕炮,老兵怕機槍,死在MG42手下的老兵不知道有多少,現在法國人和波蘭人又成了新的犧牲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