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是以前的石原莞爾說不定還有耐心做做名單上這批馬鹿的思想工作,但在海軍大勝成績與豐田事件的刺激下,他的手段也變得激烈起來,以煙俊六名單為依據,11月9日陸軍省一口氣下達了將3個中將、7個少將、14個大、中佐轉入預備役的命令,全部是中國派遣軍內反對撤軍的人物,人稱陸軍甲事件(又稱多田裁將,多田駿哭,我被人當槍使了呀),這激起了中國派遣軍的強烈反彈,但石原莞爾比他們更強硬,告訴他們如果不撤軍,下個月給中國派遣軍的軍火物資全部扣發,這一點打中了派遣軍的要害。由於參謀總長東久邇宮稔彥王的大力支持與疏通,最後人事調整方案被確定了下來。

  倒是以前一口一個反對撤軍的百武晴吉大概被瓜島的慘狀嚇壞了,這次成了積極調整的鼓吹手與擁護者,因此17軍的建制重新恢復,成為印度作戰的主力部隊,而18軍抽調出來的師團和中國戰場抽調出來的3個師團將成為預定的印度派遣部隊。不過陸軍打印度還要點時間,至少海軍打通印度洋航路、獲得印度洋制海權之後才能把陸軍部隊送過去,因此石原莞爾還有機會對派遣軍進行完善。

  至此,所有人都明白,石原莞爾賭上了自己的一切,他的政治生命已與印度洋攻略完全聯繫在一起了,一旦有所波折,完全會是粉身碎骨的下場。

  第037章 大河曲部之戰(1)

  11月5日,就南太平洋戰役進行到最高潮之時,紅軍黑海艦隊在挨了里希特霍芬指揮的德國海航當頭一棒後灰溜溜地往回縮,準備撤回一直提供掩護的高加索沿岸各港口,這個戰績當然無法讓莫斯科方面滿意,但更不滿意的是克蘭克——他指揮著德國艦隊興致勃勃地出擊,到最後什麼成果也沒撈到,氣得他跺腳大罵空軍搶了他的活。只是還沒等他罵過癮,下面就提醒他今天的轟炸主要是海航乾的,而海航也屬於海軍。這時候克蘭克才悻悻然作罷,他的壓力實在太大了,為了操弄從法國人處弄來的軍艦,雷德爾元帥把基地後備兵力和其他各艦艇上的水兵們抽調一空,北海方向的軍艦隻保留了維持運作最基本、最關鍵的崗位,剩下的位置全部讓軍校生和新兵填了,原以為克蘭克能在黑海打出一片天地,沒想到卻是這樣一個虎頭蛇尾的結果。不過也不是毫無收穫,通過一路航行與戰鬥執勤,起碼現在已經能將這批法國軍艦摸得門清了,而那些以前從未上過艦的新兵蛋子們也終於經受了實戰的洗禮,飛速成長起來,最起碼他下達的命令能得到準確、及時、有效的處理,這讓他感到無比欣慰——這時候他才理解當初元首不要求海軍裁撤多餘人員用於其他方面的良苦用心,否則哪怕現在擁有了這麼大一支艦隊都不一定能找到足夠的水兵。

  「長官,我們接到最新命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官曼施坦因元帥希望我們去增援陸軍部隊,他提了兩個要求,第一是牢牢掌握住亞速海的絕對制海權,因為這是極端情況下羅斯托夫維持海上補給通道的必經之路;第二是炮擊高加索各港口,做出準備大舉登陸的跡象,協助南翼克萊斯特集群拖住蘇軍高加索方面軍。」

  「收到,請回復元帥,這些任務本艦隊都能完成。」

  在德國人毫無動靜、甚至毫無反擊的詭異氣氛中,同時再加上從史達林、華西列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等高層一層又一層傳達的催促命令中,第21集團軍司令員奇斯佳科夫終於決定加快進軍步伐,到11月4日傍晚,該集團軍全部主力包括步兵部隊、裝甲部隊、集團軍屬炮兵單元、集團軍指揮部一共14個師又2個坦克旅近10萬人馬已悉數過河。

  與21集團軍快速渡河並建立穩固出發陣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頓河下游卡拉赤方向,崔可夫指揮的第62集團軍第三次嘗試架設浮橋渡河失敗,每當他準備架設浮橋時,總會遭到大量斯圖卡和重炮的攻擊,在浮橋架設地之外,崔可夫試驗了各個頓河西岸的傳統渡口,發現均為德軍牢牢把守著,紅軍雖然擁有火力優勢,但400米寬的頓河如同天塹一般攔住去路;在卡拉赤更往南一些的地方是頓河支流赤列河,上面的赤列橋是頓河通向史達林格勒方向的一座較為大型的公路鐵路兩用橋,在劃分戰區時分配給托爾布欣的第57集團軍負責,為奪取這座橋樑,57集團軍連日來動用數個師、旅展開進攻,但屢屢功虧一簣,曼施坦因不但安排了強大的阻擊兵力,而且還在西岸一側的橋墩上埋設了大量炸藥,一旦發現守不住會及時炸橋。面對德軍這種重點突出的防禦體系,崔可夫和托爾布欣都感覺很難下手。由於他們已處於頓河下游,到12月初都結不了冰,必須架設浮橋或者控制赤列橋才能過河,因此兩個集團軍司令員焦急得上火卻又毫無辦法。

  曼施坦因的態度似乎很明確:要過河可以,但只能是在頓河彎曲部,其餘紅軍部隊要麼北上,要麼就給我在對岸老實候著。這種奇怪的行為很快引起了紅軍總參謀部的關注,朱可夫與華西列夫斯基等人百思不得其解,他們不但害怕已渡河的第21集團軍遭遇什麼不測,更害怕頓河方面軍中了曼施坦因的圈套,於是從11月5日起便通過頓河方面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命令後續部隊暫緩過河,而奇斯佳科夫則接到了兩道讓他進退兩難的命令,第一道要求他謹慎鞏固頓河大河曲部,防止敵人發動突擊;第二道命令則是讓他動用一切可能辦法去查明當面敵人的真實情況,判斷曼施坦因的後續計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