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後有人腦洞大開地想到,既然航母構件可以讓德國方面搞,為什麼大和級的構件特別是裝甲帶不能讓德國人搞呢?德國克虜伯公司對這個很有經驗,日本的建造水平和經驗還是從德國學來的,不過向不向德國提供大和號圖紙海軍自己還有爭議(霍夫曼表示:大和我不稀罕,實用點給個大風圖紙吧)

  最後一艘改變命運的是德國豪華客船「沙恩霍斯特號」,這是由北德意志羅伊德公司建造的快速郵輪,由於歐戰爆發該船無法返回德國而一直留在神戶,日本海軍曾向德國接洽買下此艦並準備改裝成航空母艦(約定戰後付款),既然其他改建航母的計劃取消了,該船自然也擺脫了改建任務,被海軍當運兵船拿去使用,而且連購買的程序也不必走,日德協議中約定德國要給予日本100萬噸船舶噸位,這條就折算成首批1.2萬噸。

  由於這次海戰日本威力強大、以雷擊性能突出而著名的各級驅逐艦除了搜救落水飛行員之外並無多少用武之地,反而發現艦隊防空力量極其薄弱,另外前期瓜島作戰中各型號驅逐艦非但沒找到夜戰、雷戰的感覺,反而屢屢在扮演老鼠快運角色中占得上風,因此船政本部的發展思路進行了偏移。島風級的生產任務被砍掉而加大了秋月級防空驅逐艦的生產任務,與歷史上不同的是,由於日德雙邊關係的密切,秋月級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主炮設計從100mm變成了擬採用德制88炮、準備走高平兩用的套路,並完全取消了魚雷發射管——整個改進思路被稱之為秋月改。另外還因為日本艦隻屢屢被美國潛艇擊沉,考慮今後一旦與德國貿易與物資運輸的高密度頻率,海軍提出了反潛專用驅逐艦的建造需求,按照對艦火力薄弱、防空能力略遜一籌、反潛能力相對突出、速度一般(護航任務速度用不著很快)、建設成本要求儘可能低(因為要大規模批量建造)的要求,提出了丁型驅逐艦發展思路(就是英美的護航驅逐艦),並決定建造松級和橘級驅逐艦。

  丁型驅逐艦設計過程中為適應量產對各部分設計都進行了簡單化處理,如為減少施工難度,船體曲面大多改為直線方向。另外在材料等級採用上也下降了,以往日本驅逐艦為了減輕重量在艦體結構材料上採用不同策略:重點部位使用DS鋼(特殊鋼),板材厚度能減的一定要減少,但DS鋼的生產性很差且焊接困難,為了降低成本且給其他艦船讓路,丁型驅逐艦完全放棄使用DS鋼,大量使用HT鋼(高張力鋼)來代替DS鋼,而且即便是HT鋼也是能省則省,其使用範圍只限於上甲板和船底部外板的一部分,剩餘部位一律使用MS鋼(普通鋼)來代替。基於這個立場又基於日後大規模運輸需要的場景,船政本部對德國推廣建造的意志輪也十分感興趣,一方面直接拿了圖紙準備仿照,另一方面還打算按照這個思路進行日本的自行簡化設計(日本摳門是出了名的)。從工期評估來說,如果按照德國圖紙建造,日本船廠的速度可能會不如德國本土,但超過義大利、法國、荷蘭等國卻綽綽有餘。

  原本歷史上日本海軍「改五計劃」因為船廠能力限制根本無法同時兼顧大規模新艦隻生產、舊船隻改建與損傷艦船修復工作,導致新造出來的遠不如損耗的軍艦多,但因為南太平洋戰役的勝利改變了歷史,使日本取消了大量的改建任務,擺脫了大量艦隻的損傷修復任務,不但後續新建計劃能提前完成,反過來還能讓一些被迫下馬的艦隻按時完工(比如伊吹)。

  除軍艦以外,飛機情況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當小澤三人組向國內發回零戰改進型(Bf-119)大獲成功的消息後,深有感觸的海軍航空本部心思立即就活了,馬上想到了空有一身先進指標卻一直無法上艦利用的「天山」艦攻和「彗星」艦爆,當然這兩者的毛病是不一樣的:天山的問題在於重量太大、起飛困難,彗星的問題在於速度太快,降落成問題(彗星在馬里亞納海戰中經常衝到零戰前面),歸根到底的原因在於日本在航空開發領域技術積累的薄弱,因此立即將圖紙交給德國方面,希望依靠外腦來改進。

  第036章 甲事件(下)

  里希特霍芬等德國海航高層以及亨克爾、容克等公司本來不覺得日本海航的飛機會厲害到哪裡去,但鑑於梅塞施密特在零戰改進上撈到的好處,還是將信將疑地拿過來嘗試,結果看了天山、彗星的技術指標都表示非常吃驚,因為兩者指標遠遠超過了德國海軍準備在斯圖卡基礎上的改良,特別是採用愛知AE1A熱田發動機(DB-601發動機的日本山寨版)彗星艦爆更讓亨克爾公司感到了陣陣熟悉的違和感,因為彗星是在該公司He-118俯衝轟炸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當初在競爭德國俯衝轟炸機項目時,He-118就因比斯圖卡技術指標更先進而被負責選型的空軍高層烏德特大將所看重,一度被內定為新一代機型,誰知道He-118由於技術太過超前而導致性能不穩定,在機型選定驗證會時,烏德特親自駕駛的He-118發生了空中解體,幸虧運氣好跳傘成功,從此德國俯衝轟炸機成了斯圖卡的天下,亨克爾公司後來把He-118的設計賣給了日本。如今看到牆裡開花牆外香的結果,立即跳出來表示彗星改進的事情我包了,而老對手容克公司當然不能選亨克爾的「日本私生子」,於是便接過了改進天山的活計。

  南太平洋戰役大獲全勝的消息傳到東京,陸海軍高層歡呼雀躍的同時,在有關後續作戰討論會議上也是激情滿懷,不過不和諧的聲音也大量產生,對下一步戰略走向又產生了分歧。第一是所謂印度洋攻略的再檢討,第二是關於從中國方面撤軍的問題。陸海軍高層8巨頭和首相、藏相、外相為了平息這種議論,只能再度坐下來商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