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連我的心態也沒調整好。」豐田副武嘆了口氣,「這是最後手段,按我的想法是最好永遠都用不上這種武器,但很多事情是不以我們意志為轉移的,南洋群島的防守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你先準備好,等待軍令部的命令——沒有我和伏見宮總長的明確命令,誰都不准動用,哪怕隊員自己申請也不行。」

  「明白。」大西自己的心態也很矛盾,他其實也不太想用這種武器,但正如科爾所說的那樣,一切為了打贏。想了想最後還是點頭應承下來,信心滿滿地表示:「100枚我不敢保證,30枚一定做到,是該讓美國人嘗嘗厲害了,不過,能不能請您給火箭取個名字?」

  豐田副武用傷感的語氣說道:「就叫櫻花吧——火箭發射與爆炸如櫻花一般絢爛多彩而又迅速凋零,這份悽美永駐人間!」

  離開試驗現場時,井上成美和科爾都默不做聲,只管想著自己的心事:東南前線的收縮命令看來已確定無疑的下達了,再結合下午談判的議題內容,幾乎可以肯定日本立場發生了明確改變。

  上飛機之後科爾原以為是飛回東京參加會議,沒想到這架二式大艇在途中轉了個彎,往佐渡島的另一面去了,這時候外務部隨員才告訴他下午在佐渡島海軍秘密基地會議室進行外交洽談,外相古正之已提前等候在那裡了。

  談判是在一片緊張的氣氛中進行,日本方面很重視,除外相古正之親自出席外,陸軍次官下村定和海軍次官井上成美也一同列席,由於是秘密商談,除了這三人與科爾以外沒其他人出席,反正科爾會日語,連翻譯都省了。到這時科爾才明白為什麼會把談判地選擇這麼偏僻的地方,日本方面完全是為了保密,由於都是老熟人了,古正之上來也沒過多寒暄,直接向科爾介紹印度獨立情況:

  20世紀後,印度獨立運動從王公領導的武裝戰爭轉化為由國大黨領導的相對和平的民族獨立自治運動。後因鬥爭方式的爭論而發生嚴重分歧,國大黨也分裂為兩派:一派以甘地和尼赫魯為首,始終堅持「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路線,被視為溫和派;另一派以錢德拉·鮑斯為首,逐步轉移到開展武裝鬥爭的立場上而被視為激進派。一戰時英國為獲得印度上下的支持,空口白話許諾了印度自治,這使得溫和派占據國大黨上風,但隨著一戰勝利,英國所謂的自治與憲政改革無非是殖民統治換湯不換藥的做法,溫和派的主張便失去市場,激進派開始占據上風。錢德拉·鮑斯在此過程中籌建了印度青年學生組織——國民志願軍並擔任最高指揮官,他主張以武裝鬥爭的方式來反抗英國殖民者從而使印度徹底獨立。隨著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強化,印度次大陸被英國當作解決問題的主要場所而任意壓榨,矛盾日趨激烈,1938年鮑斯當選為國大黨主席,提倡激進路線並與甘地等溫和派產生激烈矛盾,最終他同國大黨決裂,後被英國殖民當局秘密逮捕。1941年他從加爾各答越獄逃亡莫斯科,請求蘇聯支持,未果後轉往德國。

  「這麼說這位印度獨立領袖現在德國?」

  「正是,半年前帝國已拍電報邀請其返回亞洲並開展獨立運動,對方已答應,但一直未能成行,敝國認為貴國對此有不同考慮,所以……」

  科爾當機立斷答應下來:「完全沒問題,過兩天我就返回德國向元首匯報,下次直接讓這位獨立領袖搭載飛機飛往貴國,貴國可直接與這位領袖洽淡,有關成果只要不損害德、意盟國利益,我們便共同予以承認。」

  日方與會幾人交換了一下眼色後都微微點了點頭,科爾心中有數:日方看來相中了鮑斯的資歷與能量,準備扶持其擔任傀儡,這一點他毫無異議——霍夫曼來之前已和他明確交代,德國的手肯定伸不到印度那麼遠,因此有關印度問題上日本提出要求和條件只要不是太離譜都不妨答應下來。

  古正之心裡暗暗高興,看來德國至少不會在印度政權問題上與日本杯葛,他繼續介紹道:

  受東南亞戰事鼓舞,本年3月印度局勢趨於惡化,倫敦方面派掌璽大臣克里浦斯赴印度調解並召開英印會議,但英方提出的《印度自治領方案》遭到了印度方面激烈反對,4月11日國大黨和伊斯蘭教聯盟一致決議拒絕了該方案,美國派往印度的特使路易·詹森對尼赫魯的工作也未獲成功。6月10日,印度西北部信德地方發生反英暴動,同月15日印度獨立大會在曼谷召開,甘地不與英國合作的主張風靡整個印度,8月9日,甘地、尼赫魯、阿札德等20名國大黨領袖遭到英國憲兵逮捕,進一步加快了反英運動的發展……

  古正之說道:「三國同盟的最初目標是首先儘快迫使英國屈服,這也是日本指導戰爭的重要方針,但隨著德國注意力轉向俄國,這種目標發生了偏移,倘若貴國要推進新戰略,勢必應該從東線收回力量同時加大對英國的壓力——為迫使英國屈服,敝國希望德國繼續封鎖英國,並相機在英國本土登陸。」

  科爾讀懂了古正之的意思,日本暗示蘇德是否可以媾和以便德國能及早抽身出來盡最大全力對付英國,不過對方既然沒明說,他也樂得裝糊塗,想了想後回答道:「東方問題十分複雜,東線戰事除削減英國持久作戰的意志外,本身也是對《德意日三國反共產國際協定》的履行與實踐,貴國主張全力對付英國的願望我方當然承認,但這種願望並非輕易就能達到的。鑑於當前英德海軍力量對比失衡,敝國暫時無法採取這種辦法,而在美國介入後,英美海上優勢更加明顯,敝國已陷入資源封鎖與海域包圍,如果不能從東線獲取足夠的資源與物資,敝國將缺乏持久作戰的能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