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元首準備改弦易轍了?

  凱特爾、蔡茨勒等軍方將領立即表示贊同,而希姆萊、戈培爾等人則不動聲色地等著霍夫曼的後續發言,他們需要一個合理解釋。

  「基於人口戰爭理論和以往戰例,要打到史達林屈服我們可能要準備付出300萬甚至更多的犧牲,這對德意志人民而言代價過於沉重。消除布爾什維克對歐洲的赤化威脅不是我們德國一家的任務,必須讓俄國人自己起來組建軍隊和史達林耗,這既有利於節約德國軍人的性命,也有利於鞏固最大多數的力量基礎。」霍夫曼懇切地對這批心腹說,「先生們,人是最可寶貴的資源,一個合格的士兵需要18年時間,經歷千辛萬苦才能生產、成長起來,而消滅他只要一顆子彈,甚至都用不了1.8秒……美國人可以給蘇聯人各種物資和裝備,但美國人絕不會派幾十萬人給史達林,史達林也不敢接受幾十萬美國部隊——這對他的統治沒半點好處。如果我們出面組建俄國反史達林武裝,目前那些在史達林控制之下、被迫為他賣命的俄國人民就能看到另一條出路——一條與我們共同合作、消弭赤化威脅的出路,這對於瓦解史達林政權有很大好處。」

  戈培爾的反應很快,在霍夫曼講完之後就將這個決策與剛才的歐洲聯盟聯繫起來,吹捧這是元首走的又一步好棋。

  「雖然我對組建這些劣等民族的軍隊抱有較大顧慮,但鑑於對蘇戰爭的長期化,為節約德意志軍人的生命與鮮血,我原則上贊同元首組建東方部隊的提議。」面色陰沉的希姆萊考慮了半天之後才發言,「只是這樣做在戰後會不會帶來問題?一戰時皇帝陛下扶植了列寧和布爾什維克,結果20年後他們反過來構成了對我們的威脅。」

  霍夫曼還沒開口,鮑曼立即反駁:「有沒有問題關鍵取決於我們自身,只要德意志是強大而統一的帝國這些就不是問題。一戰如果不是猶太人在背後捅了一刀導致帝國崩潰,俄國人是不敢撕毀《布列斯特條約》的。」

  這番話說的其他人都頻頻點頭,霍夫曼立即趁熱打鐵闡述了他對俄羅斯解放軍的初步設想:

  第一,這支部隊的主要領導層應該是認同歐洲聯盟精神的原蘇軍將領,地位越高越好,但純政治委員一個不要,在組建部隊的同時組建政治組織,可以考慮「俄羅斯解放陣線」等類似名字,由部隊指揮官兼任政治組織領導人;

  第二,組成這支部隊的兵力要進行精心挑選,在志願基礎上優先選擇非俄羅斯族和曾在蘇聯肅反運動中受迫害的俄羅斯族官兵,考慮用繳獲的俄制武器武裝他們,年底前先組建3個師,然後增加到6-8個師並組建集團軍,只有成為集團軍後才考慮配備裝甲部隊;

  第三,士兵入伍前要進行與史達林、與布爾什維克決裂的公開儀式,要在各部隊派駐懂得軍事與管理的帝國代表,一般由軍官或軍士長充當,承擔聯絡與監察責任,代表至少要派到營一級;

  第四,要加強宣傳工作,對表現突出的優秀分子要授予勳章並晉升職務,要把精誠合作的俄國代表送到德國培訓,向他們展示良好的德國式生活,適當遷徙士兵的家屬以增強他們對歐洲聯盟的認同感與向心力;

  第五,前期主要承擔後方警備、反游擊戰爭等任務,等戰鬥力初步形成後可進入一線鬥爭,受有關德國集團軍領導,組建集團軍並完全成熟後可承擔戰役某一方向的任務;

  第六,要描繪明確的前途——等對蘇戰爭勝利後,非俄羅斯族部隊將建立一系列非俄羅斯民族國家(數量較多)並成為各自民族的國防軍,俄羅斯族部隊將掌握(或部分掌握)俄羅斯政權。

  ……

  霍夫曼一口氣說了十條設想,一直在傾聽的蔡茨勒上將忽然湧上來一個奇怪念頭:這才是元首作為政治領袖應該考慮的工作,像以前那樣頻繁往前線跑並對戰役過程指手畫腳的行為似乎有些越俎代庖……反過來他又想到:元首大概是對哈爾德不放心所以才事事親力親為,自己擔任總參謀長這一個多月來似乎與元首相處得很不錯,可見元首並不是聽不見他人意見的固執之人,對猶太人的態度,東方政策不都在修改麼?若不是哈爾德老早就有了篡黨奪權的念頭,他怎麼會這麼指責元首?

  「在此次塞爾維亞會議後,我將召開東方會議討論這些國家的政治安排與未來發展,目前所占領的俄國領土也將會適當分配給我們的盟國與追隨者——這場神聖戰爭不能只讓他們犧牲而看不到任何回報。」

  希姆萊插了一句:「如果都讓他們獨立建國了,帝國東方領土怎麼辦?」

  「我們當然得為自己保留最好、最大的一塊,但不可能全部吞下來,這會把我們撐壞的。」霍夫曼笑眯眯地說,「只要盟友和追隨者都拿到了好處,他們會咬緊牙關配合我們將戰爭打到底的。」

  唯獨施佩爾和紹克爾抱怨這樣會減少俄國輸入的勞動力,同時給現有戰俘管理帶來麻煩,但霍夫曼向他們推薦了猶太人後他們便不多說了,反正目前東線戰俘太多,運也運不完,適當解放一批也有利於管理。

  在初步達成統一認識後,霍夫曼授意先由戈培爾向外界吹風,正式決定等十月初召開東方會議後再公布,同時他帶了一嘴軍事部署:「東線應當發揮靈活機動的作戰方針,善於利用地域空間。蔡茨勒將軍請您領導陸軍總參謀部並以曼施坦因元帥為主制定一個作戰計劃,考慮在南線利用誘敵深入的辦法打一次會戰,規模控制在50萬以內,打完這一仗也該過冬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