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基於這樣的特殊情況,幾個參謀軍官絞盡腦汁花費好幾個小時的功夫苦思敏想後才草擬了那篇「告捷」電文,蒙哥馬利本不想這麼幹,但在德·拉甘勸說下勉強同意了,並費盡心機用十分隱晦的詞語事先報告給了在開羅的亞歷山大將軍,不知道後者是否讀懂了字裡行間的意思,反正回電同樣含糊不清,讀起來既像是贊同又仿佛是暗示他可以自由行動而不加干涉,總之是任由第八集團軍矇混過去了。然後蒙哥馬利又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冥思苦想了一天,最後實在拖不下去才在猶豫不決中將電文發給了邱吉爾。

  但倫敦回電遲遲不到又讓他患得患失起來,他壓根不知道倫敦之所以這麼晚才給他回電完全是因為邱吉爾要求情報人員在核實原本發生的事情——德·拉甘的想法是好的,也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他只是沒想到他碰到的頂頭上司在25年前掩飾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大失敗時就將這些招數玩得很溜了。

  「電報,倫敦的電報來了。」副官陰沉著臉走了進來,一看這個架勢,蒙哥馬利的心猛地一沉,好半天才接過了那張薄薄的電文紙,電文內容讓他感覺當頭一棒:裡面沒有隻言片語對「大捷」的勉勵,反而是冷冰冰要求他再接再厲,迅速、徹底消滅古德里安的命令。

  「看來首相對我們的表現很不滿意啊。」他苦笑著將電報遞給德拉甘,苦惱地抓著頭皮,「從電報的內容和口氣來看,首相應該看出來了一些什麼,我原本也不想對他隱瞞的,可……或許我們應該再發一封電報完完整整告訴他真實情況。」

  「長官,事已至此,我們不必要為已發生過的事情傷腦筋而應該向前看。只要我們逮住了古德里安,首相那裡依然是可以交代的,退一步說,哪怕抓不住古德里安,只要能夠重創古德里安,同樣可以向倫敦方面交代。」德·拉甘顯然比患得患失的蒙哥馬利更加豁達,在關鍵時刻勸阻了他不理智的衝動,勸說道,「我並不認為再拍一封申辯電報有多少意義。確實如您所說,首相的口氣嚴厲了一點,所以我認為倫敦應該已明白這裡發生了什麼而不是相反,我們完全不必要多此一舉進行解釋。而且本土也沒有拒絕我們的補給要求,只是提出了額外條件,我們要做的就是完成這個任務——起碼我對此持有十分樂觀的態度。」

  「仔細說說看。」一聽參謀長如此胸有成竹,蒙哥馬利忐忑的心情終於放鬆了下來,連帶著情緒也緩和了幾分。

  第011章 德國坦克近衛軍

  「古德里安雖然狠狠給了我們一下,但其實並沒有動搖我們的根本,反而暴露出它的虛弱本質——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在此戰過後不是惡化,反而是發生非常有利於我方的變化。」德·拉甘顯然是利用足了義大利人的情報,用十分堅定的口氣給蒙哥馬利分析起來,「從兵力對比來看,古德里安手裡還不到5萬人,其中至少有30%不太可靠的義大利人,在經歷北線義大利步兵被無情拋棄的事故後,他們剩餘的戰鬥意志可想而知。即便如此,敵我雙方的兵力對比也是1:4;從坦克來看,德國人和義大利人的坦克共有不到500輛,我們雖然遭受了一些損失,仍然還有近1200輛坦克,比例是2:5,考慮到古德里安手裡的義大利坦克性能很差,這個比例可看作是1:3;飛機方面古德里安雖然得到了一些增援,但兵力對比仍在1:2以上,我們依然擁有絕對優勢。因此這仗並不是沒得打。」

  「義大利人交代的情報可以相信麼?」

  「我認為基本可以確信,他們沒必要對我們說假話,這對他們今後的俘虜生涯沒有半點好處。」德·拉甘冷笑一聲,「義大利人心裡對拋棄他們的古德里安窩火著呢,巴不得看到他倒霉。」

  蒙哥馬利站了起來,在原地轉了幾圈後下定了決心:「那就準備調集兵力,明天上午發動進攻,以兩路鉗形攻勢向特勒阿卡基爾推進,先以裝甲部隊快速推進打開缺口,然後步兵跟進突破。」

  「不構築完整包圍圈?」

  「時間來不及,而且,」蒙哥馬利冷笑一聲,「我要一路攆著古德里安去托卜魯克,攆得他像一條喪家之犬。」

  就在蒙哥馬利下定決心兩路夾擊消滅古德里安的同時,正在特勒阿卡基爾的古德里安迎來了他翹首以盼的援軍——從東線戰場上抽調過來的第4裝甲師第35裝甲團,這是他在東線帶過的老部下,團長科林伍德上校更是他所熟悉的將領。

  「這一路上過來順利吧?」他一邊和風塵僕僕的科林伍德握手,一邊關切地詢問有關情況。

  「非常順利,我們全師8月底從東線撤了出來,先回國休整了七天進行了必要增補然後坐火車到了義大利,我們團作為先頭部隊五天前從義大利港口出發到托卜魯克,然後就一路趕到了這裡。師長艾伯巴赫少將和其他部隊目前仍在義大利,他們將搭載後續的運輸艦過來。」

  拿到了霍夫曼給的燃油之後,義大利海軍終於比較闊氣地給運輸艦隊護航,由於古德里安與凱塞林在密碼電報上的小動作,得不到確切消息的馬爾他英國艦隊也沒有如同以往一樣出動海軍騷擾,僅僅出動了20餘架轟炸機,但被全程護航的德國戰鬥機打得夠嗆。

  科林伍德作為目擊者目睹了全過程:「我至少看到有14架英國飛機被揍下來,剩餘的如果不是他們逃得快損失只會更大,因為雲層中進行掩護的戰鬥機數量很龐大,遠遠超過我的想像。運輸艦隊損失幾乎沒有,只有一條船中了一枚近似彈,結果那艘船上除了裝備外沒有我們團的人,只死了兩個倒霉的義大利海員,後來這架飛機被打得凌空爆炸。同船的義大利人都羨慕我們,說只有德國部隊增援時才有這麼好的待遇,元首又是安排海軍護航,又是出動大量戰鬥機,換了義大利人才根本沒這麼好的運氣,他們以前補給差不多都是運輸船偷偷摸摸過來,甚至連速度慢、體積大的油輪都沒有軍艦掩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