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子胥!”她也喊了聲,而眼淚卻不知不覺已經流了出來。
她突然抓住他的手,說:“子胥,你說,此地一別,將來我們還有見面的機會嗎?”
“只怕是……難……”
伍子胥本來想不這樣回答,但那又如何,他好不容易把這個“難”字說出,聲音卻低了下去。
是啊,眼前的一切都還在迷茫朦朧之中,他又何以推想將來會是怎樣。
“子胥,你能再為妾吹簫一曲嗎?就如前夜妾醉舞時君之所奏。”
他從背上取下紫竹簫,開始了吹奏。而華夫人又展袖旋舞而歌:
不是有緣兮
何以相聚
不是前世兮
何以今生
神仙眷屬兮
鴛夢難就
分道天涯兮
四野迷濛
簫聲停,歌舞歇,華夫人說:“子胥,走吧!往前走!不要再回頭!”
伍子胥再拜。而後毅然轉身,向前行去,不再回頭。但他感覺得到,當自己的身影已經不見了,許久之後,那輛馬車這才載著沉重的華羋娟夫人奔往回去的路。
正文 第十七章 沼澤
天氣愈是炎熱了,伍子胥又一次感受到殘暴的陽光。一路上由於心中不快,胸口如橫亘著巨石一般。所以在突然撞上了一隊楚兵時,差點沒及時反應,他們的馬蹄聲音還是好響的,只是自己那時心裡還掛念著華夫人。幸好楚兵也比較麻痹,最後還是讓伍子胥躲到了樹叢之中,所以沒被察覺。這裡還是宋國邊境,知道楚軍已經來到邊境,所以看到兵士,伍子胥就想應當就是楚軍吧。沒想到又一次離楚兵這麼近,也許在不遠的地方就有楚國的駐軍,那些軍士之中,也說不定就有自己的鄉人。鄉人!他突然嘆息了!他不應該再有這樣的想法了,現在跟楚國有關係的所有一切都是他之所恨,包括自己的鄉人!是呵,他們也許就在昨夜,還在做著抓住了伍子胥獲得官爵重賞的美夢呢!
可是他的這種極端情緒經不住他的反思的否定。因為他想到獵戶的妻子,震天寨的宋家兄妹,華羋娟夫人,這些善良而深情的人們,不也都是楚國人麼?他是不應該如此,不應該恨了所有的楚國人,否則,就是不明事理,那才不配作楚國人!
現在他又一次急切起來。他白晝也要趕路了。不過大路是不能走了,只能往山林中行。山林並不是平安的棲息地,裡頭也是潛伏著險惡萬象。山林裡頭不僅或有野獸,而且還有沼澤地。
他希望自己之取道出乎常人的意料,不過,紛歧的路途,雖然讓人無從尋索蹤跡,卻也埋下自己迷途的隱患。他起先還沒發現這個問題,後來才意識到自己這一路上,其實是在為自己設置了前程的迷宮。有一陣子覺得行走得似乎太慢,好像永遠也穿不完這林野似地。後來才發現自己並沒有走出林間,而是又繞了回來,這是大白天,這讓他有些不可置信。後來終於發現是分岔道太多,而自己因為一腦子盡沒歇著,行走太過隨意,這才如此。
於是開始了注意識路辨向,並且在疑惑的地方,用劍在樹上刻寫作個記號,這樣行了一段,也就沒再出差錯。
那麼起先,伍子胥在思考著些什麼呢?他在想鄭國的事情。鄭王就是鄭定公,名姬寧,已經在位八年。鄭國的丞相子產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不僅輔助其父鄭簡公,而且也輔佐鄭定公八年了。伍子胥從父親的口中知道了子產的許多功績事跡。父親曾希望他年伍家也出一個子產式的人物。他對伍尚寄託了這般的願望,伍尚是文官儒士,與子產這樣的政治家相去較近。可是伍子胥一直覺得兄長缺少了子產的決斷與變通的能力。父親也曾感嘆子產老矣,鄭國賢臣後繼乏人。只是沒想到就在近兩個月前,聽說鄭國丞相子產已經過世。這次又聽華夫人提起,現在伍子胥又在擔心此行將會有如何結果。
眼前的林子似乎更加濃密,熱氣漸漸消去,在林泉下飲足了水,暢快之際,行走不覺間迅快了。這林中走出來之後,眼前便是一大片開闊地,有些地方水草叢生,大片的草地,水草縱橫,無邊無際,仿佛都長到了天邊去。夏天的霧和風吹來,潮濕得像蘸了墨水的毛筆。他漸漸覺得前面的路顯得鬆軟,在行路者看來,是比較舒心愜意的。遠遠地,還看得見幾朵水蓮花在那邊迎風搖曳著,自個兒陶醉著,美得無與倫比的樣子。但他卻沒想到這蓮花美得是如此陰毒險惡。
他那時一邊欣賞著那花的美麗,一邊卻注意窺測這附近的情勢,是否有伏兵,是否有野獸。卻萬萬沒想到這平靜得近乎純粹美的環境下邊,是死神預設的陷阱。他突然感到一種可怕的下墜。
他立刻明白了。難道所有的夢都要立刻毀滅。他沒有掙扎,沒有掙扎就是掙扎。
泥漿從腰下上來,猙獰著,發出噝噝的聲音,漸漸地,已經快上到胸口。眼前四周沒有其他人影,太陽依舊高踞天上。現在他還能想什麼呢?趁著身體還處於齊胸狀態,也就是還沒有完全陷下去的頃刻,他是應該好好想想,憤怒和抱怨都無濟於事,他犯的這個大錯實在是不應該。他對不住父兄,對不住妻子,他沒能突圍,就要先死在這臭烘烘的沼澤地了。
與其如此,還不如那日與兄長一道前往郢都,就算死,也死得壯烈,死得明白。可是……伍子胥還在絕望地思想,想到自己竟然就這般無能,就要死在這臭烘烘的沼澤地了。這豈不是讓昏君楚平王和姦臣費無極恥笑?
她突然抓住他的手,說:“子胥,你說,此地一別,將來我們還有見面的機會嗎?”
“只怕是……難……”
伍子胥本來想不這樣回答,但那又如何,他好不容易把這個“難”字說出,聲音卻低了下去。
是啊,眼前的一切都還在迷茫朦朧之中,他又何以推想將來會是怎樣。
“子胥,你能再為妾吹簫一曲嗎?就如前夜妾醉舞時君之所奏。”
他從背上取下紫竹簫,開始了吹奏。而華夫人又展袖旋舞而歌:
不是有緣兮
何以相聚
不是前世兮
何以今生
神仙眷屬兮
鴛夢難就
分道天涯兮
四野迷濛
簫聲停,歌舞歇,華夫人說:“子胥,走吧!往前走!不要再回頭!”
伍子胥再拜。而後毅然轉身,向前行去,不再回頭。但他感覺得到,當自己的身影已經不見了,許久之後,那輛馬車這才載著沉重的華羋娟夫人奔往回去的路。
正文 第十七章 沼澤
天氣愈是炎熱了,伍子胥又一次感受到殘暴的陽光。一路上由於心中不快,胸口如橫亘著巨石一般。所以在突然撞上了一隊楚兵時,差點沒及時反應,他們的馬蹄聲音還是好響的,只是自己那時心裡還掛念著華夫人。幸好楚兵也比較麻痹,最後還是讓伍子胥躲到了樹叢之中,所以沒被察覺。這裡還是宋國邊境,知道楚軍已經來到邊境,所以看到兵士,伍子胥就想應當就是楚軍吧。沒想到又一次離楚兵這麼近,也許在不遠的地方就有楚國的駐軍,那些軍士之中,也說不定就有自己的鄉人。鄉人!他突然嘆息了!他不應該再有這樣的想法了,現在跟楚國有關係的所有一切都是他之所恨,包括自己的鄉人!是呵,他們也許就在昨夜,還在做著抓住了伍子胥獲得官爵重賞的美夢呢!
可是他的這種極端情緒經不住他的反思的否定。因為他想到獵戶的妻子,震天寨的宋家兄妹,華羋娟夫人,這些善良而深情的人們,不也都是楚國人麼?他是不應該如此,不應該恨了所有的楚國人,否則,就是不明事理,那才不配作楚國人!
現在他又一次急切起來。他白晝也要趕路了。不過大路是不能走了,只能往山林中行。山林並不是平安的棲息地,裡頭也是潛伏著險惡萬象。山林裡頭不僅或有野獸,而且還有沼澤地。
他希望自己之取道出乎常人的意料,不過,紛歧的路途,雖然讓人無從尋索蹤跡,卻也埋下自己迷途的隱患。他起先還沒發現這個問題,後來才意識到自己這一路上,其實是在為自己設置了前程的迷宮。有一陣子覺得行走得似乎太慢,好像永遠也穿不完這林野似地。後來才發現自己並沒有走出林間,而是又繞了回來,這是大白天,這讓他有些不可置信。後來終於發現是分岔道太多,而自己因為一腦子盡沒歇著,行走太過隨意,這才如此。
於是開始了注意識路辨向,並且在疑惑的地方,用劍在樹上刻寫作個記號,這樣行了一段,也就沒再出差錯。
那麼起先,伍子胥在思考著些什麼呢?他在想鄭國的事情。鄭王就是鄭定公,名姬寧,已經在位八年。鄭國的丞相子產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不僅輔助其父鄭簡公,而且也輔佐鄭定公八年了。伍子胥從父親的口中知道了子產的許多功績事跡。父親曾希望他年伍家也出一個子產式的人物。他對伍尚寄託了這般的願望,伍尚是文官儒士,與子產這樣的政治家相去較近。可是伍子胥一直覺得兄長缺少了子產的決斷與變通的能力。父親也曾感嘆子產老矣,鄭國賢臣後繼乏人。只是沒想到就在近兩個月前,聽說鄭國丞相子產已經過世。這次又聽華夫人提起,現在伍子胥又在擔心此行將會有如何結果。
眼前的林子似乎更加濃密,熱氣漸漸消去,在林泉下飲足了水,暢快之際,行走不覺間迅快了。這林中走出來之後,眼前便是一大片開闊地,有些地方水草叢生,大片的草地,水草縱橫,無邊無際,仿佛都長到了天邊去。夏天的霧和風吹來,潮濕得像蘸了墨水的毛筆。他漸漸覺得前面的路顯得鬆軟,在行路者看來,是比較舒心愜意的。遠遠地,還看得見幾朵水蓮花在那邊迎風搖曳著,自個兒陶醉著,美得無與倫比的樣子。但他卻沒想到這蓮花美得是如此陰毒險惡。
他那時一邊欣賞著那花的美麗,一邊卻注意窺測這附近的情勢,是否有伏兵,是否有野獸。卻萬萬沒想到這平靜得近乎純粹美的環境下邊,是死神預設的陷阱。他突然感到一種可怕的下墜。
他立刻明白了。難道所有的夢都要立刻毀滅。他沒有掙扎,沒有掙扎就是掙扎。
泥漿從腰下上來,猙獰著,發出噝噝的聲音,漸漸地,已經快上到胸口。眼前四周沒有其他人影,太陽依舊高踞天上。現在他還能想什麼呢?趁著身體還處於齊胸狀態,也就是還沒有完全陷下去的頃刻,他是應該好好想想,憤怒和抱怨都無濟於事,他犯的這個大錯實在是不應該。他對不住父兄,對不住妻子,他沒能突圍,就要先死在這臭烘烘的沼澤地了。
與其如此,還不如那日與兄長一道前往郢都,就算死,也死得壯烈,死得明白。可是……伍子胥還在絕望地思想,想到自己竟然就這般無能,就要死在這臭烘烘的沼澤地了。這豈不是讓昏君楚平王和姦臣費無極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