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時機上而言,正如陳規所說,眼下遼國勢衰,金國新敗,正是宋軍拓展自己在遼東勢力範圍的千載良機,錯過這個時機地話,一旦契丹集結力量大舉向東進軍,或者金兵回兵北上,鞏固其在這一帶的守御,那麼宋軍占領這片地方的難度又要大大增加。

  何去何從?眾參議一番爭論,你長我短,高強漸漸已經有了決斷:北上!開州那樣的逆境,我都賭了,何況是現在?向北五百里,便能將整個遼東握在手中,東路那些地盤,留給子孫慢慢去占好了,本衙內豈是守戶之犬!

  只是朱武卻又道:“昔日相公在樞府時,本意取了遼東之後,坐看契丹與金國相爭,我大宋有泰山之安,如今卻有意北進,切斷契丹東進之路,豈非是以我大宋遼東一地之力,受彼兩國之兵?倘若金國難滅,日後遼國又盛,我恐遼東力不能支,還望相公三思!”

  高強卻笑道:“不然!此一時彼一時,彼時我取遼東,本意為契丹解危,使金國不能坐大,倘使金國能與我和,則我便可穩坐遼東,居金遼之間,左右逢源。然而金兵悍然侵我,契丹坐視,如此已非我居中得利之局,那契丹寧忍金國之仇,也要削我之勢,足見其心叵測,必須趁此時大展我軍之勢,威服金國,則契丹亦為之喪膽,方才肯守兩國盟約,遼東背倚契丹,足制全遼諸部,以我中華文治武功,可逐步收服遼東諸蕃部為己用。若是再要遠圖,他日契丹若壯大起來,要背盟攻我時,我便索性用遼東諸部為軍,金兵既然能勝遼兵,倘使我用中原甲兵佐之,克遼必矣!倘使出一二冠軍人物,渾一漠北、封狼居胥,也未必不能啊!”只不過呢,那就不是本衙內的事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嘛!

  第七十一章

  大方略一定下來,下面的細務自有一班參議官們去辦,什麼調動兵力,什麼囤積糧秣,什麼馱獸車仗徵集,什麼作戰計劃擬訂,一應皆是諸位參議們訓練有素的科目,高強也幫不上什麼忙,盡數推給陳規等人去勞心。

  在得到了宋軍將與其共同征討金國的承諾之後,高麗使者亦表示其兵決不越過鴨綠江一步,兩國好似已將金人視作了砧上魚肉一般,任意宰割。高麗使節滿意而歸,這廂高強請來監軍童貫,將自己與高麗結盟一事告知於他,並稱自己不日便要北上,攻打金國國都去也。

  童貫前次穩坐遼陽府,卻也有個留守之功,雖然說他身為郡王,已然位極人臣,再也升不上去了,不過那金帛田園的賞賜也是加倍豐厚。既然賺了便宜,好該知足常樂,怎知童大王素來自詡知兵之人,見金兵煞是不濟,連高強這等黃口孺子都戰不過,國主一戰成擒,顯然是一塊到手的現成功勞,如今見高強又要出戰,他哪裡還坐的住?自思自己立功西北,拓土雲中,十餘年來所向皆勝,自然強過高強這小兒甚多,高強都能立下如此大功,何況是童大王了?

  因此上一口咬定,定要從軍出征,至於留守的功勞情願送給他人,反正高強手下軍隊的後勤機制較為獨立,他一個監軍也插不上手,在遼陽府整個就是遊手好閒。高強說不動他,再則也擔心這廝暗中搗鬼,在這遼東戰事緊要的當口拖他的後腿,便即允諾了,只是要他緊隨中軍,不可擅自行動,童貫自是滿口答應。

  此後遼東宋軍頻繁調動,首先是旅順口的水師從海道前往保州,將當地的中原商旅及其財貨盡數運回旅順口安置。這保州地近開州。與金國是隔著一條鴨綠江相望而已,雖說有不用兵的盟約,但自從宋金開戰以來,此地的中原商旅大多數也已經離開,宋軍水師來此走了一遭之後,更是宋人絕跡。落在有心人眼中,無疑是保州即將不寧的徵兆。因此高麗、倭國等國商人亦皆紛紛出走。其去向居然多半都是向著宋軍控制下的旅順口而去。

  此後開州前線宋軍兵力猛增,在蘇州關下完成集結地欒廷玉部兩萬大軍開至此處,加上此前在開州的韓世忠、李孝忠、馬彪等兵力,開州雲集了八萬多宋軍,連營四十多里,旌旗蔽日,一副大動干戈的景象。

  高麗兵見狀自然鼓舞,於是四月八日。保州事變爆發,高麗以金國先違反了保州不駐兵的盟約為由,出動上萬兵力攻取保州,將城中的女真人殺了個乾淨,隨後三路兵發,一共出動了不下五萬大軍,向其北面的金國發起進攻。

  高麗人既然打響了,宋軍也就應約出動。只是欒廷玉擺出一副不緊不慢的架勢,每日裡前進二三十里便即紮寨,四處覓地修築堡寨,又派遣文吏丈量土地,計算里程。哪裡是在打仗,分明是墾荒。

  金人老於兵事,且知宋強高麗弱,一早便收縮兵力,在鴨綠江畔迎擊高麗。粘罕僅以七千兵力。設伏大敗高麗中路兵兩萬,逐北近百里。斬首三千級,嚇得其餘兩路也都慌忙退卻,不但寸土未得,反被粘罕擄了千餘人戶回去。

  此時高麗方才覺出不對來,連番遣使促令宋軍進兵,而欒廷玉口中連聲應諾,卻依舊不緊不慢,一直推進了一百多里,抵達鴨綠江支流沸流水以後便再也不肯前進,索性在沸流水和鴨綠江地匯流處紮下大營來,每日裡填土積石,大有將這營壘直接建成一座城池,在此常駐之意。

  高麗至此方知不對,忙又遣使往遼陽去與高強理論,到了彼處方知,原來高強在保州事變之後兩日便已離開遼陽北上,眼下宣撫大旗已經過了銀州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