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萬全之計?高強冷笑一聲,搖頭道:“朱參議,你素有急智,善能隨機應變,然而我在汴梁時與諸位參議官計議遼東事體。卻有一點乃是共識:一旦戰事遷延時久,動輒數十年甚或上百年延宕不決,吃不消的不是小國金國,而是我中華大國!”

  很叫人意外。然而這就是事實,即便是大宋朝這樣在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地富裕朝代,對付區區一個西夏邊患,一百多年下來也是國力耗盡,外強中乾;先代的東漢時,也是西邊的羌人反覆叛亂。近百年的消耗使得關中殘破天下疲敝,最終是一場黃巾大起義,大漢王朝在割據中走向滅亡;唐朝時用邊地的藩鎮來解決外患,結果是外患雖除,內憂難免,中唐以後朝廷由於失去了對於地方地控制而日益衰亡,強盛地大唐居然落到了要引入沙陀兵來對付黃巢起義的地步。

  再往後看,歷史又是驚人地相似,代替北宋統治了中國北方的金國。亦繼承了中原對於北方民族地邊患,蒙古的亂事幾乎是從金國入主中原的第一天開始就困擾著女真政權,一條史無前例的大漠上的長城也沒能擋住蒙古人的侵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什麼中原人文弱,需要外族地狼的基因來注入新的活力,這種話根本就是大放狗屁,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如是而已。

  大明朝更是不用說,九邊看上去很威風。然而蒙古人從來都沒有真正屈服過,好容易在張居正手上封了俺答汗作順義王,用不平等的朝貢安撫了蒙古,建州又起來了,一個小小的遼東。最終放幹了大明朝的鮮血……

  “你說。我們耗的起嗎?我們根本耗不起,久戰必敗!”高強越說越急。伸掌在面前地几案上重重一拍,喝道:“唯一的辦法,就是每隔十幾年就殺他一陣狠的,將其人口削減大半,縱使塞外物產貧瘠,養活些少外族亦可辦到。然而北土空曠,我兵若要深入後援不繼,一旦失利便是全軍覆沒的危局,且外族一戰而強,勢必大舉入寇,又是兵連禍結,是以今日金國舉兵前來,在本帥看來正是一個大好良機,不容錯失!”

  朱武默然半晌,方長揖到地,嘆道:“參議諸官,果然是深謀遠慮,朱武嘆服。”他也是參議官,當然知道高強說的這麼流暢,乃是出於參議司事先詳細的戰略推演。

  高強自不會怪他,朱武也無非是為他著想,畢竟退守的風險比決戰要小很多,對於已經幾乎走到了仕途頂點地高強來說,單單為了自己考慮的話,完全沒有必要冒險決戰。他先將言語安撫了朱武,又道:“雖然此戰良機難得,然朱參議適才所憂並非杞人之憂,金人決非無知蠻人,其以小擊大,狡猾狠辣處實令人驚嘆,況且彼兵善戰,眾又在我之上,此戰實未易勝。列公可有良策破敵?”金兵之所以敢於大舉前來,也是仗著這一點,萬一這一仗打敗了,那什麼良機難得,可就成了最大地笑話了。

  陳規聞言,默默地從懷中取了一面地圖出來,攤在高強面前。高強剛湊到面前,便聞到一股血腥味,再看那張地圖上竟是一灘血跡,雖然早已乾涸了,暗黑的顏色卻更叫人驚心動魄。

  陳規卻渾然不覺,一手點著那攤血跡當中道:“相公,我開州之東有龍河水,方今二月中旬,河上之冰已不如隆冬時厚,且下官守城時遣人開鑿冰層,這河上冰面已多處破碎,那金兵在河西者倉促退卻至河東,亦是恐怕河冰一旦盡破,彼將有全軍覆沒之患。”

  “然而相公若要與金兵決戰,這龍河卻又是一道障礙,若是相公全軍跨河結陣,背水之戰殊為兇險,而金兵若要決戰,又勢必不能容相公全軍渡河擺開陣勢,我意這決戰之地,便當在龍河上下。”說著將手在那條細細的黑線上一划。

  此時諸將也都圍了過來,李孝忠摸著下巴上的短須,沉吟道:“這龍河以東三十里,又有一條河水,那金兵自身也未必有多少迴旋餘地,倘若在這兩條河水之間決戰,敵我加起來近十萬大軍,可實在有些施展不開手腳哩!”

  十萬大軍,在小說中並不算是什麼了不起的數字,可是親身經歷了十幾萬人一起出動地平燕之役,高強深知大軍作戰之難,當初盧溝河邊一戰。就算沒有大風作為遮掩,蕭干地萬餘騎兵衝鋒起來依舊是讓人一眼都望不到頭,聲勢足以讓沒有見過這樣場面的人腿肚子打軟。在這麼大地戰場上,想要把握手下各軍隊的動向就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更不用說指揮如意,玩出什麼奇謀妙計來了。

  作一個簡單地算術好了,一米站一個人,一里路可以站五百人,三十里不過站個一萬五千人,敵我雙方加起來超過九萬人的兵力。兩條河之間可以排出六列縱隊來!這還不算戰馬和戰車。更何況宋軍背靠開州城,一旦打起決戰來,這可是極大的優勢,宋軍可以毫無顧忌地將打亂打殘的部隊撤入城中進行休整,而無需派出部隊來作為護衛,單單這一項就足以抵消金兵在數量上地些少優勢,更何況宋軍的輜重也可以受到城牆的保護而全無後顧之憂。

  李孝忠的意思,也就是從戰術上來看,這片戰場並不利於金兵。如果他是金兵主帥,就不會選擇此地為決戰戰場。

  然而陳規卻持異議:“下官以為,適才相公所言,今番乃是與金兵決戰的千載良機,實為至論。蓋金兵迫於兩大國之威,若不趁今日兵強時予以擊破,戰況一旦拖長。我大國固然國力凋敝,彼小國亦更加苦楚難當。何況今日我兵終究少於敵兵,金人又是百戰之精銳,正面決戰諒必信心十足。而李統制所言戰場甚狹,對於金兵又是一重好處,彼之精銳鐵浮屠。正可盡情馳騁。而不必限於馬力,一旦沖亂我軍陣腳。大可直衝至開州東門,將我軍中分為兩段,我縱有城池為倚仗,萬一大軍潰敗於城下,亦無能為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