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面臨金兵大舉進攻地威脅,陳規一面動員城中的兵民改造城上工事,一面與城外不斷攻擊金兵的韓世忠部相互配合,主動出擊攻打金兵,以故除了金兵到城下的第一天遭到一次進攻之外,此後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金兵根本就沒有向開州城發動像樣地進攻。

  直到韓世忠部被擊退,離開開州城下之後,開州才迎來了真正地考驗。整整五天之中,金兵輪番猛攻,單石炮就動用了一百五十具,發射石彈超過五百發,此外鵝車洞子等無所部用,最後更出動了阿骨打的合扎親兵鐵浮屠進行猛攻。

  然而陳規卻針鋒相對,先是以炮製炮,用架設在城中地震天雷加以還擊。憑藉震天雷的射程和準確性優勢,即便沒有架設在城頭,只憑著參議劉輝為首的觀測員提供數據,以及在架設好震天雷後便已測定的城外諸區域參數。三十具震天雷的火力在一天之內便將金兵地石炮擊毀大半,其後更以火力不斷轟擊攻城金兵的集結地。可以說,如果沒有震天雷和其發射的轟天雷的火力,開州城恐怕在金兵全力攻城地第一天就會陷落了。

  失去了攻城器械,金兵只得肉搏登城,其後所有激烈的戰鬥幾乎都是圍繞著城下的羊馬牆而展開。陳規可謂是膽大包天。一改從前據城堅守的做法,竟將已有的城牆扒出幾個豁口來,在其後築起了新的城牆和塹壕,對方如果敢於突入這些豁口地話,便將遭到兩邊城牆和對面塹壕後三面矢石的攻擊,加之城中有充足的各種雷彈,這些看似大開門戶的城牆豁口,卻成為了不折不扣的絞肉機,就連完顏本族大將斡魯古亦在此中喪命。被炸的屍骨無存。

  然而這些城牆豁口並不只是陷阱而已,它真正的作用是便於城中的兵力迅速運動到羊馬牆中,以便遏制金兵對於城壕的衝擊和填埋。一旦陳規在城頭髮覺金兵要向某個地段進行攻擊,便立刻下令項充、秦明等率軍進入這些地段地羊馬牆中。這種只及胸高的矮牆,對於防禦遠程的弓箭有著極其顯著的效果,敵兵的直射多半都是被羊馬牆擋住,而拋射則盡數射到了羊馬牆後面的真正城牆上。完全無法傷害到藏在羊馬牆後的宋軍。

  於是,金兵在失去了石炮、鵝車洞子等攻城器械。攻擊城門和城牆豁口失利,弓箭較量又敗於宋軍地神臂弓手的情況下,只能完全倚仗著甲冑地防護向城牆下進行突擊----由於馬匹的短少,金兵在開始甚至捨不得以戰馬的速度來縮短衝過這段被宋軍的震天雷和神臂弓所覆蓋的區域,因為要登城地金兵都是身披重甲。而能夠承載這樣重量地戰馬。對於善用重甲和騎兵的金人來說甚至比戰士更為重要。

  然而,面對著項充率領地擲彈兵和秦明所率的一千背嵬軍。他們又占有羊馬牆和城壕的優勢,金兵這樣的突擊無異於是自殺,前兩日的攻擊雖然猛烈,卻連開州城牆都沒有摸到一寸,單是這一天,在攻城中死傷的金兵就達三千之眾,第二天更上升到五千。

  而第二天夜晚,陳規的膽大包天又一次得以發揮,當夜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他命秦明率百人敢死士斫營。由於城牆上那些新開豁口的存在,再加上大風的影響,金兵無法嚴密監視城中的動向,使得秦明百人得以接近金兵的營寨,不但斬殺了五百多金兵,更使得次日金人攻擊開州城的時間縮短了整整半天。

  “只是金兵終究兵多,又知相公大軍不日到來,其勢必得開州而甘心,故而此後兩日攻勢日烈,四面同時猛攻,前仆後繼,捍不畏死,更適時投入虜酋阿骨打之合扎親兵----鐵浮屠來攻我。其兵因攻城故,皆不乘馬,披重鎧而進,三人為伍,其間以皮索連綴,其後有拒馬,每進一步則移拒馬一步,決不反顧。”

  一直以極為冷靜的態度講述守城經過的陳規,此時神情也有些恍惚起來,顯然這場戰鬥即便是在慘烈無比的開州守城戰中,亦是最為殘酷的一場戰鬥,他雖然是城頭的指揮官,但至今回想起來,亦為之心搖神奪:

  “金兵重鎧,惟神臂弓在五十步內可破,否則便須肉搏,即便以掌心雷擲於身旁,亦多不能殺死其兵,皆震傷而已。故而下官只得命神臂弓手於城頭攢射,一面盡遣城中銳士,由項統領、秦統領率同出城,與敵死戰。我軍將士皆持大斧、短柄狼牙棒,鐵鞭、鐵鐧等,奮擊鐵浮屠之首,雖兜鍪不破,其人亦皆腦漿迸流。或先以長槍挑去兜鍪,再擊其頭面;項統領所部則先以掌心雷打亂鐵浮屠部伍,而後以飛槍取其面門雙腳等甲冑不到之處,戰至最烈時,多有將士與敵相抱共死者,連項統領自己,亦是這般……”

  說到這裡,陳規亦是雙眼淚流,那一場搖動天地,鬼泣神驚的血戰,好似又呈現在眾人的眼前一般,單單只是聽到一個人口頭的轉述,這些多歷戰陣的戰將便有如此的感觸,當日那些直面強敵的常勝軍將士們,又是何等的勇銳剛強?

  好不容易,陳規才穩定了自己的情緒,續道:“是日一戰,我兵出城戰者折損大半,秦統領、項統領等多官均於是日身隕;而金兵兩千鐵浮屠盡歿城下,金人全軍震動,竟無敢向前者,直到晚間,才由一部近城斂屍,其營中哭泣經夜不息。再過一日,則竟不再攻城,下官與左右從官商議之後,咸以為金人銳氣挫動於城下,而相公大軍想亦在近,故而其不欲苦戰,是將退兵之兆。果然兩日之前,一時盡解圍而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