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三件看上去總是沒有問題了吧?恰恰相反,這條最容易立竿見影地惹禍。要知道燕雲到京城數千里地,官員授官都得到京城來的話,路費花銷可不是小數目。大宋朝是不管官員上任的路費和安家費的,好在大宋官員俸祿優厚,倒也支付的起,那燕雲的官吏可就不一樣了,俸祿向來微薄,要他們自己掏錢到汴京來等官,甚至跑官買官的話,恐怕傾家蕩產都不夠!這些人都是熟知當地情況的地頭蛇,又吃不慣苦,一旦由此生怨,不是奔遼就是奔女真,不免把中國虛實盡數泄漏於他國——難道指望這些幾個月前還領著遼國俸祿的人,對於大宋朝有多少忠誠心麼?設若有一二人,如當年那奔入西夏為元昊謀主的落第秀才張元吳昊之流,那禍害可就大了!

  倘若高強一時不察,任憑梁士傑等人先擬好策略,在朝堂上提出來的話,他措手不及,反駁起來也是無力,這幾樁提議大有可能就此通 過,然則燕雲現下一片大好的安定團結局面極有可能一舉被打破,將來再要收拾的話,可就要付出更大代價了。——也可能就沒有機會收拾 了!這正是高強寧可承受流言和巨大壓力,也不肯稍作韜晦的原因所 在,此時正是一著不慎,便會滿盤皆輸的當口。

  第十三章

  了次日上朝,有人報稱契丹使者已至都下,亟待重開 此事原已商定由樞密院主掌,是以群臣並無異議。

  接下來便是梁士傑出班,奏稱燕雲既復,自當政令一統,遂啟請將中國諸法度在燕雲一一施行。當然作為一個飽學儒士,上奏時勢必要引經據典,上引六經下據故事,同一樣事情能翻出幾種不同的表達方法,類似於孔乙己研究回字的四種寫法一樣,總之就是不好好說話。幸好高強當大臣的時候也不短了,好歹能夠分辨其中的關鍵詞,前後拼湊一 下,理解大意總還是能辦到的。

  “看來就是燕青所說的那三件事了……”高強暗叫僥倖,他既已事先得知,早已做好了功課,象牙笏板寫滿了小抄,對於應付這場考試是成繡在胸。

  不過他現在關心的並不是這件事的是非問題,要知道政治的決策很多時候是不問是非,只看你能擁有多少人的支持,具體在這個環境中,那就是誰是你的盟友,誰是你的敵人?畢竟梁士傑所上奏的這三樁法 度,無論從名義上還是必要性上,都能站得住腳,唯一不對頭的就是對於燕雲的實際情況不了解。

  除了燕青之外,他並沒有從時任執政的鄭居中和葉夢得那裡得到同樣的消息。固然這倆人最近也是忙的可以,但大家畢竟只是盟友關係,高強也沒有囑咐他們要將都堂三省的大事小情悉數報備,他們之所以沒有及時通知高強。大約是出於對此事地嚴重性估計不足,認為不需要告知高強罷了。

  剩下的那位張克公,高強和他並不算太熟,此人是從御史中丞升任執政,素來是矯矯獨立狀,不大黨附他人,好在為人尚還識大體,只消高強占了理字,他倒也都會贊成。

  不過呢。現今是敏感時期,一方面這左相之位人人覬覦,不但是朝堂上的大臣,在野人士也有蠢蠢欲動的。比如之前遭貶的張商英,聽說最近就在活動。相反,重新起用蔡京的聲音卻並不多,想來是梁士傑自己想要上位。對於把年近八十、體弱眼花的老泰山再次捧起來也就不那麼熱心了。

  “看樣子,最需要打倒的就是梁士傑,此人覬覦左相之位,今日必不肯被我駁倒。否則其顏面何在?可惜啊,若是能事先溝通一下,本衙內捧你上位又有何妨?”想是這麼想。只是現今他表面上已經和蔡黨掰伙了。梁士傑又是想要進位左相的。哪裡會象以前那樣對高強推心置腹?政治麼,就是這麼回事了。城頭變幻大王旗,應屬尋常。

  說話間,梁士傑已經一本奏罷,將書面奏本交由黃門呈進御覽。趙 放過一邊,便向下面諸臣問道:“眾卿家,梁相公所奏三事,不知可有堪議處?”

  昨天才得到消息,高強自然不可能有時間從容布置,他只是來得及自己作一下功課,同時知會了兩個確定會在這件事上站在自己一邊之 人。 如現在,他只是向下丟了一個眼色,登時便有一人出班道:“臣左企弓有本進奏!”

  梁士傑眉頭一皺,心說此事難道走漏了消息?為何左企弓竟似早有準備一般?眼光不由得便向鄭居中和葉夢得兩個人溜了過去,他可不是笨蛋,第一時間便想到了左企弓一介新附降人,朝中別無朋黨,除非是一手招降他們地高強才會通風報信給他們,至於消息來源則多半不出這兩員高強的死黨了。殊不知這還真是冤枉了鄭葉二人。

  趙 一見是降人,沒來由地一皺眉頭。何故?只因左企弓雖然也是燕京世家,書香門第,但這遼國的生活水平比大宋差了一些,奢侈程度更加沒法比,左企弓從小過慣了寒酸日子,做派言行都和趙 這樣錦衣玉食的精細富貴相去甚遠,猶如二十世紀末中國地城鄉差別一般,都市貴公子的趙 看到鄉下土財主的左企弓,他能有什麼好臉色?

  好在自幼訓練嚴格,金殿之上趙 還能自持,便即作出一副寬宏仁主的姿態,笑道:“卿家久居燕地,知彼民情風俗,所奏必是好地。”

  左企弓連忙稱謝,遂將本子奏上。要說這位燕京降臣到底也是從小讀聖賢書的,雖然行文方式和引用經典的習慣和中原儒士稍有差別,不過居然也是讓高強一般兒聽不入耳,照樣是靠著關鍵詞加以拼湊,當然他那副燕京口音就沒法改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