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牧民本是出自裹脅,就算是有心隨同遼兵出塞地契丹順民,當此境地也曉得宋軍難惹,誰還敢說自己不願當宋民地?一時間大隊之中不斷有部落南行取水,個個都說願為宋臣。韓世忠亦乘勢將其盡皆收編,教沿桑乾河邊權且屯駐,不得跨出劃定地域半步。

  僅僅一天之後,遼兵本軍也堅持不住了,這人還好說,馬總不能不飲水吧?蕭乙薛縱然有心為遼國爭取一分元氣,到這境地也只好低頭,吩咐部下將一應裹挾地人口牲畜全部轉交宋軍,只留下自己本部地骨肉軍帳與隨營地牛羊,並派遣使者向宋軍求道汲水。

  畢竟是奉命開放道路,容許蕭乙薛率軍北還,既然對方低頭認輸了,种師道便也不為己甚,當即下令放開道路,令遼兵有甲人先過,其餘兵眾部族亦可隨軍,那些被裹挾之眾則須留下。其實一時之間,又哪裡甄別地出?只是兩日來遼兵饑渴難耐,有許多西京部署轄下地士卒亦棄甲降了韓世忠那邊去,更莫說尋常牧民了。

  蕭乙薛亦禁止不得,只好按著种師道劃定的道路行去,待出了包圍圈,尋著水源飲馬時,方才稍定,計點部下折卻一半,只得萬餘兵將隨行,更兼短少牲畜,這一路出塞山高水遠,卻不知如何行得?

  正在那裡咬牙憤恨,冷不防西面塵頭大起,有無數軍馬來到,蕭乙薛慌忙上馬去看時,一顆心立時提到了嗓子眼,看那旗幡分明是一路和自己打了許多仗地童貫西軍。

  當下忙遣人上前接洽,說道已經兩軍議和,自己正率軍出塞,將此地交還給大宋,啟請童貫讓出道路來。童貫業已得了劉光世回報,得悉此事,只是他一路和蕭乙薛打到此間,雙方積怨甚深,如今見到蕭乙薛大軍情狀狼狽,不免有些幸災樂禍。

  正待要嘲諷幾句,便即讓路,右軍統制劉延慶忽然道:“宣撫且慢!某適才細細偵察敵情,見蕭乙薛全軍不過萬餘,比前減去泰半,又且人馬形容狼狽,萎靡不振,好似是敗陣下來,莫不是彼等敗於東路常勝軍之手,以此誆騙我軍,意圖遁去?蕭乙薛素來狡猾,宣撫不可不防!”

  童貫聞言猛醒,便將此言去質問來使,那契丹使者悲憤難言,指天劃日說道決無此事,童貫哪裡肯信?其實他也不是有意留難,一則是蕭乙薛之軍人數和狀態都不大對頭,確實像是敗陣模樣,二來諸將一路轉戰而來,功勞不多,眼見常勝軍戰功赫赫,亦想要多立功勞,而眼前這敗軍之將地蕭乙薛軍,不就是大大一砣功勞?

  戴著這副有色眼鏡去看,竟是越看越真了,當下童貫叱喝一聲,將來使逐回,便即分派全軍拉開陣勢,向蕭乙薛猛攻而去。蕭乙薛本已在常勝軍手上吃虧不少,到此又逢著宋軍攔路截殺,真是一股怨氣直衝鬥牛,大呼宋人無信,我輩有死而已!

  遼兵亦是受了多日地窩囊氣,此時人人捍不畏死,有進無退,童貫兵馬雖眾,這股狠勁卻是遠遠不及了,一時間竟是抵敵不住,被蕭乙薛殺得節節敗退。幸好蕭乙薛這路軍之前數日不得飲水,人馬皆是疲憊不堪,憑著一股狠勁衝殺一陣之後,漸漸後力不濟,童貫瞧出便宜來,適時命大將王稟率領勝捷軍精銳反擊,一番鏖戰之後,遼軍終於不支,全軍大半就殲,蕭乙薛卻率百餘騎乘亂北走,出塞北投上京去了。

  此役蓋因誤會叢生,致生變亂,种師道訪明本處地名後,便即飛函告知高強,抬頭四個大字,喚作:土木之變!

  第六十五章

  惟政和六年二月十八日,高強正在宛平城西盧溝河邊

  要問他在作什麼?高衙內正在作一件讓他自己都覺得極有歷史意義的大事——修盧溝橋!這橋的名字,對於當世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刻骨銘心,七七事變不就叫盧溝橋事變麼,此地一聲槍響,揭開了八年抗戰的序幕,中國亦因此而走上了近代革命的最後一段旅程。你說,這修盧溝橋是不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不過呢,眼下他卻正為了一件事犯難,盧溝橋上到底要刻多少石獅子?對於建橋本身,常勝軍與燕京的官吏都沒有什麼意見,這盧溝河水深流急,兩岸每年都要修幾次浮橋為渡河之用,如今燕京歸宋,與南方的聯繫勢必更加緊密,眼前便有無數人馬軍需等要經過河兩岸,因此修一座永久性的橋樑,乃是勢在必行。

  左企弓等燕地官員顧慮燕京新附,民力不厚,初時是建議如大宋黎陽所建的三山浮橋一般,修一座永久浮橋,高強卻執意要建石橋,並且說出了一大堆道理,其實真實的理由只有一個:高衙內很想在自己手上建成那座記憶中的盧溝橋!在高強承諾了不會強行徵發燕地人民服工役,而會採取支給錢糧招募工匠的辦法之後,眾人的意見也就趨向一致,造石橋!

  造石橋的技術,在當時業已不成為問題,大宋朝就有趙州橋這樣的全拱石橋,這盧溝河雖然較為寬闊。但多拱橋地技術難度其實是小於單拱,即便是燕京本地,亦可招募到足夠技術水平的工匠建造。方今隆冬季節,正好乘時施工,時機上也還使得。

  問題就在於,一切商議好之後,高強卻非要在橋上刻石獅子,而且要數不清的那麼多!這下不但是燕京新降的官吏們相顧苦笑。連常勝軍和參議司的諸人也都摸不著頭腦了。凡事必然有個說道。這橋上刻獅子,取個吉利也就罷了,數目麼盡可挑選,為何要數不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