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耶律大石當面被陳規頂了兩句。也知目下情勢危急,待將南使接到四方館安置之後,便即藉故告去。那張覺走的慢了,卻被陳規一把扯住,懷中取出一卷書榜來,笑道:“既是秦晉國王在此,亦省卻了某家等待功夫。煩請館伴將此書榜呈遞秦晉國王,就說何去何從,望國王與燕京諸臣速決。”

  張覺面色難看之極,心中暗罵耶律大石擅權,若不是他奉了蕭德妃,強行壓制燕

  ,拿了秦晉國王的名義來應付南使,何以會置他如此南朝消息靈通之極。這謊言一見面就被人戳穿了。耶律大石自己溜掉,留下他來坐蠟,實屬無謂。

  此中種種。又不好把來向南使明說,所謂家醜不可外揚,縱使心中再如何痛恨耶律大石,張覺也不至於在南使面前破口大罵。想了半天,好歹憋出了道道來,說是時候不早,請南使暫且歇息,自己攜了書榜去交於一眾大臣觀看,明日再作理會。

  陳規見為難他也夠了,當下不為己甚,一笑而罷,將書榜交付張覺攜去。張覺前腳出門,後腳秦檜便一臉興奮地向陳規道:“我師克捷,使人便有這等威風!檜昔日讀書時,曾見歷朝使人北使事略,從未有見及此者,陳參議真一身是膽也!”

  陳規笑而不答,手指指門外,又在耳邊一張,示意隔牆有耳。秦檜方悟自己忘形了,忙閉嘴不迭,倆人並無多話,便即就館中洗漱了,早早安歇。

  卻說張覺持了書榜去後,一逕到了燕京大內,報上自己官階名姓後,城門開放,將張覺接引進去。到了大內之中,一群大小官員早已在此等候多時,見到張覺前來,一擁而上,將張覺圍在垓心,七嘴八舌地問個不休。

  張覺應接不暇,只得搶到李處溫身前,將書榜交了給他。李處溫接過書榜來,就著***讀過一遍,大略便是說兩朝本已有約,以此時交還燕雲之地,永結盟好,南朝當盡力佐助契丹守其國祚。奈何約已成後,北地又要反悔,囚禁宰相張琳,驅逐耶律余睹,有意毀約,南朝自不得已,只得遣兵來收取燕雲各州,望各處官吏仰體兩國盟好百年之意,合當交還各處州郡,不煩刀兵。一應原有官吏,待燕雲入南之後,願留南朝為官悉依原職,民戶官軍皆聽任來去,惟北朝不得強使遷徙云云。

  後面又有幾行用黃紙貼上書寫,名為貼黃,顯然是新近增加的,說的是昨日有北軍前來衝突,顯系盜賊做過,有意敗壞盟約,已被大宋師旅逕行殄滅,斬首俘虜繳獲各若干,擒拿得有名將校許多,列了十來個名字在下。

  李處溫看罷,連連跌足罵道:“今番決撒了!那耶律大石只說南朝勢大,不欲力敵,故而返城據守,不想竟已吃了偌大敗仗!如今燕京城中只得他五千兵馬,餘外悉是些鋪兵土兵,哪裡抵擋得南朝十餘萬乘勝之師?若不即刻開城迎降時,南軍一旦攻城,勢必玉石俱焚,我等悔之晚矣!”

  他原本就與趙良嗣有約獻城,只是手中沒有兵權,作不得主,今晨方被耶律大石率軍劫持到大內之中。不但是他,凡是燕京中的漢官,無不遭此下場,再結合這書榜上所說耶律大石等軍敗績的情形來看,無疑這位契丹宗室地北面林牙已經打定了主意,誓要死守燕京到最後一刻,這些文武官員則定是要被綁著與城偕亡了。

  眾人聽了李處溫所言,無不大驚。其實燕京地官員多半都是本地生人,二百年來為遼國效力多得重用,其本心也未必都是想要投靠南朝以托富貴地,但是被耶律大石玩了這麼一手,任誰心中都要不忿,縱然原本有心要為遼守節的,此時也生了異心了。當時許多道目光齊刷刷地只看一人,有人高聲叫道:“左相公,當日你竭盡燕地之力以佐耶律大石等軍,而今卻被如此相待,豈無一言?”

  那被點名的正是南京知三司使左企弓,當日曾在州迎候大宋軍者。見眾人灼視,左企弓慢騰騰地舉起手來捻了捻鬍鬚,輕嘆一聲道:“我左企弓八世仕遼,雖當此多事之秋,心中實無一絲異念,不意危難之時,竟遭此嫌疑!諸公,南朝書榜未必是實,既雲有約在先,為何不見書狀行文?雖然如此,方今兵臨城下,而耶律大石見有殉城之意,我等生長於斯,忍見燕京毀於兵火乎?寧且降於南朝,保全此一方百姓,是為上策,只是我世受遼恩,卻不忍改仕南朝,待城完之後,當棄官歸隱,以全臣節。”

  左企弓在燕京官吏中地威信實在李處溫之上,他這一發話,效果自然不同,大家俱皆贊同,紛紛說要獻城歸降,自己卻不願作南朝的官職,以免賣國求榮的嫌疑。

  李處溫心中只是冷笑,煞大一場富貴,你們不要,便宜了我卻好!當下亦不作態,只問眾人,如今被軟禁在大內之中,與外界消息俱斷,想要獻城亦不可得,如何是好?

  左企弓不慌不忙,疊兩個手指說一番話出來,眾官俱是驚喜,稱讚不迭,當下俱都覓地靜坐,只待夜半時分,自有些官員有心為自己打算的,暗中便和知交好友們交換意見,一時間這大內一角竊竊私語,好比秋夜地河灘。

  左企弓也不管那許多,只走近李處溫身旁,將聲音壓低了道:“李相公,我知你與南朝有交,如今圖窮之時,你也休多推脫,你我併力將這座雄城獻於南朝,偌大富貴送與你獨享,我只不來分你功勞,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