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扈成連連點頭。心悅誠服,果然這高衙內年紀輕輕便得享大名高官,實非幸致,似這等心計有幾人能敵?妙就妙在,此計一出,就算遼國能有智謀之士看出其用心,也無由禁止,以契丹官軍地一貫作風和紀律,又有了這樣冠冕堂皇的藉口,不趁機大肆擄掠才怪了。

  郎舅二人出了大寨,自去幹事不提。卻說大帳中眾人進進出出,川流不息,高衙內忙了個不可開交,就算是聽宗澤等參議官將業已處理好的軍務再簡報一遍,就讓他整整一天都得待在帥位上。

  好容易挨到夜色降臨,一頓工作餐食罷,高強正要回房安歇,有人來報,說道董龐兒求見。若是旁的軍情,雖然有急有緩,盡有參議司管理,高強也不必事事躬親,但董龐兒這一路是受命望遼國治下蔚州去幹事,關係到能否在現時就打通紫荊關,使得宋軍兩路得以聯通的大計,由不得他不關心。

  當下只得強自支撐,命人將董龐兒招入帳來。不大工夫,董龐兒大步流星進得帳來,看形容比當日更見神采,顯然此行頗為得志,見了高強便要剪拂,高強以軍中不須多禮,命他起身說話便是。

  薰龐兒便說起自五月與劉晏以八百騎潛渡太行山小徑,到了山後蔚州,當時便舉起董龐兒的大旗來,其舊部一時紛紛來會,隨他入宋的那一千餘騎亦從應州地山後宣撫司越境來從,再加上劉晏聯結地當地豪民,不旬日間已經眾達萬人。這一隻兵有當地豪民為嚮導,又有應州宋軍暗地支援糧草兵甲,其威力比之前董龐兒起事更勝數倍,靈丘關下一戰大敗遼兵,三千餘遼兵全軍覆沒。隨後回兵逼近飛狐口,遼兵不戰自潰,薰龐兒便從飛狐口徑下紫荊關,守關遼軍兵少不敵,劉晏又率奇兵出於關後,一番虛張聲勢之後,守關遼軍出降,紫荊關已經不復為遼守了。

  “這劉大官人煞是了得,想當初小將在遼國起事時,只知率眾向前,刑殺士卒,以此威服,一旦兵過五千就不知如何調遣,故此當日不敵遼兵。如今眾達萬五,在劉大官人手中卻是令行禁止,這幸而是同歸大宋軍中,若仍舊是小將在遼國嘯聚時,去哪裡求這等人才!”

  高強聽董龐兒誇獎劉晏才能,心中甚喜,要知大宋自來輕視武人,尤其是對武將地指揮才能極為藐視,以至於大宋兵數雖多,但能夠勝任大軍作戰指揮地帥才卻寥寥無幾。他雖然占了知道歷史人物才能地便宜,一路搜羅下來,至今軍中能堪任數萬大軍指揮的人才也是廖若星辰。而一旦收復燕雲之後,分兵把守諸路,方面之才那是越多越好,今日無意中得了這劉晏,正是喜出望外,想起史書上三國時曹操得宛城,拍著賈詡的後背說“吾不喜得宛城,喜得文和也”,此刻剎那間就體會到曹操說這話時的心情。

  待問及劉晏何在時,卻說他唯恐新降遼兵不穩,正分兵把守紫荊關內外,不暇東來,方遣董龐兒回營稟報,至於在此見到高強本人,卻是事有湊巧。

  “至於那西京官兵,自從大宋王師收取四州以來,遼兵一夕數驚,唯恐王師要乘時進取,西京留守蕭乙薛雖稱有能,亦不敢輕動,等閒若不是軍中乏糧時,便連西京大同府亦不敢出一步,方務廣集軍糧,築城浚壕以固城守,焉得有餘力來蔚州攻我!”說起往日老對手的窘況,董龐兒樂不可支,帳中一時俱是他的哇哇笑聲。

  高強聽地心裡更加高興,遼兵如此正是衰敗之象,一支軍隊連大一點的盜賊都不敢去攻打了,還談什麼保家衛國?

  “收取紫荊關,乃是大功一件,本相這廂記下,容後再賞。如今卻有一樁功勞,你與劉晏可敢為我走這一遭?”

  第四十九章

  雲十六州素來並稱,但燕京和雲中的情形卻有較大差桑極盛,外則有燕山與軍都山之險,向南則是一馬平川,由北望南則馳突甚易,由南向北亦然,因此收復山前的關鍵在於進攻中的野戰,而不在於守御,一旦全取燕地之後,憑藉大宋守御技術、裝備以及兵力的優勢,控御五關並不為難。

  而山後則大不相同,在大宋河東路與雲中之間,橫亘著一道常山之險,宋軍憑藉雁門關、天嶺關等要隘據守,遼兵難以寸進,而宋軍一旦出擊則進退自如。然而離開這座山嶺進入大同府周邊之後,遼闊的草原一望無垠,多條河流環繞下的草場就是塞外騎兵天然的補給場,他們在這裡幾乎可以完全忽視補給線,憑藉速度上的優勢忽焉來去;而以步兵為主的宋軍則舉步維艱,其實不光是大宋軍,當年漢高祖以開國將帥之勇,四十萬精兵北伐,仍舊在這大同府左近的白登山被圍,險些兒全軍覆沒,亦是吃了這個虧。

  是以山後攻略的關鍵處,不在於攻打州縣,而在於打下來以後能不能守的住,尤其這塊地方幾面受敵,北面是遼國根本所在上京道,西北面是歸順遼國的阻卜、韃靼、陰山室韋等族,西面更不用說,乃是和大宋斷斷續續打了上百年的老對手西夏國。這些都是久居塞上的遊牧民族,在這片土地上作戰的話,他們甚至比習於漁獵的女真族更加可怕。歷史上地漢人帝國縱使強如秦漢。亦只得在此修築長城以抵禦這些塞外民族,以現今宋軍地大範圍運動和戰鬥水平,要想適應這片地方的戰鬥,沒有二十年的磨鍊休想辦到。

  當然了,也不是說一旦進入這雲中諸州就得四面受敵,畢竟遼國這面大旗一倒,且不說他這國家還能不能存續下去。這些原本依附遼國的塞外民族總得有一陣好亂,其中亦必有相當部分能夠被大宋招降。作為塞上藩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