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耶律大石哪裡肯聽?扯著張琳正要再說,此時在燕京諸官絡繹而入,彼此廝見不休,耶律大石總不好在這稠人廣眾之中大發脾氣,只得摔了張琳的衣襟,怒而不言。

  少停,李處溫見諸官畢集,便請張琳出來,將那份文書讀了一遍,諸官聽了便是轟地一聲,猶如炸了鍋一般,吵的不可開交。李處溫連連叱喝,好半天才算安靜下來:“列公,如此大事,雖雲有朝旨文書,本相亦不敢擅專,只得招集列公商議,看看眾人之智,此事當如何處?”

  才吵吵的厲害,真要一個一個發言了,諸官當即閉口去看自己的腳尖,只作充耳不聞狀。也難怪這些人如此,他們大多家小都在燕京一帶,近年來也都知道南朝有意恢復燕雲,內里更有多人受過南朝地好處,約定了一旦平燕之後可以為官,如今聽說南朝果真要來了。自思退路已經找好,哪裡肯為遼國出一計,設一謀?即便是仍舊對遼國有忠心者,卻也對此情勢無計可施,是以只得閉口不言。

  李處溫見此情形,正中了他下懷,往張琳一攤手道:“張相公,你也見來。此情乃是眾人皆一。都不敢擔此重任。可不是本相有意推諉吧?敢請相公速速往上京去,求了主上旨意,我等才好奉旨行事。”

  張琳眼光在一個個大臣面上看過去,竟無一人敢於和他對視的,心中委實失望之極,顫聲道:“方今國事艱危,我等食君之祿。不能擔君之憂,諸公讀聖賢書何用?方今已約了一月為期,本相往返上京奔波不打緊,只恐誤了時日,到時那南朝將兵來取四州之地時,徒然更起風波。若是北虜未平,南釁又起,奈大遼九世宗廟何?”

  這些南面官多半都是漢人。讀書考進士出身。聽見張琳以君臣大義相責,面上著實掛不住。這座中也不是個個都與南朝有染地,當下有權知樞密院事左企弓出班道:“兩位相公。不是我等不為國分憂,此事委實難行,那南朝久已有意燕雲,今日乘虛提兵來索,我恐其意不在區區四州而已!今若依約交割四州,那南朝尚不善罷干休,又要來索地不已,彼時該當如何?請相公有以教我。”

  張琳原也慮及此節,無奈形勢所迫,不得不心存僥倖,故此才定了這份文書,其實歷朝那些喪權辱國之約,又有幾人不是無奈之舉?亡國之君臣,總是時運不濟而已。

  當時張琳將自己的苦衷一一說了,當說及“國事艱危,某知其不可而為之”時,左企弓等大臣都為之黯然,忽聽耶律大石從旁奮起道:“張相公,你為國忍辱,某家適才錯怪你了!如今往返上京不及,某情願舍了這顆項上人頭,一肩擔當這交割四州之事,倘若南朝有意再來侵奪時,我耶律大石便拼了這條性命,誓保我家疆土周全!”

  李處溫眉頭一皺,心說你這麼出來一攪,可誤了我的大事,怎好容你胡來?他正要設言申斥,不料那左企弓卻叫一聲好:“林牙大石有如此壯心,我等皆為遼臣,豈能坐視?今便當督領官吏,計較割地事宜,只恐南朝背信,煩請李相公將燕京現有兵馬錢糧點集,交於林牙統領,往南邊易二州屯駐,以備不時之變。”

  這左企弓世代居燕為官,算得上是當地大族名士,自前年馬人望因病致仕之後,此人便隱為燕京臣僚之首。如今他這一說話,堂中應者甚眾,大約占了半數之多,至於另外那些不開口的,則多半都和南朝有染,大家心知肚明,也不好明著開罵。

  李處溫見群情甚勇,也沒了主張,只得胡亂依從了,料想自己只是驟居高位,燕京的實權還是掌握在這些人手裡,他們若齊心要助耶律大石,兵馬錢糧盡可調度,也不是他能攔的住地。實則若要摯肘,以他地權力當然能辦到,不過此時大勢尚未分曉,這李處溫乃是牆頭草之流,哪裡就肯豁出身家來為南朝辦事?此亦是當日高強對趙良嗣說他不可信地道理。

  當下張琳感激,大禮參拜堂中諸官,耶律大石與左企弓左右扶起,稱謝不迭。於是便商議,將燕京現有兵馬撥出八千,連同耶律大石本部,共計萬騎,前往南面易二州駐紮,隨軍有燕京權三司使虞仲文等官吏,以便辦理交割事宜。軍中糧草撥給一月,料來足以支付有餘。又委派諫議大夫王介儒為使者,出居庸關往西京去,報於西京留守蕭乙薛割地之事,敦促其依約割地,無生事端。

  眾大臣你一言我一語,辦事效率卻是甚高,不片刻就將諸事議畢。李處溫在旁看了,已有了計較,當時亦用言語勸勉了耶律大石,便吩咐開了酒席,請諸官飲宴,獨有耶律大石不肯受,說要領了糧食,去與軍士同食,李處溫拗他不過,只得允了。

  次日,張琳辭了燕京諸官,從騎數十人出虎北口往上京,去面見天祚。而耶律大石則往燕京各處受兵,預備領往易二州幹事。眾人不知地是,昨日樞密堂上所議諸事,早有李處溫派人知會了燕京地南朝細作,一羽信鴿飛往南朝,當晚就送到河間府高強的手中。

  第三十二章

  耶律大石領兵前來?”拿到這份飛鴿傳書之時,高強皆非之感,歷史上大宋初次出兵河北收復燕雲時,前來迎敵的兩員大將其中一人就是耶律大石,想不到如今歷史已經改變了這麼多,兜轉來還是耶律大石領兵前來——當然了,如今的局勢與歷史上截然不同,自己是師出有名、光明正大地去接收地盤,耶律大石所部也不是遼國在燕京重建用來抵禦女真的新軍,彼此的兵力和戰備更不可同日而語,要重現歷史上宋軍在白溝邊的醜態,那可沒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