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四將一一遵命,史文恭看看高強,欲言又止。高強已然發覺,心下一轉,已經知道他要說什麼,當即道:“你等北上之後,雖不得泄漏自身官軍身份,心中卻不可忘了。軍法更須嚴謹,凡事當以軍階最高者為尊。”

  史文恭要問的就是這個最高指揮權的問題,卻聽高強這麼說,登即愕然。要知這四將之中,史文恭是背嵬軍正將,欒廷玉是他部下準備將,徐寧因為是御前班直調到軍中,因此有個正將的軍職,手下兵卻不足。見在林沖教導營中充教頭;而花榮則因為是梁山受招五大將之一,直封統領官,在常勝軍中位僅在六大統制之下。若似高強這般說法,豈不是他們出塞之後,都得聽花榮這個降將地指揮?

  若面對的是旁人,史文恭恐怕當時就要跳起來,對著高強他卻不敢,別看高強年輕,這老上司的威風可不是旁人能比的,這也是軍隊裡的規矩。他眼珠一轉,便去捅身邊的欒廷玉,想要攛掇他出來反對。欒廷玉也不是傻子,雖然亦有此心,卻不肯作出頭鳥,當下運氣屏住,硬受了史文恭兩手指,只作不知。

  哪知欒廷玉不肯說話,自有人出來反對,卻見花榮自道:“相公,小將年資甚淺,不堪指揮大眾,還望相公另擇良將統領為是。”

  此言一出,史文恭和欒廷玉都鬆了口氣,徐寧面上不顯,這心裡卻也放下一塊石頭,想他一個御前班直出身,大宋百萬大軍最頂上的兵種,哪裡會把花榮一個招安賊將放在眼裡?高強看了幾人神色,已知個中情弊,遂一擺手,並不理會花榮的請辭,卻道:“爾等可知,獨龍崗數萬大軍,數十員戰將,我因何只命你四人前來?”

  他站起身來,走到那面地圖前,負手抬頭,望著那一片土地,心中忽然生出一聲喟嘆:就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在今後的數百年中兩次入主中原,至乎蒙元入侵,亦是因為金人入侵中原,關外少了制衡之強族,才使其坐大。我今日之所為,未知能安定之否?

  “此次入遼,首要任務是保存自己,須知孤軍懸於海外,縱有登萊水師可以倚仗,終是緩急難援。又若眾心離散,萬一有人投降遼國,則我立即陷於被動,為國家大事計,那時節朝廷決計不會承認你們是官兵地。如此艱難之境,你等誰能當之?”

  他轉過身來,眼睛一掃,史文恭被他這一問,一看,眼光便有些游移。高強暗笑,把手一指花榮:“爾等之中,惟有花榮能當之!以孤絕之境,團結必死之兵,花榮他自反出清風寨之後,便一直處於如此境地之中,我不用他用誰?”

  不待眾人發話,他隨即又一指史文恭:“文恭,你此行亦有旁人難及之處,那曾家女真溫都部人,我要你擇數十員精悍而良善者帶去,尤須以通曉我大宋文字為佳。恃此將以招致眾系遼女真,即便是生女真部落,亦得而招集之。你與他們相處多年,能知女真文字風俗。更兼是我大宋忠臣,我不用你用誰?只是若論愛兵如子,得眾人死力,你卻不如花榮。”

  什麼大宋忠臣云云,高強自然是在給史文恭戴高帽子,不過他是宋人,也是一個比較純粹地武人,又有若干親族在大宋。確實不虞反叛,這自然是排除了黃袍加身之類的極端情形在外。

  果然史文恭見高強這般說,亦只得心服,當日花榮在那水泊邊河灘上斷後死戰之情景,他雖然不曾親見,卻也從旁人口中得知。這般以民間身份作戰,他的經驗確實不如花榮豐富,當然若是比起韓世忠、劉琦這類自小行伍地武將來說,他卻又好上許多,這也是高強派他的一個緣由。欒廷玉亦是一般。起碼不會讓人一眼就看出來是大宋官兵。

  至於徐寧,高強卻要倚重他的鉤鐮槍法,對付女真人的拐子馬。起碼可以多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不需要等到決戰地戰場上去賭博。

  作了一番思想工作,總算大家都大致說通,高強大為高興,吩咐將酒席上那些冷菜撤過,換了新菜上來,推杯換盞,大家盡歡而散。

  至明日,卻由陳規、李應和趙良嗣等人分別給四將講解諸般要領,陳規主講後勤補給計劃。李應講解自來與北地貿易的種種細節,趙良嗣則負責介紹遼東的契丹和各族大致情況。這時沒了郭藥師在場,陳規便大膽明言,囑咐四將北上之後,務必隨處擴張兵力,交結郭藥師部下諸將,尤其對於那些和郭藥師等同地位的大什等人,須得盡心結納,不可使郭藥師仗恃宋勢而自大。將來難制。最低限度,蘇州關以南和港口須得掌握在手中。

  這中間自然有許多難處,既要和郭藥師等人保持合作,又要限制其勢力不使壯大,還不能使用大宋的名義,簡直叫人有無從下手之慨。史文恭至此已經死了心,反慶幸起自己不必對這志願軍地作為負上全責來。

  又留幾日,高強便發付四將回返獨龍崗大營,前去招募兵士,實則既然沒有公開的名義,自然也無從招募起,四將不過是把自己的親信人等招集一些罷了,其中自然是以花榮人數最多,他那老萬營大多都被選入了常勝軍中,花榮一招自是應者雲集,再三篩選下才得了一千五百人,其次則是史文恭和徐寧,各自有二百人,史文恭更擇了五十多女真移民後裔隨行。欒廷玉最是尷尬,只得區區四十多人,看著史文恭面前那曾密曾索耀武揚威地模樣,欒廷玉心中暗自咬牙,若不是梁山打破祝家莊,此刻將祝家三虎拉出來,也不見得比這幾個差了。只是往者已矣,再說董平也已經被明正典刑處死,欒廷玉只得徒呼負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