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架勢擺足,高強探頭下望,只見一片沸騰,眾馬甲們忙的人仰馬翻,扯著嗓子在那裡象比試嗓門一樣地叫,隔了老遠根本聽不清說的是什麼,那黑板上地數字每隔一會就會變動,這幾個經過高強特別簡化的阿拉伯數字好似是有魔力一般,牽動著全場所有人的視線和心情,每一變動間輒喜輒憂,或嘆或躍,不一而足。高強看了一會,心中大為滿足,心說這地方果然有意思,難怪鄭居中連婦人泥漿摔角都懶得去看,整天泡在這裡。

  一面看熱鬧,一面聽身旁的許貫忠低聲介紹。如今這交易所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已經有了上百家會員單位,由此生發開去,開戶數已經達到萬戶以上。這交易所不像現代的股市,現代資訊發達,老百姓的財富型資產日益增長,使得莊家與散戶的博弈成為股市的主旋律。

  這時還只是初級地交易所,其實更體現了資源流通和配置的功能,有資格進場交易的,基本上都是原先在鈔引、金銀、糧米、絹帛等各個行業具有相當地位的商戶,例如當今左相、帝師何執中,其家中便是經營金銀鋪子的超級富豪,據估算有家產數千萬貫,稱得上敵國之富;再如現今賦閒的前樞密使鄭居中,也是以倒賣各種鈔引起家,資產也不亞於何執中。

  當這些豪商巨賈進入交易所之後,很快就發現了這種集中交易的辦法極其方便,不僅可以得到一個較為公開的資源價格,更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資源的流動。比如金銀交易這方面,所謂的太平盛世,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奢侈品的生產大發展,藏金、用金的消費需求日益{炫}高{書}漲{網},也帶動了中原金銀價格的飛速上升。而且,在高強將海外獲得的金銀以各種方式投入市場之後,雖然起到了一定平抑物價的作用,但是貨源的豐富也反過來刺激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這黃金白銀的買賣正是方興未艾。當交易所建立之後,即時吸引了大宋各地金銀鋪子的注意力,他們立刻就發現了從這裡可以用最公平的價格買到金銀,同時也可以將手中囤積的金銀及時變現,再加上許貫忠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將高強手中的金銀拋出,以影響市場價格,這中間上演了無數悲喜劇。

  再比如鄭居中經營的項目之一——鹽鈔,他是以低價收購朝廷在邊境上向商人發放的鹽鈔,而後高價賣給那些在京城賣了貨物,需要倒手買鹽的商人,從中牟利。在錢引發行之前,鹽鈔更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紙幣的作用,並不實際加入到食鹽的買賣中去,而作為流通領域的一般等價物。因此在錢引發行之後,鄭居中的鹽鈔生意便不如以往那麼好作了,好在新興起的錢引生意一樣大有賺頭,況且倚仗著與高強之間的關係,他還可以借著與大通錢莊信息溝通的優勢,比常人更多賺一些,是以鄭居中才會和高強走的這麼緊密。

  以這種姿態進入交易所,鄭居中當仁不讓地成為交易所鈔引項目上的大鍔,每每只一換手,便會引發鈔引價格的大幅上下,如果不是高強事先就定下了漲跌停板和當天不許買賣的規則,這廝早已攪得天下大亂了。當然,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能進這交易所的基本上都不是省油的燈,如今鄭居中在這裡就沒有了身份上的優勢,再說大鱷自己也是交易所的新手,兩下博弈之間,鄭居中也時常吃癟。

  而今日唐庚就是以鹽鈔和茶引入市,據許貫忠講,此人今日一開市便拋售了十萬引鹽鈔。大宋的鹽法如今是以三百斤為一席,每席一引,因此十萬引鹽鈔就是三千萬斤鹽,按照官鹽的價格,要買這麼多鹽的話,就得花費超過三百萬貫之巨!按照時下鹽鈔的價格,這一筆交易就有六十多萬貫的交易額。

  如此數目,當可令這時代的絕大多數官民,包括皇帝趙佶在內都目瞪口呆,高衙內卻只是伸了個懶腰,搖頭道:“才這麼點?莫非張中書有意給我這交易所多交些印花錢?”

  第二十二章

  令高強失望的是,除了開市時拋售了這一筆以外,唐庚就再也沒有出手,一整天就在那裡東逛西逛,好象一個事不關己的閒人。

  “看來張中書倒頗為謹慎,知道自己輸不起,只能先試試水深水淺。”晚間,當同樣失望的鄭居中和高強許貫忠碰頭之後,許貫忠如是說。

  高強皺起眉頭,萬一張商英不上當,撈了這一筆就走人,那本衙內豈不是白白忙活一場?鄭居中卻覺得他大可不必存這擔憂,如今朝廷的帳冊還是分門別類記錄的,若是左藏庫里平白少了這許多鹽鈔,就算現錢帳目上多出幾倍價值的錢來,相關責任人還是一樣要吃官司。是以今日唐庚拋售了一筆鹽鈔之後,應該是等著看什麼時候鈔價會跌下去,跌到什麼價位,他才好重新吃進,以便平衡帳目。

  高強點頭,忽地又想到另外一個可能:“鄭資政,這唐庚會不會從市面上收購鹽鈔來填補空額?我大宋鈔引買賣自由,可不是咱們交易所這一個地方才能買進鹽鈔吧?”

  鄭居中拍著胸脯擔保:“高相公只管放心,鄭某就是作這鈔引買賣起家的,若是叫張天覺從這條道上賺了錢去,那我大可直接洗手不干,回家耕田去了!不瞞高相公,這些日子以來我已經放出風去,說鈔引價要往上漲,料知各家大戶得了這個風聲,都會將手中的鈔引捂的牢牢,市面上沒有多少鈔引流通,那唐庚待上何處去收?不過此事卻還須高相公相助一臂之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