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高強現在臉皮厚的很,坦然而受,現代大賣場的利潤中,這進場費乃是要緊一環,只要掌握了銷售終端,還怕生產商和銷售商不低頭?況且這些胡商很少能和大宋的朝廷拉上關係,這正是他們打開局面的大好機會,更是不怕要錢多,只怕不要錢。

  許貫忠續道:“還有,有六十多家胡商聽說這博覽會往後要常年開放,任憑百姓官吏遊玩購物,都想要個長年鋪位,照著衙內的吩咐,都簽了半年約,半年之後,視銷量調整。”

  他放下文牘問道:“衙內,如今朝廷用度拮据,為何不簽長約,也好多收些錢?”

  “這你就不懂了!”高強來了精神:“飯要一口一口吃,這博覽會不是辦一屆就算的,今年把鋪位都賣了,以後幾年就沒進項了。現在半年一調,而且還是視銷量調整,各鋪位之間有旺有衰,想要旺鋪地,這半年都得落大氣力兜售自家的財貨。須知一節,這些商人原本都是有自己的生意的,來咱們的博覽會只是想多賺些,可是這麼一來,他們就得漸漸將主要精力都投進我這博覽會當中,哪還顧得上原本的買賣?天長日久,就再也離不開博覽會了。”

  他豎起一個指頭,點指許貫忠:“貫忠,你記著,咱們這博覽會,要訣就是招商,而後有財,咱們的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從這些商賈手上分來的,因此重中之重,就是要讓商人心甘情願在咱們這博覽會裡面營生,如此,才能財源滾滾。”

  許貫忠連連點頭,師師在旁不禁失笑:“衙內,口口聲聲財源滾滾,倒十足像個大商賈哩!”

  高強搖頭莞爾,心說你沒來過現代,大街上隨便講兩句股票,都會惹來一堆人議論,那種全民經商理財的勁頭,哪是你們這些古代人能想像得到的?而商業理念的深入人心,更不是這時代所能比擬的。

  “……股票……倘若能在這時代搞起證券市場來,還愁什麼理財?光收印花稅都噱翻了!”想想現代的印花稅能夠一年暴增十倍,高強不由得大為感慨,只是這時代法人根本還沒出現,工業更是處於手工作坊階段,總不能搞個證券市場,編號600001張家剪刀,600002李家刺繡吧?技術方面還是次要的,當初股票市場剛剛起來的時候,還是十九世紀的事,那時還沒計算機呢。”

  他這廂胡思亂想,那邊許貫忠卻在說:“當初聽衙內派人去東瀛開採金銀,其財富之巨已經令貫忠嘆服,不想衙內還有這等妙手,直是於虛空中生出萬貫錢財來,稱為點金之手也不為過……”

  “有了!股票搞不來,金銀卻可以賣的,何不搞一個金銀交易市場?”高強騰地從椅子上跳了起來,興奮地在屋子裡轉來轉去:“最初的交易所也就是買賣貨物,而沒有證券,現在本衙內就是大宋最大的金銀擁有者,搞個交易市場大家炒著玩,豈不是好?”

  第十六章 交易所

  說自己是大宋最大的金銀擁有者,高強卻不是信口開河,單單日本方天定那裡開採的金銀,如今已經達到一年金三萬兩,銀四十萬兩以上。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大宋對於金銀是採取部分抽買,部分直接徵收的政策,稱為金課,銀課,熙寧九年時全國總收金三萬餘兩,銀近三百萬兩,其中坑冶所出的,金一萬兩齣頭,銀不過十二萬兩,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貿易和各路徵收的賦稅折成金銀。

  這倒不是說,高強派人在日本用了什麼魔法能生產出這許多金銀來,而是中國自古都沒有多少金銀富礦,日本國雖然小,卻自古產金銀,漢書上就說其國“東奧州出金,西別島出銀”,後世的統計來看,日本在歷史上大約生產了全球四分之一的白銀!守著這麼一座銀山,又採用日本的廉價勞動力和大宋先進的坑冶技術,才有了這樣的成績。

  如果再算上杭州船隊的貿易所帶來的金銀,大約當世除了朝廷之外,再沒有個人能擁有如此數量的金銀了。原本高強還一直嫌不夠,因為大通錢莊這幾年迅速向各地擴張,分號開的一家接一家,每家都需要運送大筆的金銀作為本錢。然而大宋畢竟是以銅錢為貨幣的,金銀在使用中多半還是折成銅錢計算,等到錢引慢慢推行開來之後,錢莊需要的金銀本錢更是逐漸下滑。

  這個時候,高強就得擔心如何將手中的金銀轉化為流動資金,投入到經濟運行當中去了,守著一堆金山的話,對整個經濟大局又能起到什麼作用?但是當時的金銀市場多半限於奢侈品的打造和個人收藏保值,朝廷每年還要支付數十萬兩白銀的歲幣給遼夏兩國,因此對於金銀的公開買賣持比較保守的態度,少了還好說,要是如此大量的金銀持續投入市場。戶部不被震翻天才怪了。

  倘若能夠建立一個成熟的金銀交易市場,那麼高強手中的金銀便可以堂而皇之地進入流通當中,隨便找幾個馬甲開戶就是。若是引入交易機制,成了氣候,那麼官員富戶們手中的大量資本也勢必被引入到這個市場中來,朝廷不但可以從中抽取大筆的交易稅,更可以掌握最新的金銀價格,對於錢法的進一步完善也有莫大的功效。

  對於期貨這樣的概念。許貫忠自然是聞所未聞,聽說高強要由錢莊擔保,給入場交易者提供資金槓桿時,這位年輕的智囊驚的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