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商英在一旁暗恨,當即跳出來,大講了一番玩物喪志的道理。他是飽學儒士,說起話來子曰詩云,大道理一套接一套,登時將進獻此物的高強罵成了佞臣小人,要趙佶親君子而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具體說來,當然就是要親他張商英,遠離高強這樣的小人罷了。

  趙佶這個皇帝或許有千般不好,但是對於臣下絕對是很寬仁的,張商英這麼當面掃他的興,駁他的面子,居然也不怎麼生氣,迅即將手中的萬花筒揣了起來,隨口敷衍了張商英幾句便罷。等到待制將詔書擬就,用了御寶,便交給張商英帶去中書施行,轉身便回後宮去了。看那走路時急迫的樣子,大抵是要回去拿這個萬花筒向哪位寵妃炫耀炫耀。

  高強和張商英送了皇帝,彼此互看一眼,張商英沉著臉,一言不發地自去了,也不知在打什麼主意。後面高強冷笑一聲:“錢引這事,本衙內算是搞定了,接下來自有蔡京和你老慢慢玩,我自忙我的博覽會去!”

  第十五章 炒金

  在朝廷做官有一個訣竅,那就是看風頭火勢做人,不但要看皇帝的心意臉色揣摩上意,朝廷中各派勢力的消長也是一門必要功課。大宋官員有才幹的未必很多,但是做官的本事卻是必修課,看政治風向幾乎人人精通。

  原本蔡京因為彗星而下野,張商英上台後就擺出一副與蔡京別樹一幟的架勢,朝中官員除了雙方的個別死黨外,大多懷著騎牆觀望的態度。但這次高強和張商英御前議事,以他為官四年、連京官都沒摸著邊的資歷,居然能把張商英的廢止錢引一議給生生駁了回去,更令得皇帝御筆賜予代發全國錢引的權力,這樣的結局大大出乎許多官員的意料之外。

  高強是什麼人?蔡京的嫡孫女婿!他能把張商英給擠兌到這種程度,在大多數騎牆派看來,這就意味著張商英完全無法撼動蔡京一黨的地位。一方是把持中樞近十年的權相,對相位依舊虎視眈眈,一方是朝廷新貴,像前幾年的趙挺之一樣巴結蔡京上台,而後又自立門戶,這兩派之間何去何從,他們自然要好好掂量一下。

  旁觀者尚且如此,權力漩渦之中的蔡京和張商英自然更加洞若觀火。有關錢引的御筆剛頒下的第二天,侍御史張克公就上奏,說方田均稅法關係到國家田制,不得輕動,新任中書慮事不明,因人廢事,應當彈劾。

  廢方田法,廢錢引,這是張商英上任之後的兩把火,現在第一把火已經被高強給滅了,若是第二把火再被人滅掉,他這屁股還沒坐熱的中書侍郎都保不住,更不要說再進一步,登上大宋首相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是故這奏章一出。立時引起了張商英的強力反彈,大家各顯神通,朝廷上吵成了一鍋粥。方田均稅法不像錢引那樣簡單,涉及到的乃是本朝最為要害的田制。有宋一代,國家不立田制,不抑兼併,只要你有錢,土地隨便買賣。這種政策當然是有利於豪門富戶的。當時商品經濟雖然漸漸發達,但畢竟是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在大多數人心中都是根深蒂固,一旦過上太平日子,手頭積蓄了財富,第一個念頭就是買田置產。

  在國家不加以任何限制的情況下,土地的買賣到達了一個空前的程度,甚至朝廷也會拿出手中的官田來進行買賣,貼補國用,和現代政府部門賣地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按照當時的法律。官戶、宮觀、宗室等人的田地是不用交稅的。為了逃避賦稅,農民情願將田地賣給這些人,然後自己轉為佃戶。事實上這樣作並不是全然不好。農民放棄自耕農的身份轉化為佃戶,實際上也是雙向選擇的結果,富戶們為了招攬有經驗有生產資料的佃戶,往往會提出比朝廷賦稅更為優惠的條件,兩湖和太湖等地區就出現了類似於包產到戶的定租制度。

  但是按照古典的儒家經濟理論,這種情況當然是絕對要避免的,自耕農越來越少,也就意味著財富集中到豪門富戶手中,這些人歷來是朝廷籠絡的對象,要想從他們手中摳出錢來。難度無疑大大超過了欺壓那些分散弱小的自耕農。以前歷史書上說到封建王朝衰落的時候,都是把“土地兼併加劇,農民生活困苦不堪”作為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到了宋朝,朝廷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田制就根本不能動,那麼賦稅從哪裡來?只能搞鹽茶酒專賣等經濟活動創收。到了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各種財源羅掘俱盡,只好又把主意打到田制上頭,方田均稅法就此出爐。這可就捅了舊黨大臣的要害了。本朝田制下最大的受益集團,怎能容許別人在他們頭上動土?當然儒生們對於如何把話說圓說漂亮都是很有一套的,況且占據統治地位的儒家學說,其核心也就是小農經濟,什麼聖人云子曰地,全是為了他們辯護的話,信手拈來毫不費力,王安石一黨自然而然就成了儒家最為痛恨的一種人——小人。這種論調發展到後來,也就是宋史在中國歷史上頭一次出現了所謂的“奸臣傳”,新黨的核心大臣們除了王安石之外,統統被劃了進去,無一例外。

  這個時候,就適用毛老人家的鬥爭理論了,新黨雖然企圖改變傳統,但他們自身和舊黨大臣們一樣,也是官僚的主階層的一員,按照老人家的話說,革命立場不夠堅定,具有軟弱性,缺乏了足夠先進的理論武裝,很快敗下陣來,神宗朝這方田均稅法很快就被廢止,甚至沒能堅持到元佑更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