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到問那契丹漢子耶律大石時,他卻依舊憤憤不平。“呸”地向地上吐了一口吐沫,道:“我家有匹白馬。養在上京馬廄中,一直不曾出外。我平生見馬無數,不曾有一匹能與我家那馬相比地,你這馬如此神俊,和我家那馬生得一摸一樣,倒真是巧了!”指桑罵槐,言下之意,還是說高強這馬是偷的。

  高強還沒說話,曾索索在後面叫了起來:“你這契丹人,真好不講理!這馬是我家從小養地,自它出生那一刻起,我的眼睛就不曾離開過,何時又跑了去你那什麼上京!”

  高強也是不爽,心說你這契丹人可真夠厲害地,鬧了半天只是看著本衙內的馬和你家地相像,就喊打喊殺的?去,誰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沒準壓根就是你砌詞陷害,貪圖我這馬好罷了,要是換了個尋常百姓,多半真就被你訛了這匹寶馬去。

  他心裡這麼想著,眼中便流露出不屑的神情,被那耶律大石看在眼裡,更加氣憤,也不管同伴蕭干在一旁連使眼色,更不把高強的宋朝使節身份放在眼裡,一蹦三尺高:“你道我是信口開河不成?我家養的馬,左後股內側都有表記,不信一看便知。”

  他正要過來拉高強地馬給人看,童貫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冷冷道:“不知貴人是奉了貴國天祚皇帝的聖旨呢,還是太后的懿旨,要搜看我大宋使節團的馬匹?”

  耶律大石一怔,聽這話說地重了,也有些躊躇,但這些宋人越是不讓看,他就越是疑心,雖然還沒能下定決心去看那照夜玉獅子馬的後股,神情中對童貫一行已經甚是不屑。

  高強忽地笑了起來:“區區小事,清者自清,莫要傷了兩國的邦交才是。”他翻身下馬,一把拉著耶律大石的手,帶到馬後,大大方方地道:“耶律兄只管查看清楚便了。”

  高強既這麼說,旁人也不好說話,當時全場許多人都屏住呼吸,只等耶律大石的查看結果了。

  只見那耶律大石俯下身去,在照夜獅子馬的後股上來回檢查,第一眼看下去,神情就不那麼篤定了,有些慌張地又看第二眼,跟著目光在那馬全身上下來回巡視,神情漸漸沮喪,終於搖了搖頭,站起身向高強道:“這位使節,想是某家眼花,看錯了,甚是抱歉。”

  高強還沒說話,那馬承旨勃然大怒,跳到耶律大石的面前,一個巴掌把他扇的跪在地上,指著大罵道:“你這小子,平素橫行慣了,只是看到別人馬與你家馬相似,就當街喊打喊殺?如今作出這樣有損國體的事情來,連你爹都保不住你!”

  這馬承旨如此說,明里是在罵耶律大石,暗地裡卻是為他設法開脫,只需宋朝使節不加追究,這耶律大石就一點事也沒有,反正受傷的並非宋朝一方。那遼國陪同的使節久歷官場,自然心領神會,附在童貫耳邊低聲說了些什麼,童貫點了點頭,大聲道:“人有相似,物有相同,認錯了也不奇怪。一場誤會,貴方有一人為我方所傷,本使願貼補些湯藥費用,助他療傷只用,還是宋遼兩國的邦交為重才是。”

  童貫既這麼說,那便定案了,遼國幾人鬆了口氣,那耶律大石起來,又過來給高強道歉。此時高強已經心平氣和,渾不在意,與幾人談笑幾句,見耶律大石對史文恭的武功甚是欽敬,當下靈機一動,邀請兩人晚間到使館來相敘,那耶律大石和蕭干兩個都是大喜答應。

  當日晚間,耶律大石和蕭乾果然攜了契丹美酒聯袂來訪高強,同行的還有個人,原來卻是日間所見的那位馬承旨的族侄,叫做馬植。

  幾人在使館中坐了,高強把史文恭和韓世忠都叫了來,彼此講論些武藝。這些契丹之民歷來崇尚武力,歐陽修就曾在詩句中說契丹人“兒童能走馬,婦人腰帶弓”,這樣的尚武民族,使得其對於強者有一種自然的崇敬。日間史文恭表現的極為搶眼,以一敵四,兀自大占上風,要知耶律大石這幾個貴族子弟自幼習武,又經名師指點,武藝端的是不凡的,卻在史文恭手上吃了這麼大的虧,心中都是服氣的很。

  當下幾人飲酒作樂,又演些槍棒拳腳,彼此談的甚是投機。席間高強見那蕭干言語有度,顯得甚是精明,不似耶律大石的粗豪,不由多看了他幾眼,卻發覺他裝束與耶律大石有些不同,雖然也是髡髮,衣服形制卻迥然有異,便問起。

  蕭干見問,笑道:“高副使,你們中土之人,每每只將我等稱為胡人,卻不知我大遼疆土萬里,治下各部風俗迥異,不可一概而論。即以我蕭氏而論,漢人只說我大遼乃是耶律氏和蕭氏的天下,耶律氏是皇族,蕭氏便是後族,實則大謬,我蕭氏乃是奚人之後,並非契丹一族。”

  第十四章 二帝(上)

  高強大為驚訝,他雖然不大懂得遼國的歷史變遷,卻也曉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氏,其出身也是契丹的一個大部落,與二審密氏同賜漢姓蕭氏,乃是遼國的支柱之一,尤其是自遼太祖阿保機時,皇后述律氏自建二十萬屬珊軍,其部實力僅次於皇帝親兵的皮室軍,蕭氏與耶律氏互為表里,撐起了這遼國的二百多年江山,比北宋立國的時間還要長了。

  怎麼到了這蕭干口中,卻成了另外一碼事?

  那耶律大石瞪了蕭干一眼,向高強道:“高副使,休得聽這蕭干胡言。我大遼蕭氏有舉國之重,先代出自太祖時的述律氏,乙室氏,拔里氏,真正是契丹貴胄。這人雖也姓蕭,卻並非我契丹後裔,祖上是奚人之後,奚族自太祖時歸順我大遼,至今與我大遼契丹相始終,也算是我朝忠艮——太祖皇帝器重奚人,令奚王五族得以與我契丹二十部並肩而為遼民,並附姓於太祖皇后述律氏,奚人也就多隨了述律氏的漢姓蕭氏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