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童貫點頭道:“此事某已知之,夏賊敗於我手,已經失了西邊藩籬,若橫山再被我攻取,則國中無險可守,形勢危殆之極。若無遼國為援,某家十年之內必盡收夏土矣!”說到戰事,這童貫精神百倍,指揮數十王大軍的人,自有一股逼人氣勢,高強沒見過這樣大將的氣派,一時頗為折服,竟連他的大話也不怎麼看輕了。

  童貫卻越說越氣:“叵耐遼狗,壞我大事,豈可與之干休!”說著伸手在桌上用力一拍,震得杯盤亂響。

  高強看他提到遼國時左一個遼狗又一個遼狗,比說到西夏的時候更加痛恨,心想難道後來童貫一意聯金攻遼,就是這時埋下的種子?

  高俅見他激動,忙加勸解:“如今二賊併力,急不可圖,童兄平心靜氣則個。”太監沒有字,因此蔡京和高俅雖然與童貫交好,卻不以字稱呼。

  童貫氣道:“二賊急不可圖,某豈不知?如今問計於二兄,正是為此!”

  說到要拆散遼國和西夏的聯盟,蔡京和高俅都沒了言語,這兩個玩權術那是一等一地好手,蔡京於民政或許較通,真要說到軍國大事,恐怕兩人加起來都及不上童貫,哪裡又能有什麼建言?

  不過兩人之才,不但他們自己清楚,童貫也是清楚的,而且蔡京也清楚童貫清楚他們的才能,因此童貫這麼個問法,想必是有什麼需要自己和高俅襄助之處:“童節度,你有何分教?”

  童貫也不客氣:“元長兄,之介兄,據小弟想來,如今遼強夏弱,先取夏賊,這是根本的次序。只是遼國到底比夏賊強了多少,二賊若併力前來,我大宋當用多少兵馬錢糧方可抵敵,這一節卻是小弟不知的,要請二兄參詳。”

  蔡京默默不語,高俅眼珠來迴轉,忽然看到高強在一旁聽的聚精會神,便道:“我兒,你時有奇思妙想,不妨試言,此間並非廟堂之上,說錯也無事。”

  高強沒提防自己老爹點將,有些惶恐,剛要推辭,童貫二目已經掃了過來:“世侄有什麼話儘管說來,他山之石,也可攻玉!”

  “我呸,就你這塊料,也配叫我作石頭,你自己作玉!”高強想到歷史上童貫力主聯金攻遼,結果反在燕京城下被病入膏肓的遼軍打的潰不成軍,當時氣不打一處來,也不推辭,昂然道:“父親,公相,節度,小子無狀,妄言莫怪!以小子想來,欲破夏賊,當先間遼國,比年來遼主昏聵無道,國中漸生亂象,正是多事之秋,未必就有什麼力量能援助夏賊了,童節度此時手握大軍,虎視橫山,此乃萬世一時也!”

  他一陣慷慨激昂的話語過後,自以為句句振聾發聵,語氣駭人,再加上結合了所謂來自現代而掌握地歷史知識,這樣對於天下大勢和敵我力量的精到分析,在座的幾位古人又不是什麼歷史上驚才絕艷地大人物,還不立刻離座而起,拜服在自己的王者氣勢之下?——呃,那高俅作自己的老爸,說來功勞不小,到時我先攙扶他起來好了……

  第六章 建策(上)

  可惜事與願違,高強的眼前並沒有出現穿越歷吏的眾多主角所遇到的那一幕,在座的幾人表情各異,便宜老爸高俅乾咳兩聲,把眼光避到一旁,蔡京的細長眼眯的更加小,叫人根本看不清他到底在關注什麼,而童貫倒是唯一正視高強的人,不過那眼神,橫看豎看都不像是驚嘆或者佩服,反而帶著些憐憫和無奈……說白了,就跟看個白痴一樣。

  高強情知不妙,自己這一番話看來全然沒被這幾個傢伙放在心上,心中暗暗叫苦,都是那一小撮不通人情世故,更不了解歷史的複雜性的笨蛋寫手,淨寫些這類破段子來蒙人,把我可害苦了喲!

  好在高俅在座,他心中對於這假兒子還是頗為愛護的,忙岔開話題,向童貫道:“童兄,宋遼之間百年不稱刀兵,連年使者報聘往還,即便是三年前遼國為夏賊請命休戰,歸還其失地,也並未出兵援助夏賊,童兄若要對付遼國,還須從長計議才是。”

  蔡京一直都沒怎麼說話,這時卻忽然道:“童老弟,可否聽本相一言?”

  對於蔡京,童貫不敢絲毫怠慢,忙拱手道:“公相請講,某洗耳恭聽。”

  蔡京細長眼一掃高強,後者此時正有些不知所措,蔡京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拿手指一點高強道:“此子所言,雖然聽上去大而無當,卻也未必全然沒有道理,我等百年來懲於太宗數敗於遼,始終不敢對遼國動兵。卻已經忘記了對手到底有多麼強大了!”

  童貫一驚:“公相何出此言?遼國地廣萬里,治下人民如雨。兼且有騎射之利,豈是易與?何況我朝眼下大軍多在西北。正與那夏賊相持,哪裡還有餘力對遼開戰?”

  蔡京微微搖頭:“遼國當今天子即位八年以來,多事遊獵,不勤政事。無論是往來使者,還是邊市諜報,個個都說遼國經道宗時乙辛之亂後元氣大傷,當今天子卻不知恤民。一味縱樂田獵,國政已經漸亂,各部多有離心,這卻不是假的。”

  高強剛才的說話沒得到響應,正有些尷尬,忽見蔡京居然出言挺自己,正是大喜過望,心說親家爺爺你真是夠意思!不過他還沒得意忘形,曉得蔡京既然在說話。自己是沒資格插嘴地,依舊老老實實坐在一旁,只是已經不似方才那麼侷促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