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暗暗點頭,看來許貫忠貌似萬事不縈於心,對於大關節上卻毫不含糊,這樣的人才,按照現在的話就是根正苗紅,政治業務兩手硬的幹部,要培養啊培養:“貫忠多慮矣!”你要是知道,本衙內的前世是生於某個經歷的外族大屠殺的舊國都的話,恐怕無論如何不會有這樣的懷疑了吧?

  “你也知我心意,眼下既然缺銀,便要想辦法廣開財源,而且最好是白銀的收入。”

  見許貫忠神情微微鬆懈,卻仍舊有些狐疑,高強忙接著道:“這點你我也都有了共識,必須以真金白銀為擔保,支撐我錢莊的銀票錢引發行,逐步支撐起大宋已經不堪重負的貨幣體系。而若要按照你我的構想,這銀票一開始的發行範圍,起碼是通行東南五路的規模,如此估算,貫忠以為需要多少白銀為本?”

  許貫忠點了點頭:“如此算來,至少得有白銀二百萬兩,再接受各方的流動資金,便可一期發行五百萬兩以上的銀票,抵的上朝廷一年向東南調撥的銅錢數額,且不費朝廷半分花費,可以一舉緩解東南五路的銅錢危機,則當十錢之政引發的民間損失,可望在幾年內獲得彌補,正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這些都是他和高強多日來商議的結果,這次摩尼教的反亂雖然被敉平了,可其中的驚險之處,稱得上步步驚心,象高強和許貫忠這樣全程都承擔著其中的所有風險的人,回想起來都有些後怕,實在不想再經歷一次。

  因此,預防摩尼教的再一次起事,就成了高強著手施行的大事之一,拉攏分化摩尼教的領導層,便是其中的重要舉措。不過,所謂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解決摩尼教的問題,讓老百姓能過上安穩日子無疑是最好的辦法。

  他高強不是當地的父母官,雖然仗著聖旨行事手握大權,行政卻還輪不到他操心,而且眼下東南五路物產不成問題,他能插的上手,又不用付出太多代價的,也只有這貨幣問題了。恰好有個清溪的銀礦墊底,結合高強在現代所知道的一點點可憐的金融知識,這錢莊計劃就此出爐。

  不過,大宋一年的銀產量,最高不過20多萬兩,而全國一年的財政收入,則高達5000萬貫文以上,要以白銀來承擔整個貨幣的擔保資本這樣的重任,實在是有所不能,這也是大宋朝廷遲遲不能改革銅錢體制的重要原因所在。

  “衙內,貫忠對於要廣開銀路全無疑義,只有一樁不解,這中日貿易古來有之,衙內就算能從中獲得大利,怎奈遠涉重洋行事不易,又怎麼能在短短時間內聚起偌大銀兩呢?貫忠愚鈍,願衙內有以教我!”

  第十五章 梁山

  高強咳嗽一聲,他與許貫忠相交日久,不過多半都是有商有量的說話,聽到許貫忠對他說出“有以教我”這樣的話來,著實有些不大習慣,自信心不覺也有些小小膨脹起來:“貫忠言重了!這其中的關節所在,說穿了平平無奇,就是那日本國度雖小,金銀儲量卻高,我之所以要和那平正盛合作,看中的不僅僅是貿易的獲利,更是瞄準了他國內轄境內幾處金銀礦藏。倘若能藉此機會說服對方,與我們分享那些金銀礦的收益,再利用我等手中掌握的先進的冶煉技術,將那些金銀開採出來以後運回我大宋,豈不是大大的美事?”

  許貫忠聽了這番解說,(炫)恍(書)然(網)大悟,如此說來,確實是非得要和對方國內的當權派合作不可,否則異國他鄉,行事多有不便,說起來這位平正盛卿倒像是特地湊上來的。不過一念既平,一念又生:“恁地卻好,只有一事不明,衙內卻是如何知曉這日本國內的金銀礦分布?”

  高強聞言一滯,這個問題解釋起來有些麻煩,難道要把自己以前玩過的幾款遊戲介紹給許貫忠?不過他總算有些急智,便用言語搪塞,說道自己在東京汴梁時,嘗於父親書房中翻到了有關的記載,因為涉及到金銀財寶,便多留了幾分心思,不想今日倒派上了用場。

  許貫忠也不多疑,衙內的老爹是當朝太尉,手掌兵權印把子的猛人,若說手中沒有半點機密資料,卻叫人不信了。高強這番謊話奏效。安撫了身邊的智囊,話題便轉到了如何實施上來。

  所謂三分計劃,七分執行,高強在現代的管理學課程中記得地不多幾條原則,其中就有這麼一條。現在要行使的又是一件大事,牽涉到的方面不可謂不多,尤其是有一件事,就是他高強眼下諸事方起,又有皇命在身。無論如何不能離開。

  在不能親自控制的前提下,要如何保證計劃的順利實施,這前期的周密準備就更顯得重要起來。高強來到這時代以後,可以說是不斷勞心勞力,陰謀陽謀一個接一個,有些已經實現。但更多的還處於埋線布局階段,這麼多的計劃做下來,他和許貫忠之間的配合可以說已經是爐火純青,很多事不須反覆溝通,幾下就敲定。

  這個與日本國人合作的計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貿易,需要組織起龐大可靠的船隊。定期來往於中日兩國之間,運去我大宋的特產,如絲絹棉麻,還有遠自西域傳來的香料玳瑁等等,以此換取日本國製作精良的刀劍和金銀,憑藉其間的物品差價,以及金銀價格本身地落差,這樁貿易的利潤率粗粗算起來,竟然高達四倍以上!

  這麼高的利潤率,就連在現代享受夠了外貿給國家經濟帶來的巨大變化的高強。也有些心旌搖動了。不過,他畢竟是有些商業意識,在許貫忠還在為這麼大的利潤要如何防範相關人員生出異心而操心的時候,高強的心思已經轉到了選擇合適地商務夥伴上面。既然有這麼高的利潤在裡面,只要放出一點風聲出去,逐利的本性會立刻吸引來大批航海貿易者。這兩浙和福建路歷來海運發達,在高強的印象中,宋代的造船技術已經相當發達,海上貿易的範圍遠達紅海。若要組織起大型船隊往來於中日之間,定不是一件難事,自己所要作的,只是要怎麼樣將這一樁貿易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中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