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大會右京來到。見過了高強,依舊是那副淡定神情。高強也不多言,當面一句:“右京姑娘。你可否告訴本衙內,差你和左京兩人前來日本的那位平正盛卿,眼下在日本國的情況如何?”

  右京神情微微一動,對於高強忽然對這事感興趣有些詫異,倘若是換了一個人,聽到高強問起這事,自己多少擔些不好聽的名聲。說起來是被主子派來中國搞風搞雨,有如間諜一般。總要心虛躊躇一下。怎奈右京和高強之間與別不同,自從左京在行使傀儡術之時橫死,兩人之間便有些玄妙的聯繫,雖然眼下高強還未找到明確地聯繫辦法。兩人間的那種心意互通的感覺卻越見分明,因此右京毫不忌諱,婉婉道來。

  話說那日本國中,原本是天皇獨大,公卿尊貴異常。只是近年來武家實力大漲,漸漸有下克上之事,尤其是三十年前九州太宰府治下發生地平將門之亂,朝廷毫無彈壓之力,卻被源氏和平氏合力輕輕撲滅,更使得日本國人見到了大勢的變化,武家勢力的抬頭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朝廷沒有絲毫辦法。

  不過雖說是武家抬頭。這武家也不是鐵板一塊,其中大小家族林立,更與各方勢力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武家之所以遲遲不能在國內取得政治上的統治地位,也正是由於無法統合成一股成熟的政治力量。不過經過這些年來地縱橫榫闔,武家勢力漸漸分化組合,形成了恆武平氏和清河源氏兩大陣營,兩邊都自稱是某某代天皇子孫,在日本那就是擁有神之血脈的意思,所謂地恆武和清河,就是歷史上某代天皇的年號,兩家的政治野心,由此可見一斑。

  兩家之間各自結黨拉幫,平氏與朝廷公卿關係較好,而源氏的支流龐大,在地方上根基深厚,各有各地優勢,一時相互奈何不得。這平氏要發展與朝廷天皇公卿的關係,奢侈品是少不得的,來自大宋的各項工藝美術絲絹等都是朝廷人物的珍物,平正盛向來是流水價送出去地,雖然他一直大力發展與中國的海上貿易,卻也有些手頭拮据起來。

  於是乎,這位當代恆武平氏的頭腦,就把腦筋動到了中日貿易上,想要將這貿易往來升級為全面合作,藉此提升實力,只是大宋連日本國也未必放在眼裡,又哪裡看的上他這小小從五位的伊勢守?平正盛吃了個閉門羹,卻不死心,這才有了左右京二人的中國行。

  高強原本已經知道了這些情由,不過之前並沒有放在心上,此刻心中有了計較,聽來便格外用心,待右京簡單說完,便問:“以右京看來,我若是有意與平正盛卿合作,可以有哪些事情好作?”

  右京微微詫異,心說自己和左京在大宋忙活了幾年也沒個成果,相反左京還落得個客死異鄉、屍骨不得還的下場,自己心中雖然原本對於幫平正盛作這渺無目標的事就沒多大興致,卻也早就淡了心思。怎地這位高衙內本是不相干的人,忽然之間就熱心起來?

  “衙內容稟,那平正盛卿在日本國勢力頗強,其黨羽遍布西國北陸與鎮西等地,在朝廷中也很受天皇和法皇信任……”一說到具體問題,涉及到地理和政治專用術語,許貫忠便覺得聽的有些費力,印象中那日本國幾個小島而已,真正是蕞爾小國,恐怕還沒有兩浙路一半大,怎的劃分出這許多地塊來,聽著還都挺大?再一聽朝廷中,不但有天皇還有法皇,常言道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我泱泱天朝尚且只有官家一人稱孤道寡,日本國卻有這麼多皇帝,不生亂子就怪了。

  他這般一邊聽一邊尋思,接受信息的速度就有些跟不上,想必一旁的衙內讀書不及自己,更加是接受不了了。正想要右京且慢,將幾個難懂的術語解說一下,轉頭卻見高強一臉的輕鬆,全然沒有不解神態,口中甚至“嗯嗯”作響,示意右京繼續,許貫忠登時佩服,心說衙內果然天資過人,我向來自負,這次可教人比下去了。當時一點好勝心起,也不叫停,就任憑右京這麼說下去,只絞盡腦汁竭力應付罷了。

  哪裡曉得,高強是玩慣了信長啦太閤啦太平記啦等等日本歷史遊戲,對於日本歷史小有認識,這些東西粗淺的很,當然沒有半點接受障礙,倘若許貫忠要向高強問問這平氏的氣運如何,沒準還會聽到高強口沫橫飛的給他“講古”,演說日後源平合戰,有位源氏九郎判官義經威猛驍勇,又有位神箭手那須與一一箭落扇云云。

  高強一面聽右京解說,一面心下盤算,雖說平氏日後要被源氏打垮,連根拔起,一點血脈都難以留下,不過眼下卻是運數剛起,行將大行與日本國的時候,自己若要與之合作,從日本國弄些金銀財物過來,想必不是難事,要考慮的,只是遠隔重洋,自己鞭長莫及,要怎麼樣從中獲取最大的利益而已。

  想到這裡,高強開口哦吟:“啊~右京啊,本衙內來問你,你說平氏黨羽遍布西國北陸鎮西等地,那備中,備前,但馬,石見,以及越中,越後佐渡島等地,是否都是平氏守護?”這幾句話問出來,不要說許貫忠驚詫,就連右京也想不到,高強居然對日本的地理如此熟悉,而且連日本國地方長官叫做守護都懂!其實天曉得,高強只是竭力回憶自己以前玩的幾款戰國遊戲,那幾個產金銀的地方而已,以上幾處乃是毛利家和上杉家的軍資來源,遊戲地圖上標出的金礦銀礦晃的人想不注意都難啊!至於另外盛產金銀的礦源,此時多半不是平氏治下,奧州現在是藤原氏把持,歷史上源義經逃難就去了那裡,想必與平氏不很對盤,甲斐在戰國時由武田氏占據,那武田氏一直把自己的祖宗稱作源氏新羅三郎義光,乃是源氏嫡系,就更不用說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