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孔融、伏完各守著一鼎之火焚燒著,鼎火之光映著人們神情各異。

  這個時間不算短,最後,孔融與伏完拍手道:“信件已燒畢。”曹操又令伏劍、楊修、趙彥等人查看一下箱內有無餘信,三個人走過去看了一番,箱內已空。曹操一擺手,許褚令二副將抬空箱出殿。眾彪形大漢將兩隻大鼎抬出殿外。

  大殿內氣氛一下顯得鬆弛。漢獻帝正準備開口講話,趙彥突然出班奏道:“啟稟陛下,微臣今日實有一事想不明白,要挑剔一下丞相。”全場都有些吃驚,漢獻帝也很意外,他立刻跟上思路,問:“趙議郎有何事想不明白?”

  曹操冷眼看著趙彥。

  趙彥大無所忌地接著奏道:“既然今日曹丞相能將如此多人暗通袁紹的信件一火焚之,既往不咎,當年為何非要治太尉楊彪之罪不可?楊彪當年不過與袁術暗有信件往來而已。”漢獻帝問:“趙議郎,你的意思是……”趙彥說:“今日焚燒信件若對,當年追究楊彪則必錯。若當年追究楊彪理所應當,今日焚燒信件則錯。我對曹丞相此一時彼一時的不同做法,提出詰問。”

  漢獻帝從容說道:“曹丞相有何話要說?”

  曹操更是從容:“正可謂此一時彼一時也,臣從來愛講這句話。若再添一句,則是此一事彼一事。為何當年處置楊彪暗通袁術,而今日赦免眾人暗通袁紹,理由有三。一、袁紹袁術雖然都有不臣之心,但袁術私藏先王玉璽,公然稱帝稱王,謀反叛逆昭然若揭;而袁紹出兵攻許都之前,雖對朝廷有所不敬,但並未公開稱帝,還領著朝廷所封大將軍號,也算規矩之內,因此,楊彪通袁術,與這多人通袁紹,罪大小有別。二、法不責眾。此話雖不成立,但有時也須有所變通。倘若箱內只有朝內一人通袁紹之信,臣今必辦之;但如此多人暗通袁紹,確實不可一併辦罪。臣也想過,將信件逐一檢點,區別對待,但必定輕重難辨,處置不當;一火焚之,或更妥當。三、臣受陛下信託主持朝政,當年內外受敵,外有袁紹、袁術壓境之兵,內有董承、劉備等奸黨謀反,於當時危境重重之際,對楊彪如此暗通敵者非嚴辦不足以定局勢;而今袁術已死,袁紹已敗,外敵大勢已去,內敵董承之流早已伏誅,臣主持朝政遠比當年悠遊自如,故足以行寬容之法。”

  漢獻帝點頭道:“丞相言之有理。當年,孤曾建議給趙議郎一個免死牌,丞相都不同意。”曹操接話道:“臣今日依然不對任何人發免死牌。罪大當誅,這一條不可棄。但今後依法治國,寬嚴兼備,對犯罪之文武大臣,能不殺儘量不殺。”漢獻帝很天子地一擺手:“此話現可一筆帶過。丞相凱旋歸來,必有大事要奏。”

  曹操說:“臣所奏之事如下:一、此次大勝,論功行賞之名單,一如臣奏章所書,望陛下准奏。二、臣原想趁官渡之勝繼續攻冀州與并州、幽州、青州諸州郡,但慮及兵疲民憊,急需休養生息,故而班師,準備明年再征袁紹,一二年內統一整個北方。三、而後,便可興修水利,大治黃河,推廣屯田。過去我占河南,袁紹占河北,不得如此興修水利。四、再後,揮師南下,攻伐與安撫並舉,對俯首稱臣者行安撫,對不臣者則征之。五、改革朝政,賞勤罰惰,拔賢去劣,治吏治國,以利民而富國,富國而強兵。六、朝廷上下,雖然還要治奢倡儉,但國威要揚,國容要尊,兩三年內,國庫充裕時,準備為陛下適當修建宮殿,整治一新,並於天下選美,為陛下增嬪妃、添才女,充實宮內。”

  漢獻帝聽此眼睛頓亮,明顯大喜,但又掩飾住,搖頭道:“還是先安社稷,顧民生。”

  曹操說:“此事陛下還要隨順眾意,理當如此。”這時,文武百官便都齊聲道:“理當如此——”漢獻帝哈哈大笑:“丞相真是講出一番太平景象。朕原聽說,你在烏巢中了一箭,是毒箭,朕還頗擔心一番。”曹操活動一下左肩臂,說道:“臣確中一箭,但並非毒箭。臣還不得死,臣還要為陛下一統天下。”

  漢獻帝說:“朕自知德薄才微,奉天承運扛起這漢家正統。朕只需為丞相與諸賢卿舉個大漢之旗,其餘全憑丞相與諸卿之力了。”

  又一日,凌晨四更未盡之時,天仍黑暗,許都曹府大門前掛著燈籠,朱四領著上百家丁在門前排列起一輛輛馬車來。朱四在幾個家丁簇擁下指揮著:“第一輛是主簿所乘之車。第二輛、第三輛是鄭康成及赤芍的靈車,再往下是主簿的行李車、貨車,一順排齊。”車隊很快在燈光晃動的街道上整齊排好。

  此時,曹操書房內燈燭明亮,曹操與白芍對著擺滿案幾的酒菜果品而坐。曹操說:“唯今夜何其短,還未覺通宵,已近拂曉,四更已過,五更即來,唉,人生所謂生死離別難。”白芍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裡,不動也不語。兩人早已停了飲食,曹操舉杯說道:“再飲最後一杯。”白芍搖頭。

  曹操說:“回徐州安葬完外祖父與妹妹之後,主簿守陵百日即可。”白芍搖了搖頭:“我已說過,需守三年。”曹操又說:“守一年吧。”白芍垂著眼重複道:“需守三年。”曹操擺了一下手:“到時再說吧。”白芍不容含糊:“那也是三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