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對一個人的簡單敘述
每一次王明遠在眺望看不見的對岸的時候,都會想著自己的爺爺那張衰老而痛苦的臉,至從在上高校的時候,自己無意間發現了爺爺保存的秘密,發現爺爺是一個潛伏了很久的紅色間諜的時候,自己就是在矛盾中渡過自己最後的高校生活,在大學的時候,看著爺爺雖然老邁卻還是努力的執行著自己的職責的時候,王明遠覺得的自己該勸阻自己的爺爺,不要再象以前那樣冒險了。
在一個月亮很大的夜晚,有了一些酒意的王明遠很大膽的說出了自己很久以前就想說的話:爺爺,你能不能不在做你真正的職業了,那樣實在是太危險了,因為你已經很老了,而且現在做這些事情也沒有什麼用處了。
爺爺知道王明遠再說什麼,但是他沒有正面的回答自己的孫子,只是念了一首古詞,其中這一句讓王明遠當時觸動最大:明月幾時有。
做為學習文科的王明遠來說,這句首詞他是很熟悉的,而且詞中的含義,他也非常的清楚。
月圓人不圓,遙望故鄉遠。河山猶破碎,不敢惜自身。爺爺把這首自己小時後就熟悉的詩作掛在他自己的房中,對於在大學的時代就是文學愛好者的爺爺,在自己的組織在這邊遭遇極大的危險的時候,提筆記下了當時的心情。
那天酒醒之後,王明遠沒有在勸說自己的爺爺不要再做這些事情了,但是在他們談話過後的第二年,一個很嘈雜的夏日午後,在房間裡生著重病的爺爺要王明遠為他送一樣東西,看著猶豫的爺爺最後還是沒有交代要自己去哪兒,王明遠在思索了一個下午和晚上之後,凌晨就到了爺爺的房中,說服了自己的爺爺。這樣他成為了爺爺的信使,這種情形,直到他大學畢業。
在後來很久以後,他和一個人談論自己為什麼為成為一個蹩腳的間諜的時候,對於自己只是為了不讓爺爺痛苦的離去這一點和那人說了之後,那人並沒有笑他,因為那人只是對他說道:理想主義雖然很危險,但是沒有理想主義這種喜歡冒險的東西的存在,我們人類發展的腳步,可不是很快的,不管是怎樣的理想,都是一個理想,那都是為了自己生存的讓自己滿意,哈哈,不過這是別人對我說的。那個人說完這段話之後,大笑了起來,因為那人以前也很嘲笑這句話的,不過他自己的經歷卻給了他一個很好的答案。
王明遠大學畢業之後,就加入了軍隊,爺爺在他回家之後,對他說道,要準備用激烈的手段讓人回憶起分離太久的危害,至於如何運作,他也不是很清楚,而爺爺自己已經是做不到了,他只是和王明遠說說。這話讓王明遠覺得自己應該留在軍隊裡。經過努力的表現後,王明遠發現自己還是有軍事的天分的,而且當時雖然那個黨還是很受打擊,但是也正在悄悄的浮出水面,王明遠在權衡之後,覺得可以利用這一種力量,當時的他雖然是一個下級軍官,但是一個軍人支持自己的活動,對於這些人來說是很令他們心動的,所以,他們秘密的吸收了他,幫助王明遠逐漸的成為少壯派的中間力量,直到他在三十四歲的時候掌握了足以改變這個小島歷史的力量之後,他們看著王明遠做了讓他們滿意的事情,發動少壯派的一些軍人,對文官政府實施了兵變,讓權力完全的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
現在文人政府已經下台了,王明遠所做的事情已經成功了,雖然軍人執政是很危險的,但是不滿於自身經濟的衰退和弱化了的人民,不過他們在不久後看著王明遠突然的把軍隊的權力交給了那個一直以來就不滿足於在陰影中不敢發揮自己的黨的某位領導的手中的時候,聰明的人已經知道,一場戰爭即將到來了。
參謀長日記系列
阿里山上
作者:龍明楊
--------------------------------------------------------------------------------
龍少校,命令下來了,命令我們輕裝沿阿里山進行追擊。這是臨時營的營長來傳達的命令。
正在營地休息的代理連長龍明楊接到通訊員郭茂華傳來的出發命令。
這種莫名其妙的命令,誰的主意?根本不用追的。你聽說過陽明山怎麼樣了嗎?
陽明山發生了大爆炸,敵人的司令部曾經短暫的失去了對部隊的控制,但是台灣北部剩餘部隊在他們副司令指揮下,準備南下到高雄和敵人的剩餘部隊匯合,所以司令部要求我們迅速的追擊。
要求我們走路,是嗎?
是的。
你們可是空降兵,現在還要你們用步行的方式進行行軍,在想什麼?
這是上面傳下來的命令,說是公路已經不好用,就是車輛的徵集到也沒有什麼用,只有走路,還有敵人也是沿阿里山步行南下的。
看來沒有準備第二次登陸,他們在想什麼?
什麼第二次登陸?
而且部隊的休整應該還沒有完成。郭茂華無法回答龍明楊這個問題。
龍明楊想起了什麼,發了發呆,自言自語道:他們怎能恢復指揮系統的,他們的衛星沒有被我們控制嗎?
郭茂華聽見了,問道:什麼衛星?
龍明楊看看他:喔,那不是我該考慮的。我們走吧,集合部隊準備出發。
接下來就是以後被江小川稱為愚蠢行軍的追擊行動開始了,因為在後來分析這段歷史的時候,在基隆已經被占領,而且台北的前線機場也已經可以為部隊提供最近距離的空中支援的情況下,卻沒有使用基隆的港口,由東面用軍艦南下,在台灣中部進行登陸,截斷台灣南北的聯繫;也沒有考慮利用直升機部隊進行機降作戰的計劃,這一點在龍明楊後來當上台灣部隊參謀長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當初根本就沒有擬定過這些計劃,諸如如何組織直升機對敵人有可能的逃跑進行追擊,和預先截斷敵人南北聯繫,而進行第二次登陸的計劃根本沒有,而是在手忙腳亂的情況下,下了這一道讓步兵輕裝南下平行追擊敵人命令,這個命令也連累了在台灣島上作戰的空降兵部隊。
每一次王明遠在眺望看不見的對岸的時候,都會想著自己的爺爺那張衰老而痛苦的臉,至從在上高校的時候,自己無意間發現了爺爺保存的秘密,發現爺爺是一個潛伏了很久的紅色間諜的時候,自己就是在矛盾中渡過自己最後的高校生活,在大學的時候,看著爺爺雖然老邁卻還是努力的執行著自己的職責的時候,王明遠覺得的自己該勸阻自己的爺爺,不要再象以前那樣冒險了。
在一個月亮很大的夜晚,有了一些酒意的王明遠很大膽的說出了自己很久以前就想說的話:爺爺,你能不能不在做你真正的職業了,那樣實在是太危險了,因為你已經很老了,而且現在做這些事情也沒有什麼用處了。
爺爺知道王明遠再說什麼,但是他沒有正面的回答自己的孫子,只是念了一首古詞,其中這一句讓王明遠當時觸動最大:明月幾時有。
做為學習文科的王明遠來說,這句首詞他是很熟悉的,而且詞中的含義,他也非常的清楚。
月圓人不圓,遙望故鄉遠。河山猶破碎,不敢惜自身。爺爺把這首自己小時後就熟悉的詩作掛在他自己的房中,對於在大學的時代就是文學愛好者的爺爺,在自己的組織在這邊遭遇極大的危險的時候,提筆記下了當時的心情。
那天酒醒之後,王明遠沒有在勸說自己的爺爺不要再做這些事情了,但是在他們談話過後的第二年,一個很嘈雜的夏日午後,在房間裡生著重病的爺爺要王明遠為他送一樣東西,看著猶豫的爺爺最後還是沒有交代要自己去哪兒,王明遠在思索了一個下午和晚上之後,凌晨就到了爺爺的房中,說服了自己的爺爺。這樣他成為了爺爺的信使,這種情形,直到他大學畢業。
在後來很久以後,他和一個人談論自己為什麼為成為一個蹩腳的間諜的時候,對於自己只是為了不讓爺爺痛苦的離去這一點和那人說了之後,那人並沒有笑他,因為那人只是對他說道:理想主義雖然很危險,但是沒有理想主義這種喜歡冒險的東西的存在,我們人類發展的腳步,可不是很快的,不管是怎樣的理想,都是一個理想,那都是為了自己生存的讓自己滿意,哈哈,不過這是別人對我說的。那個人說完這段話之後,大笑了起來,因為那人以前也很嘲笑這句話的,不過他自己的經歷卻給了他一個很好的答案。
王明遠大學畢業之後,就加入了軍隊,爺爺在他回家之後,對他說道,要準備用激烈的手段讓人回憶起分離太久的危害,至於如何運作,他也不是很清楚,而爺爺自己已經是做不到了,他只是和王明遠說說。這話讓王明遠覺得自己應該留在軍隊裡。經過努力的表現後,王明遠發現自己還是有軍事的天分的,而且當時雖然那個黨還是很受打擊,但是也正在悄悄的浮出水面,王明遠在權衡之後,覺得可以利用這一種力量,當時的他雖然是一個下級軍官,但是一個軍人支持自己的活動,對於這些人來說是很令他們心動的,所以,他們秘密的吸收了他,幫助王明遠逐漸的成為少壯派的中間力量,直到他在三十四歲的時候掌握了足以改變這個小島歷史的力量之後,他們看著王明遠做了讓他們滿意的事情,發動少壯派的一些軍人,對文官政府實施了兵變,讓權力完全的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
現在文人政府已經下台了,王明遠所做的事情已經成功了,雖然軍人執政是很危險的,但是不滿於自身經濟的衰退和弱化了的人民,不過他們在不久後看著王明遠突然的把軍隊的權力交給了那個一直以來就不滿足於在陰影中不敢發揮自己的黨的某位領導的手中的時候,聰明的人已經知道,一場戰爭即將到來了。
參謀長日記系列
阿里山上
作者:龍明楊
--------------------------------------------------------------------------------
龍少校,命令下來了,命令我們輕裝沿阿里山進行追擊。這是臨時營的營長來傳達的命令。
正在營地休息的代理連長龍明楊接到通訊員郭茂華傳來的出發命令。
這種莫名其妙的命令,誰的主意?根本不用追的。你聽說過陽明山怎麼樣了嗎?
陽明山發生了大爆炸,敵人的司令部曾經短暫的失去了對部隊的控制,但是台灣北部剩餘部隊在他們副司令指揮下,準備南下到高雄和敵人的剩餘部隊匯合,所以司令部要求我們迅速的追擊。
要求我們走路,是嗎?
是的。
你們可是空降兵,現在還要你們用步行的方式進行行軍,在想什麼?
這是上面傳下來的命令,說是公路已經不好用,就是車輛的徵集到也沒有什麼用,只有走路,還有敵人也是沿阿里山步行南下的。
看來沒有準備第二次登陸,他們在想什麼?
什麼第二次登陸?
而且部隊的休整應該還沒有完成。郭茂華無法回答龍明楊這個問題。
龍明楊想起了什麼,發了發呆,自言自語道:他們怎能恢復指揮系統的,他們的衛星沒有被我們控制嗎?
郭茂華聽見了,問道:什麼衛星?
龍明楊看看他:喔,那不是我該考慮的。我們走吧,集合部隊準備出發。
接下來就是以後被江小川稱為愚蠢行軍的追擊行動開始了,因為在後來分析這段歷史的時候,在基隆已經被占領,而且台北的前線機場也已經可以為部隊提供最近距離的空中支援的情況下,卻沒有使用基隆的港口,由東面用軍艦南下,在台灣中部進行登陸,截斷台灣南北的聯繫;也沒有考慮利用直升機部隊進行機降作戰的計劃,這一點在龍明楊後來當上台灣部隊參謀長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當初根本就沒有擬定過這些計劃,諸如如何組織直升機對敵人有可能的逃跑進行追擊,和預先截斷敵人南北聯繫,而進行第二次登陸的計劃根本沒有,而是在手忙腳亂的情況下,下了這一道讓步兵輕裝南下平行追擊敵人命令,這個命令也連累了在台灣島上作戰的空降兵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