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毛澤東同志對形勢分析得那樣清楚,把黨中央的戰略部署講得那樣明白透徹,不但適應全國抗戰形勢發展的需要,而且表達了革命部隊廣大指戰員的強烈願望。

  就在這年11月,以王震為司令員、王首道為政治委員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獨立第一游擊支隊”告別延安,開始長征了。第一步經山西、河南,於1945年1月底,同李先念領導的新四軍第五師勝利會師。第二步,同第五師張體學部隊一起,渡長江南下,深入敵後,嚴重打擊了盤踞在華南地區的日偽軍,堅決消滅了勾結日偽的反動頑軍,在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和積極支持下,初步開闢了以鄂南為中心的湘贛游擊根據地,把江北和江南聯繫起來。

  7月初,支隊經過短暫的休整繼續南下,於8月底打到廣東南雄縣境,進入五嶺山區,與前來接應的東江縱隊只有50公里路程。這時,時局發生了毛澤東同志所預料到的那種突然變化,國際反法西斯戰爭迅速勝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提前結束了。過去我們可以利用的日偽和蔣頑之間的矛盾已不復存在,國民黨反動派全力對付我軍。在這種情況下,按原計劃會合東江縱隊,在國民黨反動勢力占絕對優勢的湘粵贛邊的五嶺山區建立戰略根據地,已不可能實現。南下支隊被迫北返,突破了數十萬國民黨正規軍的重重包圍、尾追堵截,日夜苦戰,又返回我中原解放區。

  南下一支隊創建抗日根據地這一重大戰略部署,雖然由於形勢發生根本變化未能全部實現,但是它在兩年中間,南下北返,經過晉、豫、鄂、湘、贛、粵、陝、甘八省境地,跋涉1萬多公里,克服了嚴寒酷熱和高山大河等自然險阻,歷經100多次血戰,英勇地打敗了日寇、汪偽和蔣介石的反動軍隊,在千百萬人民群眾中撒播了革命火種,為奪取全國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日本帝國主義雖然南進取得了“赫赫戰功”,擊潰了國民黨50多萬大軍,但在解放區戰場,它卻節節失利,遭受重挫,中國革命力量日益壯大。

  第四部分 “一號作戰” 第50節 眾矢之敵(1)

  對東條英機來說,中國解放區戰場的勝利推進、馬里亞納群島的陷落,不僅是軍事上的敗北,也是政治上的敗北。隨著戰爭形勢的惡化,他越來越不得人心了,日本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日趨白熱化。秩父宮親王稱他是“東條天皇”。海軍的某些部局裡懸掛木牌寫著:“殺死東條和島田!”在陸軍的知識分子中,東條被稱為“上等兵”,他的政府被稱為“上等兵內閣”。

  陸軍參謀本部所屬的戰爭指導班剛結束的一次調查的結果,給這種謾罵提供了依據。戰爭指導班班長松谷誠大佐報告,在經過他自己和幾位同謀者的深入調查研究之後,他發現“日本已沒有希望扭轉戰爭的不利形勢。日本今日之處境與德國不相上下,且日見惡化”。

  過去幾個月中,前首相近衛公爵成了對戰爭的進程和東條的領導感到不滿的高級文武官員的同謀。陸軍參謀本部的酒井鎬次將軍到近衛在郊區的寓所秘密拜訪了他。“為安全起見”,酒井穿上了便衣。“如果東條獲悉我要跟你講的話,我肯定他會報復。”酒井警告說。他要對近衛說的是,應該儘早結束戰爭。“德國仍然還有力量防禦,我們要趁敵人在東西兩線同時作戰時,利用這種形勢開始和談。到德國失敗後再談,對我們就不利了。”為此,必須迫使東條下台,建立新內閣。

  在現代日本領導人中,還從來沒有像東條這樣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從表面上看來,東條的地位似乎是不容置疑的,但實際上他的統治卻處於崩潰的邊緣。自中途島戰役以來,隨著美國加強潛艇戰,日本船舶的損失繼續增加。北面,在阿留申群島的前哨陣地他已放棄;南面,索羅門群島和紐幾內亞已被占領;太平洋中部的防線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崩潰了。

  在中國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解放區和人民武裝力量在不斷鞏固和壯大,而且愈戰愈強。他們抗擊著2/3以上的侵華日軍和90%以上的偽軍,已成了打敗日本、解放中國的重要力量。

  在日本國內,生產水平日益下降,許多民用企業轉為戰時生產,更多的婦女投身於重工業,連10幾歲的孩子也成了重要的勞動力。上課時間縮短到最少限度,7天一周的工作制被取消了。汽車、火車擁擠到有些嬰兒被憋死的程度;出門到100公里以外要有警察局的證明;餐車和臥鋪取消。人們對晚點的火車出氣發火成了司空見慣的事,他們偷座墊,砸破車窗進出。各種日用品大大減少,食品定量供應,衣料昂貴,取暖的煤氣或木炭少得可憐。約有1萬個娛樂場所關閉。日本的生活已變得日益艱難。喜劇演員古川綠波在日記中哀嘆:“活著已經沒有多大意思了。”

  這些極端嚴厲的措施,加上在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連續敗北,更助長了憂鬱不安的情緒。憤恨、不滿自然而然地集中在頭號戰犯東條身上。

  人們嘲笑東條,允許他的夫人公開發表演說和廣播講話,或從事其他支持戰爭的積極活動。她得到的一個外號叫“東美齡”,這是中國獨夫民賊蔣介石夫人宋美齡的日本版。塞班慘敗後,東條夫人接到無數匿名電話,問她的丈夫自殺了沒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