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在河南戰役臨近結束之際,日本侵華軍總司令俊六於5月28日從南京潛入漢口指揮部,準備向粵漢、湘桂鐵路發動猛攻,以打通這兩條鐵路線,消滅沿線兩邊的中、美空軍的飛機場,並威脅重慶,逼迫蔣介石政府投降。
為了完成這一計劃,除了以武漢為中心的日本第十一軍司令官橫山勇指揮的8個師團,又增調了3個師團歸他指揮,總兵力達到362萬人。另外,海空軍還不算在內。為此,在1944年初即著手進行準備。
5月27、28兩日,第十一軍第一線5個師團,約12萬人,從湖南嶽陽一帶分3路向南進軍,準備在長沙北面的沅水和益陽之間,新牆河和汨羅江之間包圍和消滅中國軍隊,然後迅猛南下,奪取長沙。長沙守軍還沒有望見敵人影子,內部卻先爭吵起來。城外嶽麓山炮兵要求城內步兵保護,城內步兵立即拒絕,說是要請示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然後才能決定。但哪兒都找不到薛岳,炮兵們賭氣不干,一窩蜂散了;步兵沒有炮兵掩護,也亂糟糟地撤退,走得慢的便做了日軍刀下之鬼。日寇占了長沙,繼續南攻。指揮部卻還在那裡同重慶辯論長沙失陷的責任問題。蔣介石、何應欽、白崇禧、薛岳等人各有一套,分別下令,弄得指揮官們無所適從,糊裡糊塗;日寇一衝過來,便都七零八落,一鬨而散。
中外記者們為這風卷落葉般的戰事嚇住了,紛紛前往採訪。蔣介石的發言人奉命答覆:“此乃誘敵深入之計,不必驚慌。”正趕上日本兵衝到衡陽城下後暫告停止,從事誘降,於是重慶的政治寒暑表突告上升,說是日軍已遭阻止,國軍即將反攻。報紙上大張旗鼓地宣傳“光榮的戰績”,蔣介石對守衡陽的方先覺慰勉有加。
日軍占領長沙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衡陽。衡陽地處戰略要地,它不僅是粵漢、湘桂鐵路的交結點和湘水、蒸水的匯合處,又是我東南各省通往西南大後方的公路樞紐。日軍奪取長沙之後,立即派出兩個師團沿粵漢路和湘江南下,水陸兼程,妄圖在行進中急取衡陽。
7月底,日軍準備就緒。7月30日,日軍下達進攻令。在此後的一周中,日機開始對衡陽市區狂轟濫炸,地面又以4個師團發動猛攻,並以重炮轟城。這時中國軍隊困守衡陽近40個日日夜夜,從未輪換休整,傷亡重大。加以盛夏酷暑蒸人,食物匱乏,營養不良,將士多患腹痛痢疾,醫藥不濟。中國後方曾派出幾個師的部隊為守軍解圍,但均被日軍擊退。由於日軍攻勢越來越猛,8月8日拂曉,第十軍軍長方先覺奉蔣介石密令率部投降。在衡陽保衛戰期間,戰士們出於愛國熱情,違令奮勇抵抗,日寇第六十八師團長久間為人中將和他的參謀長被擊傷,日軍共傷亡19萬餘人。
日軍雖然在國民黨戰場上取得局部勝利,但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的海空軍節節敗退,損失重大。在緬甸北部,日本侵略軍在美、英、中、印聯軍的打擊下,也處於絕望的境地。所以日本大本營秉承東條英機的意志,這時更加殷切期望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妄圖阻止盟軍在太平洋地區推進。
為此目的,日軍在占領衡陽之後便進行休整改編,建立第六方面軍,任命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兼任第六方面軍司令官,統一指揮第十一、二十三、三十四軍以及長沙、衡陽地區的直轄部隊。與此同時,日軍又趕修粵漢鐵路和公路,補充武器彈藥和其他作戰物資,作繼續進攻的準備。
9月初,日本第十一軍占領了湖南的零陵,14日又攻下廣西的全縣。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整,又發動了桂林—柳州戰役,國民黨第四戰區張發奎的部隊望風披靡,狼狽逃竄,桂林、柳州混亂得不得了,火車站上人山人海,行李堆積如山。《大公報》報導:“日來列車秩序極亂,馬桶、浴盆與乘客爭登,小雞、小鴨與物資搶位。”桂林有個站長,以5萬元賣出一輛無蓋車皮,又把列車座位賣給某銀行,索價14萬元,半路上還對乘客重重勒索,並且對乘客說:“坐我的車便是黑市,沒有錢便不能上來!”
第四部分 “一號作戰” 第49節 “一號作戰”(2)
9月9日,侵占廣東的日本第二十三軍也從三水、四會西犯,於22日占據了廣西的梧州。然後這支侵略軍繼續西進,11月24日占領了南寧。這時侵占越南的日本南方軍,派出一支部隊進入中國國境,向南寧推進,12月10日,在綏淥與從南寧南下的日軍會師。這樣一來,日軍就打通了從黃河經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
在桂林、柳州陷落之後,山城重慶為之震驚,國民黨政府惶惶不安,急忙從四川、陝西等地調遣部隊,趕運貴州,守衛西南門戶。但因交通不便,現代化運輸工具缺乏,部隊機動性能極差。而廣西、貴州兩省交界一帶的國民黨軍隊,盡成驚弓之鳥,望風而逃。日本第十一軍乘勝追擊,12月2日占領貴州獨山,3日又攻都勻。
面對著這樣的敗局,蔣介石唉聲嘆氣,有時急得雙腳直跳,大罵張發奎。原來,在日軍攻占桂林、柳州之後,陷宜山,渡龍江,B522B522乎有直犯貴陽之勢。張發奎率部在懷遠鎮迎戰,一連10天卻不見蔣介石派兵增援。到11月27日,日寇自懷遠鎮西南渡金城江入河池,28日又陷南丹,29日向大山塘進擊。大山塘方面守軍受不了車河方面日軍的威脅,當晚敗退六寨之東。糊裡糊塗,一隊美國飛機把南丹以北貴州省境內的“六寨”,當作河池縣龍江北岸的“六甲”,大炸一番,慘不忍睹!幾十萬難民、大批文化教育界人士擠滿了黔桂公路和鐵路。千辛萬苦從大山塘到六寨的人,有2萬人的鮮血在此流成血海。張發奎再也沒想到有此一著,險遭不測,狼狽而退。實在令人寒心!
為了完成這一計劃,除了以武漢為中心的日本第十一軍司令官橫山勇指揮的8個師團,又增調了3個師團歸他指揮,總兵力達到362萬人。另外,海空軍還不算在內。為此,在1944年初即著手進行準備。
5月27、28兩日,第十一軍第一線5個師團,約12萬人,從湖南嶽陽一帶分3路向南進軍,準備在長沙北面的沅水和益陽之間,新牆河和汨羅江之間包圍和消滅中國軍隊,然後迅猛南下,奪取長沙。長沙守軍還沒有望見敵人影子,內部卻先爭吵起來。城外嶽麓山炮兵要求城內步兵保護,城內步兵立即拒絕,說是要請示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然後才能決定。但哪兒都找不到薛岳,炮兵們賭氣不干,一窩蜂散了;步兵沒有炮兵掩護,也亂糟糟地撤退,走得慢的便做了日軍刀下之鬼。日寇占了長沙,繼續南攻。指揮部卻還在那裡同重慶辯論長沙失陷的責任問題。蔣介石、何應欽、白崇禧、薛岳等人各有一套,分別下令,弄得指揮官們無所適從,糊裡糊塗;日寇一衝過來,便都七零八落,一鬨而散。
中外記者們為這風卷落葉般的戰事嚇住了,紛紛前往採訪。蔣介石的發言人奉命答覆:“此乃誘敵深入之計,不必驚慌。”正趕上日本兵衝到衡陽城下後暫告停止,從事誘降,於是重慶的政治寒暑表突告上升,說是日軍已遭阻止,國軍即將反攻。報紙上大張旗鼓地宣傳“光榮的戰績”,蔣介石對守衡陽的方先覺慰勉有加。
日軍占領長沙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衡陽。衡陽地處戰略要地,它不僅是粵漢、湘桂鐵路的交結點和湘水、蒸水的匯合處,又是我東南各省通往西南大後方的公路樞紐。日軍奪取長沙之後,立即派出兩個師團沿粵漢路和湘江南下,水陸兼程,妄圖在行進中急取衡陽。
7月底,日軍準備就緒。7月30日,日軍下達進攻令。在此後的一周中,日機開始對衡陽市區狂轟濫炸,地面又以4個師團發動猛攻,並以重炮轟城。這時中國軍隊困守衡陽近40個日日夜夜,從未輪換休整,傷亡重大。加以盛夏酷暑蒸人,食物匱乏,營養不良,將士多患腹痛痢疾,醫藥不濟。中國後方曾派出幾個師的部隊為守軍解圍,但均被日軍擊退。由於日軍攻勢越來越猛,8月8日拂曉,第十軍軍長方先覺奉蔣介石密令率部投降。在衡陽保衛戰期間,戰士們出於愛國熱情,違令奮勇抵抗,日寇第六十八師團長久間為人中將和他的參謀長被擊傷,日軍共傷亡19萬餘人。
日軍雖然在國民黨戰場上取得局部勝利,但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的海空軍節節敗退,損失重大。在緬甸北部,日本侵略軍在美、英、中、印聯軍的打擊下,也處於絕望的境地。所以日本大本營秉承東條英機的意志,這時更加殷切期望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妄圖阻止盟軍在太平洋地區推進。
為此目的,日軍在占領衡陽之後便進行休整改編,建立第六方面軍,任命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兼任第六方面軍司令官,統一指揮第十一、二十三、三十四軍以及長沙、衡陽地區的直轄部隊。與此同時,日軍又趕修粵漢鐵路和公路,補充武器彈藥和其他作戰物資,作繼續進攻的準備。
9月初,日本第十一軍占領了湖南的零陵,14日又攻下廣西的全縣。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整,又發動了桂林—柳州戰役,國民黨第四戰區張發奎的部隊望風披靡,狼狽逃竄,桂林、柳州混亂得不得了,火車站上人山人海,行李堆積如山。《大公報》報導:“日來列車秩序極亂,馬桶、浴盆與乘客爭登,小雞、小鴨與物資搶位。”桂林有個站長,以5萬元賣出一輛無蓋車皮,又把列車座位賣給某銀行,索價14萬元,半路上還對乘客重重勒索,並且對乘客說:“坐我的車便是黑市,沒有錢便不能上來!”
第四部分 “一號作戰” 第49節 “一號作戰”(2)
9月9日,侵占廣東的日本第二十三軍也從三水、四會西犯,於22日占據了廣西的梧州。然後這支侵略軍繼續西進,11月24日占領了南寧。這時侵占越南的日本南方軍,派出一支部隊進入中國國境,向南寧推進,12月10日,在綏淥與從南寧南下的日軍會師。這樣一來,日軍就打通了從黃河經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
在桂林、柳州陷落之後,山城重慶為之震驚,國民黨政府惶惶不安,急忙從四川、陝西等地調遣部隊,趕運貴州,守衛西南門戶。但因交通不便,現代化運輸工具缺乏,部隊機動性能極差。而廣西、貴州兩省交界一帶的國民黨軍隊,盡成驚弓之鳥,望風而逃。日本第十一軍乘勝追擊,12月2日占領貴州獨山,3日又攻都勻。
面對著這樣的敗局,蔣介石唉聲嘆氣,有時急得雙腳直跳,大罵張發奎。原來,在日軍攻占桂林、柳州之後,陷宜山,渡龍江,B522B522乎有直犯貴陽之勢。張發奎率部在懷遠鎮迎戰,一連10天卻不見蔣介石派兵增援。到11月27日,日寇自懷遠鎮西南渡金城江入河池,28日又陷南丹,29日向大山塘進擊。大山塘方面守軍受不了車河方面日軍的威脅,當晚敗退六寨之東。糊裡糊塗,一隊美國飛機把南丹以北貴州省境內的“六寨”,當作河池縣龍江北岸的“六甲”,大炸一番,慘不忍睹!幾十萬難民、大批文化教育界人士擠滿了黔桂公路和鐵路。千辛萬苦從大山塘到六寨的人,有2萬人的鮮血在此流成血海。張發奎再也沒想到有此一著,險遭不測,狼狽而退。實在令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