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文姜得知兄長滅紀凱旋,遂於半路將襄公迎到祝邱宮中,並設大宴為其洗塵。兩人以君主之禮彼此相見,並大犒隨軍將士。宴畢,襄公因祝邱乃魯國之地,深恐歡好不便,遂與文姜移至糕地,連夜尋歡。襄公又怕與文姜的歡愛不能持久,乃讓文姜做書,召魯莊公來禚地相會。魯莊公接信,不敢有違,只得來禚地謁見文姜。文姜讓莊公以甥舅之禮拜見齊襄公,且讓他當面感謝為伯姬厚葬之事。莊公不能拒,勉強從之。襄公大喜,設國宴以待莊公。其時襄公新生一女,文姜以莊公尚無元配,令他與其訂約為婚。莊公辭道:“小公主尚在哺乳,而我年將二十,怎可為配?”文姜怒道:“你敢疏遠你母族嗎?”襄公覺得文姜此舉也不成體統,也為魯莊公說好話。文姜堅持已見,說道:“待十六年而嫁,猶未為晚。”襄公怕失了文姜心意,莊公也不敢違抗母命,兩下只得依允。於是甥舅之親,復加甥舅,愈覺情密。
一日齊魯兩君並車在禚地馳獵,莊公箭不虛發,十射九中。襄公讚嘆不已。當時有一村野之人指魯莊公向同伴戲道:“此乃主公之假子也。”此話不巧被魯莊公聽見,不由大怒,遂使左右尋跡殺之。襄公知道了,也不嗔怪。
而文姜自齊魯二侯同獵之後,越發無所忌憚,不時與齊襄公相聚。或在防城,或在谷邑,甚而至於直入齊都,公然留宿宮中。兩人同行同止,儼如夫妻。齊國上下以及周室內外,莫不對此議論紛紛。
卻說齊襄公自禚地回到國中,避禍於齊的衛侯朔(見本卷第四回)出城迎賀滅紀之功,順便請求復國之期。齊襄公道:“衛新君黔牟乃周王之婿也,與寡人有連襟之情,因而寡人遲遲不為君侯發兵,乃是顧忌周王之意。但如今王姬已死,此舉無礙。可是若不連合諸侯共相伐之,不算公舉。君且稍待,容我謀劃。” 衛侯朔再三謝之。
周莊王八年冬,齊襄公派向宋,魯,陳,蔡四國的使臣回國,都說四國君主願隨齊國伐衛,同舉衛侯惠公復國。襄公遂做一檄,檄云:
天禍衛國,生逆臣公子泄,公子職,其擅行廢立,致使衛君居於敝邑,於今有七年矣。孤欲伸張正義於天下,時常坐不安席,然以疆場多事,未曾討伐。今幸少閒,盡出齊國之賦,願隨諸君同奉衛國正統。
至期,齊襄公出兵車五百乘,衛惠公朔先到衛邊。四國之君,各自引兵來會。這四路諸侯,分別是宋閔公捷,魯莊公同,陳宣公杵舀,蔡哀侯獻舞。其中宋閔公和陳宣公之前從未露面,馬賽在此不能不稍稍交代一番。原來宋莊公於周莊王六年病逝,公子御說奉世子捷繼位,稱為宋閔公。宋衛兩國素來親善,宋閔公聞齊侯來邀其平衛,欣然從之,亦出車五百乘相助。而陳宣公杵舀乃是陳厲公躍的嫡親長子,陳厲公死後,杵舀即位,稱為宣公。宣公懼齊之大,只得也出車兩百乘來會。
衛侯黔牟聞五國兵至,遂同左公子泄,右公子職商議,派大夫寧跪向周莊王告急。虢公忌父以為不能勝,不欲救衛。下士子突一力諫之,大夫富辰亦贊同。於是周王便派子突率兵隨寧跪往助衛國。虢公忌父卻只給兩百輛兵車。當時五國之兵已到衛國都城之下,攻打甚急。左右二公子日夜輪番巡守,對王朝大兵望眼欲穿。不期子子突兵少將寡,敵不得五國之師。還沒有等子突安營,便被齊襄公迎頭大殺一陣,兩百輛兵車,轉瞬間如雪被湯。子突嘆道:“吾奉王命而戰,其死不失為忠義之鬼。”乃於殺死數十人後自刎而亡。
衛國守城軍士聞王師已敗,先就奔逃。齊兵首先登城,四國隨後。公子泄,公子職同寧跪收拾殘兵,擁衛侯黔牟開北門而走。不期迎頭正碰上衛惠公。衛惠公張弓一箭,正中黔牟,翻身落馬,當場斃命。左右二公子大怒,各提兵刃攔住衛惠公廝殺。衛惠公抵擋不住,為二人所殺。正欲突圍,忽遇魯莊公引兵殺來,左右二公子人少,盡皆被擒。寧跪殺出一條血路,長嘆一聲,逃奔秦國去了。
且說齊襄公聞衛惠公已死,婉惜不已,使人尋其屍首,命厚葬之。魯侯將二公子獻給齊襄公,襄公喝教刀斧手將兩人斬訖。又聞衛公子碩已同大妹宣姜同居,遂扶立公子碩為君,然後同宋魯陳蔡各自班師。
卻說自王師被齊襄公所敗,襄公誠恐周王發怒來討,便使大夫連稱為正將軍,管至父為副將軍,一同領兵十萬駐守葵邱,以防周兵犯境。二將臨行之前,謂齊襄公早:“將士戍邊雖然辛苦,但臣不敢辭也。敢問主公以何期為限?”襄公當時正在吃瓜,便說:“今昔正好瓜熟,待明年瓜熟之時,寡人當遣人以代。”二將領命,遂往葵邱駐紮不提。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一天有手下向連管二將進瓜嘗新,二將忽然想起瓜熟之約,都道:“此時合該主公派人前來交接,卻怎地不見人來?”遂派心腹往都城去探消息。那心腹經月余而歸,報說:君上現在谷城與文姜取樂,已有三月未歸矣。連稱大怒,說道:“王姬死後,吾妹當扶為元配。這個無道昏君,背逆天倫,日夜淫樂,卻使吾等暴露邊陲,吾必殺之,方解吾恨!”遂同管至父計議:“吾意誅此昏君,汝可助吾一臂之力。”管至父道:“一番瓜熟即代,乃主公所親口許下的。吾恐忘之,不如請代。如請而不准,那便說明是他真的不欲等歸國,那裡軍心忿怨,方好舉事。”連稱稱善,遂使人往谷城獻瓜於襄公,順勢請求代換。襄公怒道:“換不換人在孤,請有何用?想要吾換,再等一年瓜熟方可!”
一日齊魯兩君並車在禚地馳獵,莊公箭不虛發,十射九中。襄公讚嘆不已。當時有一村野之人指魯莊公向同伴戲道:“此乃主公之假子也。”此話不巧被魯莊公聽見,不由大怒,遂使左右尋跡殺之。襄公知道了,也不嗔怪。
而文姜自齊魯二侯同獵之後,越發無所忌憚,不時與齊襄公相聚。或在防城,或在谷邑,甚而至於直入齊都,公然留宿宮中。兩人同行同止,儼如夫妻。齊國上下以及周室內外,莫不對此議論紛紛。
卻說齊襄公自禚地回到國中,避禍於齊的衛侯朔(見本卷第四回)出城迎賀滅紀之功,順便請求復國之期。齊襄公道:“衛新君黔牟乃周王之婿也,與寡人有連襟之情,因而寡人遲遲不為君侯發兵,乃是顧忌周王之意。但如今王姬已死,此舉無礙。可是若不連合諸侯共相伐之,不算公舉。君且稍待,容我謀劃。” 衛侯朔再三謝之。
周莊王八年冬,齊襄公派向宋,魯,陳,蔡四國的使臣回國,都說四國君主願隨齊國伐衛,同舉衛侯惠公復國。襄公遂做一檄,檄云:
天禍衛國,生逆臣公子泄,公子職,其擅行廢立,致使衛君居於敝邑,於今有七年矣。孤欲伸張正義於天下,時常坐不安席,然以疆場多事,未曾討伐。今幸少閒,盡出齊國之賦,願隨諸君同奉衛國正統。
至期,齊襄公出兵車五百乘,衛惠公朔先到衛邊。四國之君,各自引兵來會。這四路諸侯,分別是宋閔公捷,魯莊公同,陳宣公杵舀,蔡哀侯獻舞。其中宋閔公和陳宣公之前從未露面,馬賽在此不能不稍稍交代一番。原來宋莊公於周莊王六年病逝,公子御說奉世子捷繼位,稱為宋閔公。宋衛兩國素來親善,宋閔公聞齊侯來邀其平衛,欣然從之,亦出車五百乘相助。而陳宣公杵舀乃是陳厲公躍的嫡親長子,陳厲公死後,杵舀即位,稱為宣公。宣公懼齊之大,只得也出車兩百乘來會。
衛侯黔牟聞五國兵至,遂同左公子泄,右公子職商議,派大夫寧跪向周莊王告急。虢公忌父以為不能勝,不欲救衛。下士子突一力諫之,大夫富辰亦贊同。於是周王便派子突率兵隨寧跪往助衛國。虢公忌父卻只給兩百輛兵車。當時五國之兵已到衛國都城之下,攻打甚急。左右二公子日夜輪番巡守,對王朝大兵望眼欲穿。不期子子突兵少將寡,敵不得五國之師。還沒有等子突安營,便被齊襄公迎頭大殺一陣,兩百輛兵車,轉瞬間如雪被湯。子突嘆道:“吾奉王命而戰,其死不失為忠義之鬼。”乃於殺死數十人後自刎而亡。
衛國守城軍士聞王師已敗,先就奔逃。齊兵首先登城,四國隨後。公子泄,公子職同寧跪收拾殘兵,擁衛侯黔牟開北門而走。不期迎頭正碰上衛惠公。衛惠公張弓一箭,正中黔牟,翻身落馬,當場斃命。左右二公子大怒,各提兵刃攔住衛惠公廝殺。衛惠公抵擋不住,為二人所殺。正欲突圍,忽遇魯莊公引兵殺來,左右二公子人少,盡皆被擒。寧跪殺出一條血路,長嘆一聲,逃奔秦國去了。
且說齊襄公聞衛惠公已死,婉惜不已,使人尋其屍首,命厚葬之。魯侯將二公子獻給齊襄公,襄公喝教刀斧手將兩人斬訖。又聞衛公子碩已同大妹宣姜同居,遂扶立公子碩為君,然後同宋魯陳蔡各自班師。
卻說自王師被齊襄公所敗,襄公誠恐周王發怒來討,便使大夫連稱為正將軍,管至父為副將軍,一同領兵十萬駐守葵邱,以防周兵犯境。二將臨行之前,謂齊襄公早:“將士戍邊雖然辛苦,但臣不敢辭也。敢問主公以何期為限?”襄公當時正在吃瓜,便說:“今昔正好瓜熟,待明年瓜熟之時,寡人當遣人以代。”二將領命,遂往葵邱駐紮不提。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一天有手下向連管二將進瓜嘗新,二將忽然想起瓜熟之約,都道:“此時合該主公派人前來交接,卻怎地不見人來?”遂派心腹往都城去探消息。那心腹經月余而歸,報說:君上現在谷城與文姜取樂,已有三月未歸矣。連稱大怒,說道:“王姬死後,吾妹當扶為元配。這個無道昏君,背逆天倫,日夜淫樂,卻使吾等暴露邊陲,吾必殺之,方解吾恨!”遂同管至父計議:“吾意誅此昏君,汝可助吾一臂之力。”管至父道:“一番瓜熟即代,乃主公所親口許下的。吾恐忘之,不如請代。如請而不准,那便說明是他真的不欲等歸國,那裡軍心忿怨,方好舉事。”連稱稱善,遂使人往谷城獻瓜於襄公,順勢請求代換。襄公怒道:“換不換人在孤,請有何用?想要吾換,再等一年瓜熟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