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頁
4 戒奢侈,用賢人,明史說遂啟帝曰:“人主自奉欲薄,養賢宜厚。”
5 法律不宜多變。明史馬皇后對朱說”妾與陛下起貧賤,至今日,恆恐驕縱生於奢侈,危亡起於細微,故願得賢人共理天下。”又曰:法屢更必弊,法弊則奸生;民數擾必困,民困則亂生。” 。
等等。
識人能力也超過朱。明史有談到幾個例子,比如“參軍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殺父,帝將誅之。後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實,殺之恐絕其後。”帝 廉之,果枉。“。又比如”李文忠守嚴州,楊憲誣其不法,帝欲召還。後曰:“嚴,敵境也,輕易將不宜。且文忠素賢,憲言詎可信?”帝遂已。文忠後卒有功。” 。
個人品德更不用說。
儉樸,明史說“帝每御膳,後皆躬自省視。平居服大練浣濯之衣,雖敝不忍易。”。
對他人充滿愛心。比如”帝為飭光祿官。帝幸太學還,後問生徒幾何,帝曰:“數千。”後曰:“人才眾矣。諸生有廩食,妻子將何所仰給?”於是立紅板倉,積糧賜其家。
不嫉妒。如“妃嬪宮人被寵有子者,厚待之。” 。
待人平易近人。“命婦入朝,待之如家人禮。” 。
不謀私利。“帝欲訪後族人官之,後謝曰:“爵祿私外家,非法。”力辭而止“。
尤其令人感動的是馬後病危為醫生著想拒絕就醫。明史”洪武十五年八月寢疾。群臣請禱祀,求良醫。後謂帝曰:“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 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疾亟,帝問所欲言。曰:“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
至於她的感召力,明史裡面說”宮人思之,作歌曰:“我後聖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懷德難忘,於萬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蒼天。”。又說成祖徐 皇后“高皇后深愛之。從王之籓,居孝慈高皇后喪三年,蔬食如禮。高皇后遺言可誦者,後一一舉之不遺。”。又說沐英“二十五年六月,聞皇太子薨,哭極哀。 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嘔血。至是感疾,卒於鎮,年四十八。軍民巷哭,遠夷皆為流涕。”。帝王世家,人情如紙。馬皇后死後有如許人懷念,也可以安心了。
小說”明“馬皇后不是個主要人物,常常為人忽略。但酒徒兄在”殤“一章裡面對馬皇后著墨甚多。書中馬皇后說”如今臣妾這樣去了,也算用一命還了毛頭一 命,眾臣眼裡,咱皇家還不算負人太多“。下面的描寫是”小說里朱元璋眉頭輕輕往上一挑,什麼話,一命抵一命,你是一國之母,他們這些臣下的性命怎能和你 比?“
書中的馬皇后是極少相信人生平等而且身體力行的高貴人物。歷史上的馬皇后頗有古人之風,也是頭等的高貴人物。
洪武十七年宮變,最後說”所有人都快樂的活著,除了那個好心的馬皇后在聞聽“玄武門”事變後絕望而死“。絕望而死,寥寥四個字,含義無窮。
我有時猜想歷史上的馬皇后實際活得相當痛苦。就治國理想講,她可能和李文忠更接近而和朱元璋的治國路線南轅北轍。義子臣下怵動輒得咎,死於非命而幾乎束手無策,實在有點生不如死。所以死得如此灑脫,毫無留念。
朱明王朝多賢后。馬皇后,成祖徐皇后,仁宗張皇后是其中三位。朱元璋朱棣父子如此薄情,但皇后死後都不再立後。
成祖王貴妃,”有賢德,事仁孝皇后恭謹,為帝所重。帝晚年多急怒。妃曲為調護,自太子諸王公主以下皆倚賴焉。“。成祖晚年王貴妃年齡也不小了。所以美女 沒什麼用,對朱氏父子還是老伴值得信任。馬皇后培養的徐皇后,徐皇后培養的王貴妃,太子(後來的仁宗)諸王公主才有光占。
朱元璋一生有感情的可能也只有馬皇后(或加上太子)。所以馬皇后死後越發變本加厲。馬皇后死後二年,李文忠,徐達死。太子死後二年,藍玉,馮勝,傅友德死。任憑權勢多大,還是做不到絕情而去。只不過在一個不平等的世界,為上者更容易拿別人出氣而已。
在小說”明“的人物中,如同王飛雨等悲劇英雄,馬皇后也是個悲劇英雄,她的死也為別人所忽略。
“明”裡面朱元璋是個悲劇人物。悲劇英雄為他人而死。悲劇人物相信自己天命所在代表歷史而最終失敗的人物。
第27節 作品前言資料與雜談 書評集錦--歷史的宿命與民族的智慧
歷史的宿命與民族的智慧--讀“明” 的一點感想
少言
小說明裡面幾次談到南方統治上層缺少政治智慧的問題。用書中的話說“朱標採用黃子澄的提議,高俸養官,依靠理學治理朝政,依靠雜學發展民間工商,開始的時候效果也不錯,曾經讓朱江岩懷疑自己當初的意見是否太極端。結果好了才五、六年光景,這種策略的弊端逐漸顯現,得了豐厚俸祿的官員們非但沒有滿足貪慾,反而將手逐漸伸到新興工商業當中。非法侵占他人財產,官員和商人勾結的案例比比皆是。”
5 法律不宜多變。明史馬皇后對朱說”妾與陛下起貧賤,至今日,恆恐驕縱生於奢侈,危亡起於細微,故願得賢人共理天下。”又曰:法屢更必弊,法弊則奸生;民數擾必困,民困則亂生。” 。
等等。
識人能力也超過朱。明史有談到幾個例子,比如“參軍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殺父,帝將誅之。後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實,殺之恐絕其後。”帝 廉之,果枉。“。又比如”李文忠守嚴州,楊憲誣其不法,帝欲召還。後曰:“嚴,敵境也,輕易將不宜。且文忠素賢,憲言詎可信?”帝遂已。文忠後卒有功。” 。
個人品德更不用說。
儉樸,明史說“帝每御膳,後皆躬自省視。平居服大練浣濯之衣,雖敝不忍易。”。
對他人充滿愛心。比如”帝為飭光祿官。帝幸太學還,後問生徒幾何,帝曰:“數千。”後曰:“人才眾矣。諸生有廩食,妻子將何所仰給?”於是立紅板倉,積糧賜其家。
不嫉妒。如“妃嬪宮人被寵有子者,厚待之。” 。
待人平易近人。“命婦入朝,待之如家人禮。” 。
不謀私利。“帝欲訪後族人官之,後謝曰:“爵祿私外家,非法。”力辭而止“。
尤其令人感動的是馬後病危為醫生著想拒絕就醫。明史”洪武十五年八月寢疾。群臣請禱祀,求良醫。後謂帝曰:“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 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疾亟,帝問所欲言。曰:“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
至於她的感召力,明史裡面說”宮人思之,作歌曰:“我後聖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懷德難忘,於萬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蒼天。”。又說成祖徐 皇后“高皇后深愛之。從王之籓,居孝慈高皇后喪三年,蔬食如禮。高皇后遺言可誦者,後一一舉之不遺。”。又說沐英“二十五年六月,聞皇太子薨,哭極哀。 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嘔血。至是感疾,卒於鎮,年四十八。軍民巷哭,遠夷皆為流涕。”。帝王世家,人情如紙。馬皇后死後有如許人懷念,也可以安心了。
小說”明“馬皇后不是個主要人物,常常為人忽略。但酒徒兄在”殤“一章裡面對馬皇后著墨甚多。書中馬皇后說”如今臣妾這樣去了,也算用一命還了毛頭一 命,眾臣眼裡,咱皇家還不算負人太多“。下面的描寫是”小說里朱元璋眉頭輕輕往上一挑,什麼話,一命抵一命,你是一國之母,他們這些臣下的性命怎能和你 比?“
書中的馬皇后是極少相信人生平等而且身體力行的高貴人物。歷史上的馬皇后頗有古人之風,也是頭等的高貴人物。
洪武十七年宮變,最後說”所有人都快樂的活著,除了那個好心的馬皇后在聞聽“玄武門”事變後絕望而死“。絕望而死,寥寥四個字,含義無窮。
我有時猜想歷史上的馬皇后實際活得相當痛苦。就治國理想講,她可能和李文忠更接近而和朱元璋的治國路線南轅北轍。義子臣下怵動輒得咎,死於非命而幾乎束手無策,實在有點生不如死。所以死得如此灑脫,毫無留念。
朱明王朝多賢后。馬皇后,成祖徐皇后,仁宗張皇后是其中三位。朱元璋朱棣父子如此薄情,但皇后死後都不再立後。
成祖王貴妃,”有賢德,事仁孝皇后恭謹,為帝所重。帝晚年多急怒。妃曲為調護,自太子諸王公主以下皆倚賴焉。“。成祖晚年王貴妃年齡也不小了。所以美女 沒什麼用,對朱氏父子還是老伴值得信任。馬皇后培養的徐皇后,徐皇后培養的王貴妃,太子(後來的仁宗)諸王公主才有光占。
朱元璋一生有感情的可能也只有馬皇后(或加上太子)。所以馬皇后死後越發變本加厲。馬皇后死後二年,李文忠,徐達死。太子死後二年,藍玉,馮勝,傅友德死。任憑權勢多大,還是做不到絕情而去。只不過在一個不平等的世界,為上者更容易拿別人出氣而已。
在小說”明“的人物中,如同王飛雨等悲劇英雄,馬皇后也是個悲劇英雄,她的死也為別人所忽略。
“明”裡面朱元璋是個悲劇人物。悲劇英雄為他人而死。悲劇人物相信自己天命所在代表歷史而最終失敗的人物。
第27節 作品前言資料與雜談 書評集錦--歷史的宿命與民族的智慧
歷史的宿命與民族的智慧--讀“明” 的一點感想
少言
小說明裡面幾次談到南方統治上層缺少政治智慧的問題。用書中的話說“朱標採用黃子澄的提議,高俸養官,依靠理學治理朝政,依靠雜學發展民間工商,開始的時候效果也不錯,曾經讓朱江岩懷疑自己當初的意見是否太極端。結果好了才五、六年光景,這種策略的弊端逐漸顯現,得了豐厚俸祿的官員們非但沒有滿足貪慾,反而將手逐漸伸到新興工商業當中。非法侵占他人財產,官員和商人勾結的案例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