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考慮的一會兒還是決定,把那些自己不太清楚的資料知識也留下比較好,起碼可以給一些啟示。

  這兩天,陳嘉落一直在畫圖紙,不斷的有圖紙被送走,兩天下來,步槍,機槍,手槍,狙擊槍,火箭筒,甚至還有一些自行火炮的和戰車的坦克的設計草圖,也不管他們能不能研究懂了,反正先畫出來在說,這些東西留下來也可以給設計開一些思路,少走許多彎路,這也是極好的事情。

  門外有兩位守衛時不時的向房間裡看,看著陳嘉落刷刷的又開始畫了,心裡是激動的不行,後方已經傳來消息了,這位絕對是世界級的頂級專家,武器設計簡據說比蘇聯老大哥還要厲害,可以肯定,等這些武器真正的生產出來,打小鬼子也就輕鬆了,聽說也許用不了多久,一種一個人‘一槍’就能幹翻身小鬼子的坦克,想想都覺得興奮啊!

  ……

  裂變只有一些質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鈾、釷和鈽等才能發生核裂變。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個中子以後會分裂成兩個或更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同時放出二個到三個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別的原子核接著發生核裂變……,使過程持續進行下去,這種過程稱作鏈式反應。原子核在發生核裂變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稱為原子核能,俗稱原子能。1千克鈾-235的全部核的裂變將產生20,000兆瓦小時的能量(足以讓20兆瓦的發電站運轉1,000小時),與燃燒300萬噸煤釋放的能量一樣多。

  聚變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並伴隨著巨大的能量釋放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原子核中蘊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變化(從一種原子核變化為另外一種原子核)往往伴隨著能量的釋放。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變化為輕的原子核,叫核裂變,如原子彈爆炸;如果是由輕的原子核變化為重的原子核,叫核聚變,如太陽發光發熱的能量來源。

  陳嘉落把從百科上看到的一些粗淺的知識照抄了下來,還有核潛艇,火箭,衛星,宇宙飛船的發射,空天飛機,納米機器人,基因技術,量子通訊,全球網等等自己大概知道的知識全部的寫了出來,在這時的人們看來這更像是一部科幻小說吧!

  直到深夜才算是,完成了任務,在陳嘉落工作時,沒人會進來打擾,只有等陳嘉落放下了筆休息時,守衛才會進來收拾圖紙打包直接送到大後方去,這是中央的決定的,怕資料遺失,護送人員還得到了指示,如果被襲擊,直接焚毀資料也不能被敵人得去。

  看著資料被整理起來送走後,陳嘉落卻是決定離去了,自己留下來實際上作用並不大,知道的知識都已經送出去了,自己一個人的戰鬥力也就那麼點,在軍團的作戰下,幫不上什麼大忙,一不小心就被一顆子彈給解決了。終於熄了燈,上了床提這個包裹激活了穿越機制。

  ……

  “轟轟轟……”

  突然傳來猛烈的爆炸聲。

  “我靠,敵襲!”

  不過穿越機制已經激活,剛剛聽到了響聲,人就消失在原地。

  陳嘉落剛才居住的房子被炸的灰飛煙滅,師部的幾位頭頭火急火燎趕過來一看現場情況,全部都呆住了。襲擊者已經查清楚是特戰團,已經被憤怒的師長聯繫了附近好幾萬的八路軍圍殺,一個不剩,可惜‘專家’也已經灰飛煙滅。

  這一次事件成了抗戰的一個轉折點,兩個多月後,第一批趕製出來火箭筒送往前線,把毫無防備的鬼子坦克部隊送上了天。

  半年後第一批戰士開始換裝,自動步槍在戰場上全面的壓制了鬼子的火力。

  一年後幾十排幾千發火箭彈,對關東軍的司令部展開了地毯式的轟炸。

  兩年後,侵華日軍全部被趕下海,出兵朝鮮光復,台灣光復,開始對島國本土壓進,在火箭跨海投下高爆炸彈襲擊了島國的京都之後,島國的天皇宣布了投降……1945年初,華國第一顆核彈試驗成功,1949年衛星上天,1955年宇宙飛船帶著第一位太空人向世界宣布,太空時代來臨……沒人知道華國為什麼在科技領域的發展會這麼迅猛,疑神疑鬼的西方人,認為可能是有外星人先華國提供了技術,為此好抗議的好多次,希望華國可以公開那些秘密的科技資料。不過作為全球第一軍事強國的,掌握著洲際飛彈,太空網絡的的華國又怎麼會在乎那些抗議。那本被當成是科技聖典的資料,當然是受到了最嚴密的看護了。

  ……

  戰爭實在是太危險,就算我現在的體質幾乎達到了人類的極限,在那樣的火炮襲擊面前面前依然是個渣渣吧,這次幸虧這次激活了穿越機制比較早,在炮火落下時,穿越已經完成了,要不然肯定是個灰飛煙滅的結果,實在是太危險了!

  這一次回到了現實世界許久之後,陳嘉落的心還是不能恢復平靜。

  雖然冒了巨大的風險,不過收穫卻並不多,只是多出了4根金條和兩把二十響的盒子炮(毛瑟手槍),外加上千發子彈和十幾顆手雷而已,放下了手裡的袋子,就火急火燎的就去煮泡麵吃了,實在沒辦法每次穿越過後只要還清醒的,都會感到飢餓難耐。直接吃了好幾碗才算是緩解了飢餓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