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林則徐主持下的震驚世界的虎門銷煙壯舉,向海水沖刷煙膏那樣,洗去了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強加給中華民族的恥辱,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決心禁菸和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意志,譜寫了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光輝篇章的第一頁。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1842年間,中國軍民抗擊英國藉口中方銷毀鴉片而派兵入侵的戰爭。
當時,林則徐在廣州嚴陣以待,英軍無機可乘,轉而進攻廈門,又被鄧廷楨率兵擊退。英軍只好繼續北上,進犯浙江,攻陷了防守薄弱的定海,接著北上天津,威脅北京。英軍向清政府提出了賠款、割地、自由貿易等多項無理要求,聲稱如不滿足,就要把戰爭進行下去。
定海失陷,讓清政府大為震動。主張向英帝國主義勢力妥協的主和派穆彰阿、琦善趁機在道光皇帝面前挑撥離間。恐慌的道光帝急忙派琦善與英軍議和,並以“辦理不善”的罪名將林則徐、鄧廷楨革職查辦。英軍因此退回南方。
琦善到達廣州後,為了表示談判的誠意,他撤除了珠江口的防務,為英軍的侵略大開方便之門。由於琦善不敢答應割讓香港島,公元1841年1月20日,英軍突然進攻大角、沙角炮台,守將陳連升以身殉國。英軍單方面宣布《穿鼻草約》成立,又強占了香港島。規定:中國割讓香港島,恢復廣州商道,賠償600萬煙費。
大角、沙角的失守讓道光帝十分生氣,認為定海還沒有交還,英軍又無事挑釁。1月27日道光皇帝就下詔對英軍宣戰,將琦善革職問罰,讓奕山接替他的職務,率兵前往廣州。
英軍聽到消息,搶先向虎門炮台進攻,62歲的關天培親自上陣,率軍抵抗。由於敵眾我寡,在廣州的琦善又不發救兵,虎門失陷。
奕山在達廣州後,與英軍作戰,吃了敗仗,被迫求和。5月27日,奕山與英軍訂立了屈辱的《廣州和約》。英國政府對此還不滿足,8月,英軍擴大戰爭,向廈門進犯。9月,北犯定海。接著,鎮海、寧波相繼失守,兩江總督裕謙投水自盡。
浙江三城失陷,大大震動了清朝政府。為了挽回敗局,保住江南富庶之地,道光帝下令重新迎戰,並派奕經率兵趕赴浙江前線。
公元1842年3月,奕經反攻寧波、鎮海、寧海,被早有準備的英軍打得大敗。道光帝又派耆英、伊里布向英軍求和。然而英軍為了謀取更多利益,拒絕求和。6月,英軍進攻吳淞口,年近七旬的江南提督陳化成率守軍5000人頑強抵抗。但任後援的兩江總督牛鑒卻不戰而逃,陳化成孤立無援,戰死在炮台。隨後上海、寶山相繼陷落。7月,鎮江失守。8月初,英軍進犯南京。清軍一敗塗地。
第48節:歷史上的那些事兒(48)
耆英、伊里布奉道光帝的旨意,急忙趕到南京,向英軍議和,答應了英軍的全部要求,不敢提出任何異議。8月29日,屈辱的《南京條約》簽訂,第一次鴉片戰爭隨即結束。
鴉片戰爭是中國軍民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入侵的第一次戰爭,廣大官兵英勇抗戰,表現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但是,由於清廷和戰不定,決策多變,將帥不善指揮,戰法呆板,加之武器裝備落後,終為英軍所敗。鴉片戰爭的實踐表明,落後的封建軍隊已不能戰勝初步近代化的資本主義軍隊。清朝的統治岌岌可危。從此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近代史時期。
從此,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打開了中國的門戶。各國侵略者接踵而來,乘機向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索取特權,並與清政府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侵略者暢通無阻。
南京條約的簽訂
《南京條約》(即《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由清政府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簽訂。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戰敗求和而告終。在英國侵略者的強迫下,1842年8月29日,清廷派耆英和伊里布等趕到南京,在停泊於南京下關的英艦“康華麗”號上與英國簽定了《南京條約》。1843年7月和8月又先後訂立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又稱《虎門條約》),作為對《南京條約》的補充。通過這一系列條約,英國從中國攫取了許多特權,主要包括:
(1)割讓香港島。香港從此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成為英國對華侵略的重要基地。英國早就想在中國沿海占領一處島嶼作為他們的根據地,早在馬嘎爾尼使華時就提出了這個要求,結果被拒絕。在這次發動侵華戰爭前,英國的大鴉片販子就曾向外交大臣建議占領香港。《穿鼻草約》簽定後不久,英國實際上就已霸占了香港,《南京條約》的簽定不過給他們侵略行為一個正式的名份。
(2)中國付給英國巨額賠款。中國賠償鴉片煙價600萬銀元、商費300萬銀元、兵費1200萬銀元,共2100萬銀元,這還不包括廣州的贖城費600萬以及英國侵略者四處搶掠勒索的銀兩。這筆巨款,大約相當於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1/3。要求分4年償清,未付清前,英軍繼續占領舟山群島和廈門鼓浪嶼。
(3)《五口通商章程》。規定中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地為通商口岸,英國在此可以派駐領事等。英人可以自由通商,並可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永久居住,這為以後西方殖民者在華建立租界立下口實。從此中國東南沿海門戶洞開。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1842年間,中國軍民抗擊英國藉口中方銷毀鴉片而派兵入侵的戰爭。
當時,林則徐在廣州嚴陣以待,英軍無機可乘,轉而進攻廈門,又被鄧廷楨率兵擊退。英軍只好繼續北上,進犯浙江,攻陷了防守薄弱的定海,接著北上天津,威脅北京。英軍向清政府提出了賠款、割地、自由貿易等多項無理要求,聲稱如不滿足,就要把戰爭進行下去。
定海失陷,讓清政府大為震動。主張向英帝國主義勢力妥協的主和派穆彰阿、琦善趁機在道光皇帝面前挑撥離間。恐慌的道光帝急忙派琦善與英軍議和,並以“辦理不善”的罪名將林則徐、鄧廷楨革職查辦。英軍因此退回南方。
琦善到達廣州後,為了表示談判的誠意,他撤除了珠江口的防務,為英軍的侵略大開方便之門。由於琦善不敢答應割讓香港島,公元1841年1月20日,英軍突然進攻大角、沙角炮台,守將陳連升以身殉國。英軍單方面宣布《穿鼻草約》成立,又強占了香港島。規定:中國割讓香港島,恢復廣州商道,賠償600萬煙費。
大角、沙角的失守讓道光帝十分生氣,認為定海還沒有交還,英軍又無事挑釁。1月27日道光皇帝就下詔對英軍宣戰,將琦善革職問罰,讓奕山接替他的職務,率兵前往廣州。
英軍聽到消息,搶先向虎門炮台進攻,62歲的關天培親自上陣,率軍抵抗。由於敵眾我寡,在廣州的琦善又不發救兵,虎門失陷。
奕山在達廣州後,與英軍作戰,吃了敗仗,被迫求和。5月27日,奕山與英軍訂立了屈辱的《廣州和約》。英國政府對此還不滿足,8月,英軍擴大戰爭,向廈門進犯。9月,北犯定海。接著,鎮海、寧波相繼失守,兩江總督裕謙投水自盡。
浙江三城失陷,大大震動了清朝政府。為了挽回敗局,保住江南富庶之地,道光帝下令重新迎戰,並派奕經率兵趕赴浙江前線。
公元1842年3月,奕經反攻寧波、鎮海、寧海,被早有準備的英軍打得大敗。道光帝又派耆英、伊里布向英軍求和。然而英軍為了謀取更多利益,拒絕求和。6月,英軍進攻吳淞口,年近七旬的江南提督陳化成率守軍5000人頑強抵抗。但任後援的兩江總督牛鑒卻不戰而逃,陳化成孤立無援,戰死在炮台。隨後上海、寶山相繼陷落。7月,鎮江失守。8月初,英軍進犯南京。清軍一敗塗地。
第48節:歷史上的那些事兒(48)
耆英、伊里布奉道光帝的旨意,急忙趕到南京,向英軍議和,答應了英軍的全部要求,不敢提出任何異議。8月29日,屈辱的《南京條約》簽訂,第一次鴉片戰爭隨即結束。
鴉片戰爭是中國軍民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入侵的第一次戰爭,廣大官兵英勇抗戰,表現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但是,由於清廷和戰不定,決策多變,將帥不善指揮,戰法呆板,加之武器裝備落後,終為英軍所敗。鴉片戰爭的實踐表明,落後的封建軍隊已不能戰勝初步近代化的資本主義軍隊。清朝的統治岌岌可危。從此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近代史時期。
從此,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打開了中國的門戶。各國侵略者接踵而來,乘機向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索取特權,並與清政府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侵略者暢通無阻。
南京條約的簽訂
《南京條約》(即《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由清政府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簽訂。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戰敗求和而告終。在英國侵略者的強迫下,1842年8月29日,清廷派耆英和伊里布等趕到南京,在停泊於南京下關的英艦“康華麗”號上與英國簽定了《南京條約》。1843年7月和8月又先後訂立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又稱《虎門條約》),作為對《南京條約》的補充。通過這一系列條約,英國從中國攫取了許多特權,主要包括:
(1)割讓香港島。香港從此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成為英國對華侵略的重要基地。英國早就想在中國沿海占領一處島嶼作為他們的根據地,早在馬嘎爾尼使華時就提出了這個要求,結果被拒絕。在這次發動侵華戰爭前,英國的大鴉片販子就曾向外交大臣建議占領香港。《穿鼻草約》簽定後不久,英國實際上就已霸占了香港,《南京條約》的簽定不過給他們侵略行為一個正式的名份。
(2)中國付給英國巨額賠款。中國賠償鴉片煙價600萬銀元、商費300萬銀元、兵費1200萬銀元,共2100萬銀元,這還不包括廣州的贖城費600萬以及英國侵略者四處搶掠勒索的銀兩。這筆巨款,大約相當於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1/3。要求分4年償清,未付清前,英軍繼續占領舟山群島和廈門鼓浪嶼。
(3)《五口通商章程》。規定中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地為通商口岸,英國在此可以派駐領事等。英人可以自由通商,並可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永久居住,這為以後西方殖民者在華建立租界立下口實。從此中國東南沿海門戶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