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人數就是人數,這幾十萬的數字報上去,朝廷捏著鼻子也認了六萬的額子,餉糧發下,打了不少鎧甲兵器,實力更強。

  至於說叫他改編,定額,接受總督一級的文臣指揮,那是絕對不肯。

  就算是皇上下旨,什麼軍機處多次督促,左良玉也是根本不理這個亂命。朝中現在對他加倍的不滿,他也明白。因為黃得功等部都是老老實實的聽話,各地的明軍都是接受改編。

  原本明清異同,很多制度都是十分相似。

  但在地方規費雜費的使用上,明和清有一些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駐防營的職責範圍,包擴駐守的地界和費用下撥,將領管理,兵佐軍餉和定額的管制,還有地方治安等軍務的劃分等等。

  明朝也有營兵和這些制度,但太粗疏,不成系統,清朝就做的很好,也是吸引了明朝的教訓,所以清的綠營制度,十分周到詳細,對兵員的額定和駐軍規模的控制,也是十分到位。

  拋掉防範漢軍和漢人掌握火器的陰微心思,其實清的營制,遠比明制優秀。

  現在明朝就是接納了朱慈烺的建議,額兵營兵,按地域要緊,城池大小,汛塘險要等原則,設汛塘鋪兵,一路到駐防營、城守營、鎮標營等各等級。

  額兵明確之後,由都察院、兵部、總督、巡撫、總兵、還有新成立的廉政院等多方面核查,一旦出現故意的缺額,也就是吃空餉,主官不管是什麼級別,一定會大倒其霉。

  考成法和厚祿法、置吏法等法施行,文官和武將的俸祿都在瘋漲,這個時候,誰還願替別人背黑鍋?

  拿這麼多錢,不當清官,還卷到什麼髒事裡頭,不是得了失心瘋?

  一旦革職,或是追奪出身以來文字,那種下場,想想都是渾身發抖。

  這種清查冗兵,重新置將額兵,確立防區的事,左良玉這老狐狸當然早就嗅出來味道十分的不對。

  要是依朝廷的,他當然不失富家翁。

  上頭還有暗示,他的兒子左夢庚可領其舊部,照例為平賊將軍。

  這當然是照顧左良玉面子的說法,左良玉好歹封了爵,資格也老了,叫他聽何騰蛟或是別的總督的節制,那是說不過去。

  就算是成為軍務處直屬的野戰營,那也要受馬士英等人的指頭劃腳。

  馬士英在家閒散時,他可是一品武將,掛將軍印,老馬算他娘的什麼?現在敢騎在他老左的頭上指頭劃腳?

  所以朝廷不管怎麼說,反正左良玉不理,逼急了,便是放出風去,說是太子敗壞祖制,皇上身邊有小人,鬧掰了,他就到南京去清君側!

  這當然就是睡地打滾的耍無賴,並且拿實力來威逼朝廷。

  這要擱萬曆年間,借左良玉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

  要是在天啟年間,他也不敢做這種事,九千歲雖然很多事不靠譜,但一個總兵鬧事,魏忠賢還是不會容忍的。

  崇禎的脾氣反而相反,吃硬不吃軟,你越求他,人頭就越落的快。

  越是擺出桀驁不馴的樣子,反而容易叫皇上忌憚,不敢拿你如何。

  不過,這行之十來年的經驗現在看樣子是不成了。皇上的諭旨一道比一道嚴厲,現在已經不提平賊將軍印傳承的事,而是要叫左良玉孤身回南京面聖述職。

  兵部職方司的人來過,總督何騰蛟也接到內閣的通知,多次請左良玉早點就道,早點到南京面聖請罪。

  都察院也在查察左良玉冒額領餉的事,而且若有若無的對監軍的巡按御史黃澍表示了嚴重的不滿,如果不是左良玉這顆大樹還沒倒,出身東林,但已經被東林視為異類的黃澍已經被免官,甚至下場還會更慘一些。

  鬧成這樣,左良玉大為光火,雖然他硬頂著不走,但自己也明白,朝廷肯定不會就這麼算了。頂的時間越久,左家將來的禍患就越大。

  究竟下一步該怎麼辦,還真的要好好思量一下了。

  象黃宗羲那樣說的實行兵諫,那簡直是屁話。

  姓黃的小子簡直是傻了,偷偷跑到軍中求見,然後述說了一大通皇太子的不是,接著就鼓動左良玉兵諫。

  現在浙江一帶,好多個總兵被趕走了不少部下,自己的職權也被剝奪了。

  黃宗羲在浙東軍系中還有一點人脈和威望,他許諾,只要左良玉兵一動,浙東那邊也會有動作,到時幾十萬大軍兵臨南京城下,何等壯觀。

  當然,他不是叫左良玉造反,造反誰也沒有這個膽子。南京城中的崇禎畢竟是大明的皇上,是沒有爭議的九五至尊,按黃宗羲的說法,可以請皇上下罪已詔,廢皇太子,然後再擇賢而立就是。

  這等昏話,左良玉簡直聽也不要聽。雖然他的心腹,也就是監軍御史黃澍聽的很心動,十分上勁,但左良玉也知道,這等事,連東林黨內部都是極少數人贊同,更加不要提大部份的江南士紳和各地的駐軍和文官們了。

  到時候就不止是灰頭土臉了,那可是要了他左家全家老小姓命的大事!

  這姓黃的年輕人得了失心瘋,滿口胡說,左良玉一時也不敢放他出去,只得關在軍中,暫且不加理會,等以後再說。

  不料情勢突然大有轉變,又是一個新的選擇,毫無避讓之意的砸在了左良玉的頭頂,此時此刻,左良玉可是真的暈頭轉向,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