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當我來到“B”集團軍群報到時,克列布斯將軍說,儘管我們開頭取得很大勝利,但是倫斯德元帥早就預料到,甚至到不了十二月二十二日進攻就要失敗,莫德爾同意他的看法。巴頓的第3集團軍在南翼投入戰鬥,該集團軍強有力的攻擊,迫使曼提費爾轉移兵力,去支援我第7集團軍。這樣就削弱了對迪南的主要突擊。在冰凍而狹窄的山間道路上,擠滿了運輸車輛。美軍第9集團軍的部隊在北翼實施了反擊。 [ 註:十二月二十日,艾森豪把所有的兵力配置在突出部的北翼,由蒙哥馬利指揮。這一英明決定曾引起許多美國人的不滿。 ]
十二月二十二日,倫斯德向希特勒建議停止進攻,因為不久就要把重兵集團由該防線撤下來,調去對付東線的俄軍。希特勒對這類建議根本聽不進去。因此,猛烈的進攻又持續了好幾天。到了十二月二十六日,巴頓進占了巴斯托尼,這時阿登地區天氣轉睛,盟軍空軍開始大顯身手。十二月二十八日,正是我向克列布斯報到的這一天,希特勒同意暫停進攻,但是他不許撤退。
十二月二十九日,我到了第9裝甲師。該師配置在豪法萊茲西北的山林區。冰封的道路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我親眼看到敵人的飛機對我交通線和補給站是怎樣地進行不斷的襲擊。空中沒有德國一架飛機。許多車輛被擊毀,其殘骸亂堆了一路。當我到了師司令部,才知道我們這個師防守著第5坦克集團軍防禦地帶內最前邊的陣地。我看了作戰情況圖以後,得知美軍在兩翼實施進攻,突出部端部我裝甲師所受威脅最大。但是我們接到的命令,是讓我們原地不動。我們按命令行事,同時注意在防禦中採取機動戰術。
我的士兵多數是奧地利人,儘管損失慘重,但士氣尚高。師的裝甲團還剩下20輛坦克;兩個裝甲步兵團,每團約有400人。唯有炮兵團實力很強,且素質較好。我們一直在抗擊美軍的進攻,直到一月五日才接到了命令,要我們撤出這些沒有價值的陣地,並向東撤退。我奉命指揮第5坦克集團軍的後衛,我在俄國作戰取得的經驗對我很有好處,在冰雪地如何行動,我知道得一清二楚,但這對美國人來說還是一個需要學習的新課題。白天,我們的坦克群依託選擇好的陣地進行抵抗;一切活動都在夜間進行,以防戰鬥轟炸機的襲擾。即使如此,由於敵人集中炮火攻擊我們的翼側,也使我們遭到很大損失。一月中旬,第9裝甲師已抵達奧爾河一線,德軍曾在這裡發起阿登地區的進攻。
阿登進攻的結果是很令人掃興的,我們在兵力兵器方面損失都很大,只是爭得了幾個星期的喘息時機。 [ 編者註:關於德軍在阿登進攻中的損失情況沒有準確材料。維爾莫特沒有提供數字。艾森豪總部當時的估計,德軍人員傷亡為22萬人,而倫斯德的參謀長維斯特佛爾估計為2萬5千人(參見維斯特佛爾著《西線的德軍》一書)。美軍損失7萬7千人,其中俘虜2萬餘人。參見約翰·諾茲著的《1944-1945年的西北歐:第21集團軍的戰績》一書。 ] 的確,美軍部隊由洛林調出,從而減輕了對“G”集團軍群的壓力 [ 註:一月初,“G”集團軍群實力很強,足以發動一次進攻,並有收復施特拉斯堡的希望。 ] ,但是這種減輕壓力只是暫時的。如果以小得多的兵力對亞琛實施進攻,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爾後就可以把我們的戰役預備隊轉移到波蘭去。阿登之戰再一次證明一條原則,即在敵人擁有制空權的情況下,集中坦克實施大規模進攻,是無成功之望的。我們的這些寶貴的預備隊給消耗掉了,要想消除面臨東線的災難,早已無能為力了。
東線的災難
一月十二日,等待已久的俄軍的進攻終於開始了。科涅夫的軍隊由巴拉奴夫登陸場發起進攻。42個步兵師、6個坦克軍、4個機械化旅攻入波蘭南部,矛頭指向上西里西亞的重要工業區。我對俄軍的這個登陸場記憶猶新,因為巴爾克在一九四四年八月指揮第4坦克集團軍的時候,曾竭盡全力壓縮這塊登陸場,連續不斷地對俄軍這個最危險的立腳點進行了反擊。巴爾克預見到,如果敵人在這裡突破,將摧垮我們在波蘭南部的整個防線,而在我們把兵調到西線以後,俄軍即可渡過維斯瓦河,並鞏固這裡的陣地。
一月九日,古德里安提醒希特勒說,“東線就象用紙牌搭成的房子” [ 註:見《坦克指揮官》原文第387頁。 ] ,但元首卻一味地認為,俄軍行動不過是虛張聲勢,他硬要扼守既占陣地,並把坦克預備隊由波蘭調到匈牙利,妄圖支援布達佩斯地域的軍隊 [ 註:一月十六日,當整個波蘭防線崩潰以後,希特勒同意將第6坦克集團軍調離西線,但是沒有把它調到波蘭,他堅持把這個集團軍調到匈牙利。在他的許多戰略性錯誤中,這要算是最厲害的一個。 ] 。其結果是,維斯瓦河防線在幾天之內就被分割成若干段;一月十七日華沙陷落,十八日,俄軍占領羅茲和克拉科夫,二十日,朱可夫的前進縱隊越過西里西亞邊界。已經上凍了的地面,使俄軍能夠快速前進,其進攻的兵力和猛烈程度都是戰爭中所沒有過的。顯然,俄軍最高統帥部完全掌握了指揮強大機械化兵團的方法,而且史達林已經下了決心,要首先攻入柏林。一月二十五日,俄軍已進至我的家鄉布雷斯勞一線。二月五日,朱可夫已進至凱斯特林附近奧得河一線,距德國首都只有50英里了。朱可夫在這裡被亨利斯將軍巧妙部署的部隊阻住了一段時間。在東普魯士,羅科索夫斯基方面軍直衝到波羅的海沿岸,切斷了德軍25個師的後路,於是,西里西亞和匈牙利的我軍即處在俄軍的重壓之下。
十二月二十二日,倫斯德向希特勒建議停止進攻,因為不久就要把重兵集團由該防線撤下來,調去對付東線的俄軍。希特勒對這類建議根本聽不進去。因此,猛烈的進攻又持續了好幾天。到了十二月二十六日,巴頓進占了巴斯托尼,這時阿登地區天氣轉睛,盟軍空軍開始大顯身手。十二月二十八日,正是我向克列布斯報到的這一天,希特勒同意暫停進攻,但是他不許撤退。
十二月二十九日,我到了第9裝甲師。該師配置在豪法萊茲西北的山林區。冰封的道路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我親眼看到敵人的飛機對我交通線和補給站是怎樣地進行不斷的襲擊。空中沒有德國一架飛機。許多車輛被擊毀,其殘骸亂堆了一路。當我到了師司令部,才知道我們這個師防守著第5坦克集團軍防禦地帶內最前邊的陣地。我看了作戰情況圖以後,得知美軍在兩翼實施進攻,突出部端部我裝甲師所受威脅最大。但是我們接到的命令,是讓我們原地不動。我們按命令行事,同時注意在防禦中採取機動戰術。
我的士兵多數是奧地利人,儘管損失慘重,但士氣尚高。師的裝甲團還剩下20輛坦克;兩個裝甲步兵團,每團約有400人。唯有炮兵團實力很強,且素質較好。我們一直在抗擊美軍的進攻,直到一月五日才接到了命令,要我們撤出這些沒有價值的陣地,並向東撤退。我奉命指揮第5坦克集團軍的後衛,我在俄國作戰取得的經驗對我很有好處,在冰雪地如何行動,我知道得一清二楚,但這對美國人來說還是一個需要學習的新課題。白天,我們的坦克群依託選擇好的陣地進行抵抗;一切活動都在夜間進行,以防戰鬥轟炸機的襲擾。即使如此,由於敵人集中炮火攻擊我們的翼側,也使我們遭到很大損失。一月中旬,第9裝甲師已抵達奧爾河一線,德軍曾在這裡發起阿登地區的進攻。
阿登進攻的結果是很令人掃興的,我們在兵力兵器方面損失都很大,只是爭得了幾個星期的喘息時機。 [ 編者註:關於德軍在阿登進攻中的損失情況沒有準確材料。維爾莫特沒有提供數字。艾森豪總部當時的估計,德軍人員傷亡為22萬人,而倫斯德的參謀長維斯特佛爾估計為2萬5千人(參見維斯特佛爾著《西線的德軍》一書)。美軍損失7萬7千人,其中俘虜2萬餘人。參見約翰·諾茲著的《1944-1945年的西北歐:第21集團軍的戰績》一書。 ] 的確,美軍部隊由洛林調出,從而減輕了對“G”集團軍群的壓力 [ 註:一月初,“G”集團軍群實力很強,足以發動一次進攻,並有收復施特拉斯堡的希望。 ] ,但是這種減輕壓力只是暫時的。如果以小得多的兵力對亞琛實施進攻,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爾後就可以把我們的戰役預備隊轉移到波蘭去。阿登之戰再一次證明一條原則,即在敵人擁有制空權的情況下,集中坦克實施大規模進攻,是無成功之望的。我們的這些寶貴的預備隊給消耗掉了,要想消除面臨東線的災難,早已無能為力了。
東線的災難
一月十二日,等待已久的俄軍的進攻終於開始了。科涅夫的軍隊由巴拉奴夫登陸場發起進攻。42個步兵師、6個坦克軍、4個機械化旅攻入波蘭南部,矛頭指向上西里西亞的重要工業區。我對俄軍的這個登陸場記憶猶新,因為巴爾克在一九四四年八月指揮第4坦克集團軍的時候,曾竭盡全力壓縮這塊登陸場,連續不斷地對俄軍這個最危險的立腳點進行了反擊。巴爾克預見到,如果敵人在這裡突破,將摧垮我們在波蘭南部的整個防線,而在我們把兵調到西線以後,俄軍即可渡過維斯瓦河,並鞏固這裡的陣地。
一月九日,古德里安提醒希特勒說,“東線就象用紙牌搭成的房子” [ 註:見《坦克指揮官》原文第387頁。 ] ,但元首卻一味地認為,俄軍行動不過是虛張聲勢,他硬要扼守既占陣地,並把坦克預備隊由波蘭調到匈牙利,妄圖支援布達佩斯地域的軍隊 [ 註:一月十六日,當整個波蘭防線崩潰以後,希特勒同意將第6坦克集團軍調離西線,但是沒有把它調到波蘭,他堅持把這個集團軍調到匈牙利。在他的許多戰略性錯誤中,這要算是最厲害的一個。 ] 。其結果是,維斯瓦河防線在幾天之內就被分割成若干段;一月十七日華沙陷落,十八日,俄軍占領羅茲和克拉科夫,二十日,朱可夫的前進縱隊越過西里西亞邊界。已經上凍了的地面,使俄軍能夠快速前進,其進攻的兵力和猛烈程度都是戰爭中所沒有過的。顯然,俄軍最高統帥部完全掌握了指揮強大機械化兵團的方法,而且史達林已經下了決心,要首先攻入柏林。一月二十五日,俄軍已進至我的家鄉布雷斯勞一線。二月五日,朱可夫已進至凱斯特林附近奧得河一線,距德國首都只有50英里了。朱可夫在這裡被亨利斯將軍巧妙部署的部隊阻住了一段時間。在東普魯士,羅科索夫斯基方面軍直衝到波羅的海沿岸,切斷了德軍25個師的後路,於是,西里西亞和匈牙利的我軍即處在俄軍的重壓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