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毛澤東還專門與兩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合影留念,並安慰她們說:“你們的親人在井岡山鬥爭時期是有功勞的,他們為中國的革命是作出了貢獻的。”
鮮艷的杜鵑還似當年的火紅,平靜的東關潭依然平靜。九泉之下屈死的英魂,可以瞑目了。
後記
當又一個不眠之夜過去,我們輕輕地擱下了筆。但井岡山鬥爭的硝煙卻好像仍在我們的眼前盤旋、盤旋……揮之不去。
筆者都是土生土長的井岡山人,在這塊浸染了先烈鮮血的紅土地上長大,成人。孩童時期,父輩、祖輩就以故事的形式將有關井岡山的歷史片言碎語地灌入我們的腦海,那些並不系統的歷史給我們的印象和影響太深太深,這也許是我們撰寫本書的最早衝動吧。
後來,從事了這段歷史的研究工作,井岡山在我們的心中漸漸豐滿、高大起來,特別是一些歷史教科書以外的東西,讓我們感慨、激動、驚奇,有時,還有些許的悲憤。經過一段時期的準備,我們走訪了大批當年井岡山鬥爭的當事人,其中包括老將軍、老紅軍、老赤衛隊員,以及當年叱吒一時,後來卻默默無聞,甚至反遭誹謗和迫害的人。他們的回憶成了這本書最原始的素材。
就在本書行將付梓之際,我們再一次來到井岡山大井毛澤東舊居,當年毛澤東的房東和鄰居跟我們聊了很久。有一位老人說:“井岡山失守時,我被迫流亡外地,後來回來重建家園,在屋後的菜園裡翻土時,在不到半畝的菜地上,就挖出了十三具骸骨。這個地方,正是當年紅軍醫務所的遺址。”老人唏噓著說:“那個年代,孩子是嚇大的,老人是餓老的。”
另一位老人說:當年白狗子竄進大井,焚燒了大井的房屋,毛主席的舊居被燒得只剩了一堵彈痕累累的殘牆。白狗子走後,當地的老鄉用蓑衣、斗笠將這堵斷牆小心翼翼地遮起來,他們說,毛委員總有一天會回來的。
聽著老人的話,筆者記錄的筆已顫抖得寫不下去了。
歷史的長河不停地滾滾向前,當前來“聖地”旅遊參觀的人們潮水般地走進那些陳設簡單的舊居、舊址,又潮水般地匆匆離去時,他們腦海中的井岡山會是那樣豐滿嗎?
我們的種種努力正是為了彌補這種缺憾。
在我們的寫作過程中,曾得到許多人的幫助,特別是江蘇人民出版社的花蕾同志自始至終給予我們極大的幫助和熱心的指導,在此,我們一併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
1998年元月於井岡山
鮮艷的杜鵑還似當年的火紅,平靜的東關潭依然平靜。九泉之下屈死的英魂,可以瞑目了。
後記
當又一個不眠之夜過去,我們輕輕地擱下了筆。但井岡山鬥爭的硝煙卻好像仍在我們的眼前盤旋、盤旋……揮之不去。
筆者都是土生土長的井岡山人,在這塊浸染了先烈鮮血的紅土地上長大,成人。孩童時期,父輩、祖輩就以故事的形式將有關井岡山的歷史片言碎語地灌入我們的腦海,那些並不系統的歷史給我們的印象和影響太深太深,這也許是我們撰寫本書的最早衝動吧。
後來,從事了這段歷史的研究工作,井岡山在我們的心中漸漸豐滿、高大起來,特別是一些歷史教科書以外的東西,讓我們感慨、激動、驚奇,有時,還有些許的悲憤。經過一段時期的準備,我們走訪了大批當年井岡山鬥爭的當事人,其中包括老將軍、老紅軍、老赤衛隊員,以及當年叱吒一時,後來卻默默無聞,甚至反遭誹謗和迫害的人。他們的回憶成了這本書最原始的素材。
就在本書行將付梓之際,我們再一次來到井岡山大井毛澤東舊居,當年毛澤東的房東和鄰居跟我們聊了很久。有一位老人說:“井岡山失守時,我被迫流亡外地,後來回來重建家園,在屋後的菜園裡翻土時,在不到半畝的菜地上,就挖出了十三具骸骨。這個地方,正是當年紅軍醫務所的遺址。”老人唏噓著說:“那個年代,孩子是嚇大的,老人是餓老的。”
另一位老人說:當年白狗子竄進大井,焚燒了大井的房屋,毛主席的舊居被燒得只剩了一堵彈痕累累的殘牆。白狗子走後,當地的老鄉用蓑衣、斗笠將這堵斷牆小心翼翼地遮起來,他們說,毛委員總有一天會回來的。
聽著老人的話,筆者記錄的筆已顫抖得寫不下去了。
歷史的長河不停地滾滾向前,當前來“聖地”旅遊參觀的人們潮水般地走進那些陳設簡單的舊居、舊址,又潮水般地匆匆離去時,他們腦海中的井岡山會是那樣豐滿嗎?
我們的種種努力正是為了彌補這種缺憾。
在我們的寫作過程中,曾得到許多人的幫助,特別是江蘇人民出版社的花蕾同志自始至終給予我們極大的幫助和熱心的指導,在此,我們一併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
1998年元月於井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