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頁
而且張邦昌並不算是徹徹底底的漢奸,比起日後出現的劉豫,此人尚有一些良知。
張邦昌深知自己的處境,他是金人滅亡大宋後,由金人扶持起來的兒皇帝。金軍不可能永遠呆在大宋,一旦金人撤離,他的處境就不會好過了。因此絕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絕,必須留有後路。他也知道,大宋立國已一百多年,百姓的心中對大宋的感情,不是短時期能夠抹去的。自斷後路的事,自己絕不能做。為此他在繼位後,在行事上做了一系列精心的處理。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南面而坐”,而張邦昌則偏偏“東面拱立”;皇帝對大臣自稱“朕”、遇事下發“詔書”。張邦昌接見百官時卻自稱“余”,不准百官稱自己為“陛下”,只許百官稱他為“相公”;手詔名“手書”;皇帝在正殿辦公,張邦昌避而不去。在正式場所,他也不接受群臣歡呼什麼“萬歲”;皇帝應該有年號,張邦昌卻不立。他還下令,在大宋皇宮宮門上全部貼上“邦昌謹封”的封條。他平時不穿“大楚”帝服,只是金人來時才穿上,金人一走,他便立即將“帝服”脫下。儘管張邦昌如此小心低調,但他是在金人的武力支持下當上的兒皇帝的,他繼位的消息一傳開,東京城的百官和百姓紛紛在暗地裡責罵他賣國求榮。
在大宋各地,更是一片罵聲。大宋河南河北的官軍義軍,只要是兵向東京的,都打著除張邦昌的旗號。在張邦昌的故鄉永靜軍,民眾得知張邦昌在金人的扶持下稱帝後,紛紛大罵故鄉出了這麼一位賣國人渣。張姓家族更是公開在當地宣布,將張邦昌驅逐出張氏家族。
第八十九章 阻擊金兵
軍挾裹俘虜北歸的詳細分類消息被潛伏在偽軍的臥取,針對每一批俘虜的部隊,盧俊義緊急調整了伏兵的部署。
實際上早在靖康元年十二月,盧俊義就調整了一系列兵力部署。
盧俊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被特工救回濟州的原趙宋忠臣良將一一說服,號召他們跟自己同舟共濟,一起抵抗金人。盧俊義命原太原府太守張孝純和守將王稟率領五萬警衛軍防守北京大名府,防止金人偷襲;又命原真定府太守李邈和守將劉~率四萬警衛軍防守南京應天府(商丘),隨後盧俊義又委託种師中、種在特工護衛下,潛回陝西,將已經是一盤散沙的西北軍整頓起來,跟种師中一同過去的還有折可存、折可求和趙鼎。
盧俊義將宗澤派去高麗全權督導姚平仲的禁衛第八軍和漢南道、漢北道、北海道、中海道、東海道共五個道的警衛軍,還有海軍李俊軍一個師,一共二十萬人馬攻打女真人老巢遼東和上京,老將種師閔、折可適和折彥質前做軍事支援,李綱做後勤支援。
盧俊義又下令兀顏光的第十軍撤到河北滄州,跟第五軍軍長呼延灼、李應帶領的五萬警衛軍、李寶帶領的兩萬海軍合兵一處,共十七萬人馬,由朱武統領並從中協調參謀,張清、石寶、郝思文、杜微、耶律慧、阿里奇、賀重寶、耶律納延,賀雲、寇鎮遠、蕭大觀、阿里義、裴直、俞得成、君保、龔旺、丁得孫、韓滔、彭為部將,有喬道清、武能、徐瑾、鄭彪等做道術支援,準備攻打燕雲十六州,主要是要拿下燕京,阻擋金人北返之路。
王進的禁衛陸軍第三軍南下跟方百花地禁衛陸軍第六軍交換陣地,王進軍在劉夢龍水軍配合下伺機攻占湖南、江西兩地,並會在勝利後繼續南下,關勝軍在蘇浙休整完畢準備南下攻打福建、廣東一帶,協助他地有盧俊海的海軍第三軍、阮小五的水軍第三軍以及台灣道警衛軍,當拿下廣東後,關勝軍還將攻打海南,隨後在廣西跟王進軍會師,準備攻打安南。
燕青身為第一副相,總督魯東、魯西、淮東、淮西、蘇浙諸道的政務,許貫忠身為太尉,總督諸道後勤和調兵事宜,而張叔夜身為首相,前往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一帶總督政務推行,王棣則潛入汴京準備領導汴京民眾一舉拿下汴京清除偽楚政權,斷了金人退路。
而參與伏擊金軍的隊伍有禁衛陸軍第四軍王寅部、第六軍方百花部、第七軍杜_部、第九軍部和盧俊義統領的近衛軍,還有李應、扈成統的十萬警衛軍,共三十五萬人馬,三十五萬人馬中有十五萬騎兵、十萬弓弩兵、九萬槍兵、五千弩炮兵和五千火炮兵,五個炮兵控制兩台弩炮或一台火炮,所以計有二千弩炮和一千火炮。
很明顯,布置地都是跟趙宋朝廷仇怨甚深的隊伍,之所以這樣布置,就是避免金兵拿趙、趙桓和那些宗室大臣做擋箭牌妨礙齊軍進攻,同時也是要在亂軍中將趙宋皇室及其所屬大臣一舉誅殺,斬草除根,消除趙宋皇室及其既得利益集團對盧齊政權立國的影響。如果讓王進、姚平仲、關勝、呼延灼、林沖這些將領和宗澤、張叔夜、李綱、趙鼎、种師中、折家兄弟等趙宋舊臣參與阻擊金軍的戰役,他們定會心慈手軟或投鼠忌器而失了軍機,也會不自主地愚忠地救回那些對盧齊政權貽害甚大地趙宋皇室人員和投降派官員。
這幾支狙擊金兵及俘虜的精軍里,團長級以上地將領被盧俊義秘密問過幾次話,那些對趙宋朝廷尚有感情可能對趙、趙桓下不了手的將領都被盧俊義調動到其他隊伍。本來經過盧俊義近十年的反覆宣傳教導下,這些將領對趙宋朝廷已經毫無感情,如同李唐將領之對楊隋朝廷,再加上趙、趙桓在靖康年間的精彩表現,也寒了剩下那些對趙宋朝廷尚有幻想的將領的忠心,但以防萬一,盧俊義還是著重挑選那些跟趙宋朝廷有仇怨地將領,如方臘、王慶、田虎、契丹殘部。
張邦昌深知自己的處境,他是金人滅亡大宋後,由金人扶持起來的兒皇帝。金軍不可能永遠呆在大宋,一旦金人撤離,他的處境就不會好過了。因此絕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絕,必須留有後路。他也知道,大宋立國已一百多年,百姓的心中對大宋的感情,不是短時期能夠抹去的。自斷後路的事,自己絕不能做。為此他在繼位後,在行事上做了一系列精心的處理。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南面而坐”,而張邦昌則偏偏“東面拱立”;皇帝對大臣自稱“朕”、遇事下發“詔書”。張邦昌接見百官時卻自稱“余”,不准百官稱自己為“陛下”,只許百官稱他為“相公”;手詔名“手書”;皇帝在正殿辦公,張邦昌避而不去。在正式場所,他也不接受群臣歡呼什麼“萬歲”;皇帝應該有年號,張邦昌卻不立。他還下令,在大宋皇宮宮門上全部貼上“邦昌謹封”的封條。他平時不穿“大楚”帝服,只是金人來時才穿上,金人一走,他便立即將“帝服”脫下。儘管張邦昌如此小心低調,但他是在金人的武力支持下當上的兒皇帝的,他繼位的消息一傳開,東京城的百官和百姓紛紛在暗地裡責罵他賣國求榮。
在大宋各地,更是一片罵聲。大宋河南河北的官軍義軍,只要是兵向東京的,都打著除張邦昌的旗號。在張邦昌的故鄉永靜軍,民眾得知張邦昌在金人的扶持下稱帝後,紛紛大罵故鄉出了這麼一位賣國人渣。張姓家族更是公開在當地宣布,將張邦昌驅逐出張氏家族。
第八十九章 阻擊金兵
軍挾裹俘虜北歸的詳細分類消息被潛伏在偽軍的臥取,針對每一批俘虜的部隊,盧俊義緊急調整了伏兵的部署。
實際上早在靖康元年十二月,盧俊義就調整了一系列兵力部署。
盧俊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被特工救回濟州的原趙宋忠臣良將一一說服,號召他們跟自己同舟共濟,一起抵抗金人。盧俊義命原太原府太守張孝純和守將王稟率領五萬警衛軍防守北京大名府,防止金人偷襲;又命原真定府太守李邈和守將劉~率四萬警衛軍防守南京應天府(商丘),隨後盧俊義又委託种師中、種在特工護衛下,潛回陝西,將已經是一盤散沙的西北軍整頓起來,跟种師中一同過去的還有折可存、折可求和趙鼎。
盧俊義將宗澤派去高麗全權督導姚平仲的禁衛第八軍和漢南道、漢北道、北海道、中海道、東海道共五個道的警衛軍,還有海軍李俊軍一個師,一共二十萬人馬攻打女真人老巢遼東和上京,老將種師閔、折可適和折彥質前做軍事支援,李綱做後勤支援。
盧俊義又下令兀顏光的第十軍撤到河北滄州,跟第五軍軍長呼延灼、李應帶領的五萬警衛軍、李寶帶領的兩萬海軍合兵一處,共十七萬人馬,由朱武統領並從中協調參謀,張清、石寶、郝思文、杜微、耶律慧、阿里奇、賀重寶、耶律納延,賀雲、寇鎮遠、蕭大觀、阿里義、裴直、俞得成、君保、龔旺、丁得孫、韓滔、彭為部將,有喬道清、武能、徐瑾、鄭彪等做道術支援,準備攻打燕雲十六州,主要是要拿下燕京,阻擋金人北返之路。
王進的禁衛陸軍第三軍南下跟方百花地禁衛陸軍第六軍交換陣地,王進軍在劉夢龍水軍配合下伺機攻占湖南、江西兩地,並會在勝利後繼續南下,關勝軍在蘇浙休整完畢準備南下攻打福建、廣東一帶,協助他地有盧俊海的海軍第三軍、阮小五的水軍第三軍以及台灣道警衛軍,當拿下廣東後,關勝軍還將攻打海南,隨後在廣西跟王進軍會師,準備攻打安南。
燕青身為第一副相,總督魯東、魯西、淮東、淮西、蘇浙諸道的政務,許貫忠身為太尉,總督諸道後勤和調兵事宜,而張叔夜身為首相,前往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一帶總督政務推行,王棣則潛入汴京準備領導汴京民眾一舉拿下汴京清除偽楚政權,斷了金人退路。
而參與伏擊金軍的隊伍有禁衛陸軍第四軍王寅部、第六軍方百花部、第七軍杜_部、第九軍部和盧俊義統領的近衛軍,還有李應、扈成統的十萬警衛軍,共三十五萬人馬,三十五萬人馬中有十五萬騎兵、十萬弓弩兵、九萬槍兵、五千弩炮兵和五千火炮兵,五個炮兵控制兩台弩炮或一台火炮,所以計有二千弩炮和一千火炮。
很明顯,布置地都是跟趙宋朝廷仇怨甚深的隊伍,之所以這樣布置,就是避免金兵拿趙、趙桓和那些宗室大臣做擋箭牌妨礙齊軍進攻,同時也是要在亂軍中將趙宋皇室及其所屬大臣一舉誅殺,斬草除根,消除趙宋皇室及其既得利益集團對盧齊政權立國的影響。如果讓王進、姚平仲、關勝、呼延灼、林沖這些將領和宗澤、張叔夜、李綱、趙鼎、种師中、折家兄弟等趙宋舊臣參與阻擊金軍的戰役,他們定會心慈手軟或投鼠忌器而失了軍機,也會不自主地愚忠地救回那些對盧齊政權貽害甚大地趙宋皇室人員和投降派官員。
這幾支狙擊金兵及俘虜的精軍里,團長級以上地將領被盧俊義秘密問過幾次話,那些對趙宋朝廷尚有感情可能對趙、趙桓下不了手的將領都被盧俊義調動到其他隊伍。本來經過盧俊義近十年的反覆宣傳教導下,這些將領對趙宋朝廷已經毫無感情,如同李唐將領之對楊隋朝廷,再加上趙、趙桓在靖康年間的精彩表現,也寒了剩下那些對趙宋朝廷尚有幻想的將領的忠心,但以防萬一,盧俊義還是著重挑選那些跟趙宋朝廷有仇怨地將領,如方臘、王慶、田虎、契丹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