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頁
赤本三尼難以回答。又一個日本少年問道,赤本三尼閣下,他們為什麼都葬在一塊啊?
赤本三尼沒有回答。
忽然,從人群里擠出一位老人來,他說,我來回答。赤本三尼吃驚地抬眼一看,此人就是當年給他當日語翻譯的潘耀祖。赤本三尼說,我的老朋友,什麼也不要說了。潘耀祖說,這就是日本曾經侵略過中國的鐵證,你們還想隱瞞多久?
一位隨團電視台記者問一位日本青年,你知道日本曾經侵略過中國嗎?
日本青少年都搖頭說,沒聽說過,還有這種事嗎?我只聽說南京大屠殺是謊言。
鹿地說,我們的總理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這是掩耳盜鈴: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首先您的邏輯是錯誤的。歷史是事實,是不能改變的,不是貴國人民,無論多少認為沒有發生就沒有發生。歷史就是歷史,是已經發生的事情,任何掩耳盜鈴的企圖都是徒然的。如果我說大多數的中國人都認為日本其實是中華民族的後裔,日本民族起源於我過秦王朝一個方石三千童男童女東海尋訪仙山的事件,我想貴國政府、貴國人民,和您本人也會覺得這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情。當然,我作為中國總理,也覺得這件事情不能接受,因為在心理上我不能容忍中華民族的後裔數典忘祖……
周末,鹿地回京。約赤本三尼參加他們的婚禮。赤本三尼欣然答應。他問,新娘是誰?
鹿地說,你們很熟,見面就知道了!
赤本三尼說,明天我隨日本一個四百人的旅遊團在南方某城旅遊,我準時回來參加你們的婚禮。
鹿地回到北京之時,易翠屏已經到達。她在清理雜物之時,在一張報紙上發現一條驚心動魄的新聞,她驚叫鹿哥說,你看時值今日……鹿地接了報紙細讀:9.18這一天,中國某地大酒店接待一個400人的日本旅遊團,大的38歲,小的16歲。他們選這一天,舉行什麼紀念宴會,要求掛日本國旗,唱那年這一天日軍入侵瀋陽時的軍歌。在歌聲中旅行團列隊入場,接著中國小姐400人捧著愛的奉獻從兩側入場,於是,在一片叫嚷聲中日本人就抱著中國小姐集體嫖娼。
鹿地怕的一聲摔了報紙,憤怒地說,真不像話。他們選了9.18這個國恥的日子,明目張胆地羞辱中國,向中國挑釁。
易翠屏說,二戰結束,日本憲法定了無核三原則。可是,最近有人發言要修改此原則,主張日本也要擁有核武器。有消息報導,一位日本研究原子彈的科學家在美國去世,他研究原子彈的資料還給了日本,證實,日本早在二戰時就研究原子彈。現在日本要這些資料的目的就是想發展核武器。
鹿地說,昭然若揭。
易翠屏說,日本出兵伊拉克,他那個自衛隊就改變了屬性。現在,還想擠進安理會,要那一票否決權。
鹿鳴說,沒門兒。
易翠屏說,我從赤本三尼身上看見了人性缺陷難以修補的影子。
鹿地說,我已經邀請她參加我們的婚禮。
易翠屏說,好,他來得正好!
赤本三尼從南方某城飛到北京,準時參加鹿地的婚禮。赤本三尼從花店買了一束鮮花準備獻給新娘。
鹿地家的門敞開著,鹿地、易翠屏以及易向道、白蘭雪在門口迎接客人。他們彬彬有禮地說,歡迎光臨!
赤本三尼見了新娘原是一陣風易翠屏,身邊還有一棵草蒲公英,一窩蜂白蘭雪,他二話沒說回頭便走。時至今日他還是害怕她給他回爐。赤本三尼驚恐地一抖手鮮花落地,花瓣飛濺如雨。易翠屏一笑說,三尼君,何驚慌而至於此?鹿地說,人家是客人,原諒他們吧。易翠屏說,不,我們原諒他們的還少嗎?戰爭賠款一句話說不要就不要了。可是,人家說中國人的腦子出了毛病,日本沒有侵略過中國,中國就不好意思開口要戰爭賠款了。你聽聽,我們不要戰爭賠款倒成了人家沒有侵略過中國的證據。我向全國人大提議,立一項追索戰爭賠款的法律。歷史上日本從中國索取了多少不平等賠款?那可是成船成船載的銀子啊!今天,君不見,他們懷著政治上分裂中國,外交上孤立中國,經濟上控制中國的鬼胎又都悄悄地回來了!善良的人們啊!切莫被美麗動聽的關鍵詞所蒙蔽而步東郭先生的後塵!
六十年了,無腸公子赤本三尼還是拒絕回爐正心,不反省、不謝罪。難道這就是人類的不幸?是不幸的講述,還是講述的不幸?孰憂孰樂,君知否?
2004年9月3日初稿於唐山紅星里蝸牛廬
2005年5月9日修訂於合肥中鐵四局大院
後記
遍地八路
閻瑞賡著
後記
十幾年前,我的小說《冀東大暴動》出版以後,給外交官作家陳大遠寄書。他於1993年10月22日來信。萬萬沒有想到這便是他留給我最後的絕筆書信。
陳大遠老師在信中說:收到惠贈《冀東大暴動》,真有說不出的高興。冀東大暴動是一場驚天動地的革命義舉,它要比XX起義之類的事還要震奮人心。但是,這樣一個及其重要的創作題材,竟然沒人能夠寫出來。不但我感到遺憾,管樺感到遺憾,運昌同志感到遺憾,就連一般讀者都感到遺憾。我曾聽一位革命老奶奶說過:咱們冀東識字的人少啊!意思是說,很多應以文學形式反映出來的革命鬥爭,竟然反映不出來。這就是長期壓在人們心裡的話。我們這些不但識字,而且能夠識幾千字的人,就是滿足不了讀者的要求,實在感到慚愧。這樣一個大空白,今天已被你給予填補,這樣一個大遺憾,今天已被你排除。這一本書,豈止使我增加一份讀物,而是使我們冀東的專業的、業餘的,有興趣搞點創作的人們,感到揚眉吐氣,解除了心上的,肩上的重負。
赤本三尼沒有回答。
忽然,從人群里擠出一位老人來,他說,我來回答。赤本三尼吃驚地抬眼一看,此人就是當年給他當日語翻譯的潘耀祖。赤本三尼說,我的老朋友,什麼也不要說了。潘耀祖說,這就是日本曾經侵略過中國的鐵證,你們還想隱瞞多久?
一位隨團電視台記者問一位日本青年,你知道日本曾經侵略過中國嗎?
日本青少年都搖頭說,沒聽說過,還有這種事嗎?我只聽說南京大屠殺是謊言。
鹿地說,我們的總理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這是掩耳盜鈴: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首先您的邏輯是錯誤的。歷史是事實,是不能改變的,不是貴國人民,無論多少認為沒有發生就沒有發生。歷史就是歷史,是已經發生的事情,任何掩耳盜鈴的企圖都是徒然的。如果我說大多數的中國人都認為日本其實是中華民族的後裔,日本民族起源於我過秦王朝一個方石三千童男童女東海尋訪仙山的事件,我想貴國政府、貴國人民,和您本人也會覺得這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情。當然,我作為中國總理,也覺得這件事情不能接受,因為在心理上我不能容忍中華民族的後裔數典忘祖……
周末,鹿地回京。約赤本三尼參加他們的婚禮。赤本三尼欣然答應。他問,新娘是誰?
鹿地說,你們很熟,見面就知道了!
赤本三尼說,明天我隨日本一個四百人的旅遊團在南方某城旅遊,我準時回來參加你們的婚禮。
鹿地回到北京之時,易翠屏已經到達。她在清理雜物之時,在一張報紙上發現一條驚心動魄的新聞,她驚叫鹿哥說,你看時值今日……鹿地接了報紙細讀:9.18這一天,中國某地大酒店接待一個400人的日本旅遊團,大的38歲,小的16歲。他們選這一天,舉行什麼紀念宴會,要求掛日本國旗,唱那年這一天日軍入侵瀋陽時的軍歌。在歌聲中旅行團列隊入場,接著中國小姐400人捧著愛的奉獻從兩側入場,於是,在一片叫嚷聲中日本人就抱著中國小姐集體嫖娼。
鹿地怕的一聲摔了報紙,憤怒地說,真不像話。他們選了9.18這個國恥的日子,明目張胆地羞辱中國,向中國挑釁。
易翠屏說,二戰結束,日本憲法定了無核三原則。可是,最近有人發言要修改此原則,主張日本也要擁有核武器。有消息報導,一位日本研究原子彈的科學家在美國去世,他研究原子彈的資料還給了日本,證實,日本早在二戰時就研究原子彈。現在日本要這些資料的目的就是想發展核武器。
鹿地說,昭然若揭。
易翠屏說,日本出兵伊拉克,他那個自衛隊就改變了屬性。現在,還想擠進安理會,要那一票否決權。
鹿鳴說,沒門兒。
易翠屏說,我從赤本三尼身上看見了人性缺陷難以修補的影子。
鹿地說,我已經邀請她參加我們的婚禮。
易翠屏說,好,他來得正好!
赤本三尼從南方某城飛到北京,準時參加鹿地的婚禮。赤本三尼從花店買了一束鮮花準備獻給新娘。
鹿地家的門敞開著,鹿地、易翠屏以及易向道、白蘭雪在門口迎接客人。他們彬彬有禮地說,歡迎光臨!
赤本三尼見了新娘原是一陣風易翠屏,身邊還有一棵草蒲公英,一窩蜂白蘭雪,他二話沒說回頭便走。時至今日他還是害怕她給他回爐。赤本三尼驚恐地一抖手鮮花落地,花瓣飛濺如雨。易翠屏一笑說,三尼君,何驚慌而至於此?鹿地說,人家是客人,原諒他們吧。易翠屏說,不,我們原諒他們的還少嗎?戰爭賠款一句話說不要就不要了。可是,人家說中國人的腦子出了毛病,日本沒有侵略過中國,中國就不好意思開口要戰爭賠款了。你聽聽,我們不要戰爭賠款倒成了人家沒有侵略過中國的證據。我向全國人大提議,立一項追索戰爭賠款的法律。歷史上日本從中國索取了多少不平等賠款?那可是成船成船載的銀子啊!今天,君不見,他們懷著政治上分裂中國,外交上孤立中國,經濟上控制中國的鬼胎又都悄悄地回來了!善良的人們啊!切莫被美麗動聽的關鍵詞所蒙蔽而步東郭先生的後塵!
六十年了,無腸公子赤本三尼還是拒絕回爐正心,不反省、不謝罪。難道這就是人類的不幸?是不幸的講述,還是講述的不幸?孰憂孰樂,君知否?
2004年9月3日初稿於唐山紅星里蝸牛廬
2005年5月9日修訂於合肥中鐵四局大院
後記
遍地八路
閻瑞賡著
後記
十幾年前,我的小說《冀東大暴動》出版以後,給外交官作家陳大遠寄書。他於1993年10月22日來信。萬萬沒有想到這便是他留給我最後的絕筆書信。
陳大遠老師在信中說:收到惠贈《冀東大暴動》,真有說不出的高興。冀東大暴動是一場驚天動地的革命義舉,它要比XX起義之類的事還要震奮人心。但是,這樣一個及其重要的創作題材,竟然沒人能夠寫出來。不但我感到遺憾,管樺感到遺憾,運昌同志感到遺憾,就連一般讀者都感到遺憾。我曾聽一位革命老奶奶說過:咱們冀東識字的人少啊!意思是說,很多應以文學形式反映出來的革命鬥爭,竟然反映不出來。這就是長期壓在人們心裡的話。我們這些不但識字,而且能夠識幾千字的人,就是滿足不了讀者的要求,實在感到慚愧。這樣一個大空白,今天已被你給予填補,這樣一個大遺憾,今天已被你排除。這一本書,豈止使我增加一份讀物,而是使我們冀東的專業的、業餘的,有興趣搞點創作的人們,感到揚眉吐氣,解除了心上的,肩上的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