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5月27日至7月22日中共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擴大會議。會議對軍事訓練工作中的所謂“教條主義”,進行了不適當的過火批判。
7月10日抱病在軍委擴大會議上作檢討發言。
8月13日中共高等軍事學院和軍事科學院委員會聯合召開擴大會議,貫徹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精神,進一步開展反對教條主義運動。
9月12日國防部命令,以軍事學院空軍係為基礎,在北京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學院。至此,軍事學院分建為高等軍事學院、軍事學院和海軍、空軍、炮兵、裝甲兵學院等六所高級軍事指揮學院。11月17日奉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命令,被免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職務。
11月28日至12月10日在武昌出席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會議通過《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等決議。
1959年67歲
1月19日攜家眷由南京遷到北京。
3月17日在成都與楊闇公弟弟楊尚侖等人談1926年至1927年的四川瀘順起義及重慶“三·一”慘案。
4月2日至5日在上海出席中共八屆七中全會。會議聽取毛澤東關於工作方法的談話,通過了1959年國民經濟計劃草案等決議。
4月18日至29日在北京出席第二屆人大第一次會議。會議聽取周恩來的政府工作報告及其他相應的報告。會議選舉劉少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在會上當選為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並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8月2日至16日在廬山出席中共八屆八中全會。會議決定反擊所謂“右傾機會主義”,批判彭德懷為首的“反黨集團”。在會上作書面發言。
9月任中共中央軍委戰略小組組長。
10月22日在《八一雜誌》第20期上發表《回顧長征》一文。11月9日出席中共中央軍委戰略小組會議,並講了話。
1960年68歲
1月22日至2月27日在廣州出席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在會上就戰略方針和國防建設問題作了發言。
3月30日至4月10日在北京出席第二屆人大第二次會議。會議聽取周恩來、李富春、李先念、譚震林等的報告,討論通過了《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
10月28日與副總參謀長張愛萍談動員工作問題。
1961年69歲
1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出席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會議聽取鄧小平關於1960年11月在莫斯科舉行的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的報告,並通過了相應的決議。會議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
3月陳賡逝世。任陳賡治喪委員會委員,參加追悼會。5月19日在南京接見軍事學院各部、系以上領導幹部。6月12日至7月14日在北京出席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會議著重研究了應付突然事變和軍隊建設中的一些問題,並討論通過了若干條例和規定。
7月10日對總參謀部有關人員談擬製作戰計劃問題。
1962年70歲
1月11日至2月7日在北京參加中共中央擴大的工作會議,即七千人大會。會議總結了建國12年來的工作經驗,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批評,對糾正“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起了積極作用。
3月27日至4月16日出席第二屆人大第三次會議。會議聽取周恩來的政府工作報告,並作出了有關的決議。
6月21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我們在太行山上》一文。本月對東南沿海的戰備工作,向中共中央軍委、總參謀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建議。
10月20日至11月21日參與指導中國邊防部隊進行中印邊界自衛還擊作戰。正確地分析了印軍防禦配置“銅頭、錫尾、背緊、腹松”的特點,提出了正面攻擊和翼側迂迴相結合的作戰指導意見,並對部隊的開進、運動、協同動作以及後勤保障等作了一系列的指示,對自衛還擊作戰的勝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63年71歲
4月10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千里躍進大別山》一文。10月13日對總參謀部有關人員談戰爭動員問題。11月2日對總參謀部有關人員談編制裝備問題。
11月17日至12月在北京出席第二屆人大第二次會議。會議聽取了有關國民經濟計劃和國家預算的報告,作出了相應的決議。
12月羅榮桓逝世。任羅榮桓治喪委員會委員,參加追悼會。
1964年72歲
1月14日跟總參謀部有關人員談戰場準備問題。2月10日至11日對總參謀部和中共中央軍委戰略小組辦公室有關人員談東南沿海戰備問題。
4月17日到安徽六安地區及設在該地的軍誡庫視察。5月14日聽取總參領導匯報全軍比武情況,隨即作了指示,肯定這種群眾性的練兵運動。
7月至8月到東北各地視察,對未來反侵略作戰的指導原則。軍事、交通、工事構築及邊防建設等,提出了重要的建議和意見。
12月20日對總參謀部有關人員談加強特等射手訓練問題。12月21日至次年1月4日在北京出席第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會議聽取周恩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會上當選為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65年73歲
1月5日跟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皮定均談沿海設防和設立、使用預備隊問題。
7月10日抱病在軍委擴大會議上作檢討發言。
8月13日中共高等軍事學院和軍事科學院委員會聯合召開擴大會議,貫徹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精神,進一步開展反對教條主義運動。
9月12日國防部命令,以軍事學院空軍係為基礎,在北京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學院。至此,軍事學院分建為高等軍事學院、軍事學院和海軍、空軍、炮兵、裝甲兵學院等六所高級軍事指揮學院。11月17日奉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命令,被免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職務。
11月28日至12月10日在武昌出席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會議通過《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等決議。
1959年67歲
1月19日攜家眷由南京遷到北京。
3月17日在成都與楊闇公弟弟楊尚侖等人談1926年至1927年的四川瀘順起義及重慶“三·一”慘案。
4月2日至5日在上海出席中共八屆七中全會。會議聽取毛澤東關於工作方法的談話,通過了1959年國民經濟計劃草案等決議。
4月18日至29日在北京出席第二屆人大第一次會議。會議聽取周恩來的政府工作報告及其他相應的報告。會議選舉劉少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在會上當選為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並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8月2日至16日在廬山出席中共八屆八中全會。會議決定反擊所謂“右傾機會主義”,批判彭德懷為首的“反黨集團”。在會上作書面發言。
9月任中共中央軍委戰略小組組長。
10月22日在《八一雜誌》第20期上發表《回顧長征》一文。11月9日出席中共中央軍委戰略小組會議,並講了話。
1960年68歲
1月22日至2月27日在廣州出席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在會上就戰略方針和國防建設問題作了發言。
3月30日至4月10日在北京出席第二屆人大第二次會議。會議聽取周恩來、李富春、李先念、譚震林等的報告,討論通過了《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
10月28日與副總參謀長張愛萍談動員工作問題。
1961年69歲
1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出席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會議聽取鄧小平關於1960年11月在莫斯科舉行的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的報告,並通過了相應的決議。會議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
3月陳賡逝世。任陳賡治喪委員會委員,參加追悼會。5月19日在南京接見軍事學院各部、系以上領導幹部。6月12日至7月14日在北京出席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會議著重研究了應付突然事變和軍隊建設中的一些問題,並討論通過了若干條例和規定。
7月10日對總參謀部有關人員談擬製作戰計劃問題。
1962年70歲
1月11日至2月7日在北京參加中共中央擴大的工作會議,即七千人大會。會議總結了建國12年來的工作經驗,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批評,對糾正“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起了積極作用。
3月27日至4月16日出席第二屆人大第三次會議。會議聽取周恩來的政府工作報告,並作出了有關的決議。
6月21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我們在太行山上》一文。本月對東南沿海的戰備工作,向中共中央軍委、總參謀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建議。
10月20日至11月21日參與指導中國邊防部隊進行中印邊界自衛還擊作戰。正確地分析了印軍防禦配置“銅頭、錫尾、背緊、腹松”的特點,提出了正面攻擊和翼側迂迴相結合的作戰指導意見,並對部隊的開進、運動、協同動作以及後勤保障等作了一系列的指示,對自衛還擊作戰的勝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63年71歲
4月10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千里躍進大別山》一文。10月13日對總參謀部有關人員談戰爭動員問題。11月2日對總參謀部有關人員談編制裝備問題。
11月17日至12月在北京出席第二屆人大第二次會議。會議聽取了有關國民經濟計劃和國家預算的報告,作出了相應的決議。
12月羅榮桓逝世。任羅榮桓治喪委員會委員,參加追悼會。
1964年72歲
1月14日跟總參謀部有關人員談戰場準備問題。2月10日至11日對總參謀部和中共中央軍委戰略小組辦公室有關人員談東南沿海戰備問題。
4月17日到安徽六安地區及設在該地的軍誡庫視察。5月14日聽取總參領導匯報全軍比武情況,隨即作了指示,肯定這種群眾性的練兵運動。
7月至8月到東北各地視察,對未來反侵略作戰的指導原則。軍事、交通、工事構築及邊防建設等,提出了重要的建議和意見。
12月20日對總參謀部有關人員談加強特等射手訓練問題。12月21日至次年1月4日在北京出席第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會議聽取周恩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會上當選為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65年73歲
1月5日跟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皮定均談沿海設防和設立、使用預備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