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黃廷安說話算話,將入學通知書發到了金果果的手上。黃廷安在招生辦公室里又變得為人師表,全無了在女生身子上邊的輕狂。他挺嚴肅地對金果果說:“你父親畢敬業的政治問題是很嚴重的,照理還需要對你進行長期考驗。因為你本人表現不錯,組織上就特殊處理了。”
上學是金果果夢寐以求的,她當然很激動。晚上黃廷安找她談話,她心裡很明白談話的內容,但她僅猶豫了一下,就尾巴似的跟著黃廷安走了。這一次黃廷安放得更開,她時而也配合一下,可她不像小米那樣肆無忌憚地大呼小叫。她始終緊咬著髮辮不讓呻吟出唇,但她顧住了吹笛顧不住捏眼兒,擋住了嘴巴,周身卻小船般地狂顛。黃廷安開始很溫柔很細緻很儒雅,後來竟被她顛瘋顛狂了,在她身上狼一樣嗷嗷大叫……事後她一直很納悶,平素溫文爾雅的黃老師,那會兒咋成了一隻兇殘的狼呢?
進入蓮州師範後,黃廷安成了金果果的班主任。近水樓台,他隔三差五地找她“談話”,並且一次比一次“兇殘”。她見怪不怪,已經適應了他的“兇殘”。因為黃廷安只跟她談話,連小米都冷落了,小米見她時臉色都灰灰的。金果果這天問黃廷安:“你咋不跟別人談話了?”黃廷安笑笑說:“自跟你在一起後,我就不再想跟別人在一起了。”金果果愣愣地說:“那為什麼呢?”黃廷安想想說:“有好面饃饃吃著,誰還想吃雜麵窩頭?”金果果當然體會不到這兩個比喻的差別,可她樂意聽黃廷安這麼說,這麼比喻。她覺得這是黃廷安對她的表揚。為了報答黃廷安對她的表揚,再談話時她就積極主動配合。黃廷安每次都要變換不同的花樣,利用教室里的器物做道具,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地改變著她的體位,把“談話”做成了遊戲。開始她還有些忸怩不自然,後來也就由著黃廷安的性子來了,他想干就讓他干,他想在哪裡干就在哪裡干,他想咋干就叫他咋干。對男女之間幹這種事兒,她已經被操練得相當老到。再從書上看到“破鞋”、“破爛貨”、“婊子”一類的字眼時,她就很自然地對號入座了。每天讓黃廷安干幾回還能不“破”?還能不“爛”?說白了她已經沒有什麼貞操觀與羞恥心了。
第150節:卷十三 “金線菊”(1)
57.公元20世紀70年代中
“金線菊”
金果果的第二個男人是《蓮州日報》的社長胡新國,歲數比她乾媽金枝子還要大。報社的行政規格是縣團級,社長也就是正處級了,這在蓮州是很能吃上一碟子的。可胡新國的做派就是一介文弱書生,差不多一年四季都是一身四個兜兒的幹部服,連三伏天也把風紀扣系得緊緊的。縣團級單位按規定配有專車,可胡新國這些年一直堅持騎車子上下班,這在蓮州地直機關是絕無僅有的。地區財政曾兩次給報社批過購車的錢。就在第一筆不小的款項劃到報社帳戶上時,恩公河發了大水,沿河兩岸的百姓都逃到蓮花山上避水災。那會兒的胡新國還沒有扶正,是主持工作的副社長,他當即就把這筆購車款與他本人的千元積蓄一齊捐給了災民。當時的一千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差不多頂如今的萬元。他的行為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不少媒體報導這件事時,都引用了他這麼一句話:“我上下班沒有車子,個人生活緊張點兒,這都是雞毛蒜皮兒。災民沒飯吃是啥事兒?民以食為天。”
水災過後,鑑於社會輿論的影響,地區財政本著不能讓好人吃虧的原則給報社批了第二筆購車款,他又用這筆款建了“恩公祠小學”。這次為了不使地區財政難堪,他迴避新聞媒體。可受益的恩公祠百姓不迴避新聞媒體,風裡雨里馱著他來來往往的破自行車不迴避新聞媒體,他這番行為的結果是此處無聲勝有聲。不久他就被扶正做了社長。他還有句口頭禪:“我們報社是做什麼的?我們報社是黨報是黨的喉舌。打鐵先得本身硬,如果我們黨報人的覺悟不高,還如何培養別人?”胡新國的覺悟當然是很高的,像他那一茬從農村革命進城的幹部,差不多都甩了農村的老婆,唯他堅持不當陳世美,逢年過節還陪著土得掉渣兒的老婆逛逛商場、公園什麼的。他的舉止言行在蓮州的百姓中間有口皆碑。
金果果聽過胡新國的報告,讀過報紙上有關他的文章,她對他是尊敬、崇敬加崇拜。她在作文中稱他是“革命前輩”,是“閃光的豐碑”,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還說他是她此生的榜樣、楷模與旗幟。後來尤令她興奮的是,金枝子輾轉去胡新國家當了保姆,這自然就有了近距離的接觸。第一次見面她甜甜地叫他“胡伯伯”,他點著頭很慈祥很和藹地笑了笑。他笑時從眼角到臉頰刻起幾道很深很深的皺紋,並且兩邊皺紋的長度深度彎度都一致對稱,這樣的笑加上團團圓圓的臉形,就活脫脫地成了一朵菊花,是那種米黃色的燦爛盛開的金線菊。因為在百花中她對菊花情有獨鍾,所以她鬼使神差地給他起了個綽號——金線菊。如果沒有第三人在場的時候,“金線菊”的開放就更燦爛,他喜歡讓她很近很近地站在身邊,給她講理想講進步講革命道理。講到熱烈處,他喜歡有意無意地托托她的下巴,拍拍她的胳膊,摸摸她的腰窩兒什麼的。她不僅不反感,反而有一種被陽光雨露沐浴的感覺。
上學是金果果夢寐以求的,她當然很激動。晚上黃廷安找她談話,她心裡很明白談話的內容,但她僅猶豫了一下,就尾巴似的跟著黃廷安走了。這一次黃廷安放得更開,她時而也配合一下,可她不像小米那樣肆無忌憚地大呼小叫。她始終緊咬著髮辮不讓呻吟出唇,但她顧住了吹笛顧不住捏眼兒,擋住了嘴巴,周身卻小船般地狂顛。黃廷安開始很溫柔很細緻很儒雅,後來竟被她顛瘋顛狂了,在她身上狼一樣嗷嗷大叫……事後她一直很納悶,平素溫文爾雅的黃老師,那會兒咋成了一隻兇殘的狼呢?
進入蓮州師範後,黃廷安成了金果果的班主任。近水樓台,他隔三差五地找她“談話”,並且一次比一次“兇殘”。她見怪不怪,已經適應了他的“兇殘”。因為黃廷安只跟她談話,連小米都冷落了,小米見她時臉色都灰灰的。金果果這天問黃廷安:“你咋不跟別人談話了?”黃廷安笑笑說:“自跟你在一起後,我就不再想跟別人在一起了。”金果果愣愣地說:“那為什麼呢?”黃廷安想想說:“有好面饃饃吃著,誰還想吃雜麵窩頭?”金果果當然體會不到這兩個比喻的差別,可她樂意聽黃廷安這麼說,這麼比喻。她覺得這是黃廷安對她的表揚。為了報答黃廷安對她的表揚,再談話時她就積極主動配合。黃廷安每次都要變換不同的花樣,利用教室里的器物做道具,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地改變著她的體位,把“談話”做成了遊戲。開始她還有些忸怩不自然,後來也就由著黃廷安的性子來了,他想干就讓他干,他想在哪裡干就在哪裡干,他想咋干就叫他咋干。對男女之間幹這種事兒,她已經被操練得相當老到。再從書上看到“破鞋”、“破爛貨”、“婊子”一類的字眼時,她就很自然地對號入座了。每天讓黃廷安干幾回還能不“破”?還能不“爛”?說白了她已經沒有什麼貞操觀與羞恥心了。
第150節:卷十三 “金線菊”(1)
57.公元20世紀70年代中
“金線菊”
金果果的第二個男人是《蓮州日報》的社長胡新國,歲數比她乾媽金枝子還要大。報社的行政規格是縣團級,社長也就是正處級了,這在蓮州是很能吃上一碟子的。可胡新國的做派就是一介文弱書生,差不多一年四季都是一身四個兜兒的幹部服,連三伏天也把風紀扣系得緊緊的。縣團級單位按規定配有專車,可胡新國這些年一直堅持騎車子上下班,這在蓮州地直機關是絕無僅有的。地區財政曾兩次給報社批過購車的錢。就在第一筆不小的款項劃到報社帳戶上時,恩公河發了大水,沿河兩岸的百姓都逃到蓮花山上避水災。那會兒的胡新國還沒有扶正,是主持工作的副社長,他當即就把這筆購車款與他本人的千元積蓄一齊捐給了災民。當時的一千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差不多頂如今的萬元。他的行為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不少媒體報導這件事時,都引用了他這麼一句話:“我上下班沒有車子,個人生活緊張點兒,這都是雞毛蒜皮兒。災民沒飯吃是啥事兒?民以食為天。”
水災過後,鑑於社會輿論的影響,地區財政本著不能讓好人吃虧的原則給報社批了第二筆購車款,他又用這筆款建了“恩公祠小學”。這次為了不使地區財政難堪,他迴避新聞媒體。可受益的恩公祠百姓不迴避新聞媒體,風裡雨里馱著他來來往往的破自行車不迴避新聞媒體,他這番行為的結果是此處無聲勝有聲。不久他就被扶正做了社長。他還有句口頭禪:“我們報社是做什麼的?我們報社是黨報是黨的喉舌。打鐵先得本身硬,如果我們黨報人的覺悟不高,還如何培養別人?”胡新國的覺悟當然是很高的,像他那一茬從農村革命進城的幹部,差不多都甩了農村的老婆,唯他堅持不當陳世美,逢年過節還陪著土得掉渣兒的老婆逛逛商場、公園什麼的。他的舉止言行在蓮州的百姓中間有口皆碑。
金果果聽過胡新國的報告,讀過報紙上有關他的文章,她對他是尊敬、崇敬加崇拜。她在作文中稱他是“革命前輩”,是“閃光的豐碑”,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還說他是她此生的榜樣、楷模與旗幟。後來尤令她興奮的是,金枝子輾轉去胡新國家當了保姆,這自然就有了近距離的接觸。第一次見面她甜甜地叫他“胡伯伯”,他點著頭很慈祥很和藹地笑了笑。他笑時從眼角到臉頰刻起幾道很深很深的皺紋,並且兩邊皺紋的長度深度彎度都一致對稱,這樣的笑加上團團圓圓的臉形,就活脫脫地成了一朵菊花,是那種米黃色的燦爛盛開的金線菊。因為在百花中她對菊花情有獨鍾,所以她鬼使神差地給他起了個綽號——金線菊。如果沒有第三人在場的時候,“金線菊”的開放就更燦爛,他喜歡讓她很近很近地站在身邊,給她講理想講進步講革命道理。講到熱烈處,他喜歡有意無意地托托她的下巴,拍拍她的胳膊,摸摸她的腰窩兒什麼的。她不僅不反感,反而有一種被陽光雨露沐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