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進入 40 年代,德意志的“統一與自由”運動取得了歷史性的進展,形成 了要求“統一與自由”的民族運動。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德意志工業資產 階級登上歷史舞台,他們同貴族自由派一起,成了運動的領導力量。深受封 建割據統治之苦的小資產者以更激進的姿態投入運動。反對派的政治、經濟 主張已不是單個邦國、某個階層的利益體現,而是反映著時代的要求,具有 全民族的普遍性。因此,嚴格意義上的,全德範圍、全民族範圍的德意志資 產階級自由主義運動是從 40 年代開始的。

  資產階級自由反對派的力量集中在工業發達的普魯士,特別是西里西

  亞、萊茵河兩岸和東西普魯士更是反對派活動的中心。主要代表人物有:希 勃勞斯的律師亨利·西蒙,東普魯士省長泰奧多爾·馮·雪恩,醫生約翰·雅 科比,亞亨的大資本家達維德·漢塞曼(1790—1864)和科倫的銀行家魯道 夫·康普豪森(1803—1890)等。

  1840 年 6 月 7 日,普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去世,其長子繼承王位,

  是為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這個被稱為戴王冠的“浪漫主義者”的登極, 一度點燃了人們對實行憲法的希望。9 月 5 日,東普魯士省議會召開,議會 向國王遞了請願書,要求兌現其父 1815 年的許諾,制定憲法,召開國會。身 為省長的雪恩支持這個動議,寫了題為《何來何往》的小冊子,論證憲法的 必要。雅科比寫了《一個東普魯士人回答的四個問題》一文,以自問自答的 通俗形式,尖銳地揭示了等級議會的形同虛設,抨擊專制制度踐踏民權。東 普魯士議會和雪恩·雅科比的行動得到了全普魯士、全德各邦人民的支持。

  1845 年,大部分普魯士省議會都向普王遞上了要求立憲的請願書。 萊茵區的反對派致信東普魯士議會,表達了他們要求立憲的共同願望。

  萊茵區集中著德意志經濟上最有影響、政治上十分活躍的大資產階級,漢塞 曼和康普豪森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人物。漢塞曼是紡織、保險、鐵路和金融業 的巨頭,政治上對貴族特權和專制王權極為不滿,認為普魯士各省議會有貴 族議員,全然不合“民族”利益。法國七月革命時期,他上書普王,闡述了 自己的政治主張,指出:“國家最富有的人就應在國家占有壓倒的優勢。” 幾乎在東普魯士議會呈書普王的同時,漢塞曼也給新王寫了一份請願書,要 求實行出版和言論自由,實施立憲,改普魯士各省的等級議會為全國代表會 議,行使議會職權,改革選舉制度,結束貴族統治。

  然而,大多數資產階級自由派在政治上屬溫和的自由主義,要求改革, 但又畏懼革命,只希望通過和平手段,即與國王、貴族達成協議來實現自己 的政治綱領。然而,國王公開拒絕立憲,並鄙夷地寫道:“家長制是德意志 君主的風尚,治理這個國家是祖先傳給我的任務,是我的世襲權力”。國王 的態度使人們消除了對新王的幻想,明白要在普魯士通過和平的途徑改變現 狀是絕不可能的,必須以鬥爭求變革。

  小資產階級激進派有著比資產階級自由派更為強烈的政治主張。文學團 體“青年德意志”,是小資產階級激進派的秘密革命組織。初期的領袖人物 是路德維希·伯爾尼(1786—1837)、亨利·海涅(1797—1856)等。他們 在書報檢查制度的壓迫下,進行頑強的鬥爭,在文學的冰層下面泛起民主的 波浪。伯爾尼的《巴黎通信》,猛烈抨擊普魯士的專制制度。海涅的長詩《德 國——一個冬天的童話》,辛辣地諷刺普魯士的王權獨裁、貴族政治、官僚 和小市民。海爾維格的《仇恨之歌》,公開宣布革命鬥爭是消滅反動勢力的 唯一手段。

  同一時期,在哲學領域也出現了“青年黑格爾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大 衛·施特勞斯(1808—1874)、布魯諾·鮑威爾(1809—1882)、路德維希·費 爾巴哈(1804—1872)等。他們發揚了黑格爾哲學的革命方面,從批判現存 的宗教觀念入手去批判舊制度。施特勞斯的《耶穌傳》剖析了基督產生的種 種傳統的荒謬性,認為擺脫宗教偏見是政治進步的條件。費爾巴哈在其名著

  《基督教的本質》一書中,以唯物的觀點論證了上帝不過是人類幻想的產物。

  他大膽宣告:“自然和人之外一無所有”。青年黑格爾派是德國激進的資產 階級思想流派,在政治上抨擊封建制度,主張實行資產階級改革。但對反動 勢力的鬥爭僅停留在對宗教和基督教義的批判。然而他們的哲學著作對當時 的先進的知識分子影響極大。恩格斯寫道:費爾巴哈《基督教的本質》“這 部書的解放作用,只有親自經受過它的人才可理解到。那時大家都很興奮, 我們都是一下子就變成了費爾巴哈派了。”

  1842 年 1 月 1 日《萊茵報》在科隆的創刊,使資產階級自由主義運動中

  的民主主義力量不斷壯大。《萊茵報》全名為《萊茵政治、商業和工業日報》, 創辦人有資產階級自由派,也有青年黑格爾派。在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鬥爭 中,它發展成為進步力量的機關報。青年馬克思、恩格斯經常為該報撰稿。




章節目錄